文/裘晓东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其中,电子电气产品是我国向加拿大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近年来,西方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严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制度等,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限制作用,我国电子电气产品在加拿大市场也遭遇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主要通过对加拿大电子电气产品市场的相关准入制度的研究与分析,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加拿大相关的法律、法规、产品符合性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提供参考。
为保护本国利益,加拿大在WTO/TBT的原则下制定了一些特有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在技术法规层面,其体系包括法案(Act)和条例(Regulations)两部分,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电子电气产品由加拿大工业部及自然资源部等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加拿大政府执行技术法案和技术条例非常严格。在标准体系层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拿大国家标准体系(NSS),它是以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CC) 为领导核心,由国家标准的4个制定机构、275个经SCC认可的实验室和15 000多名个人会员组成,开展标准制定、产品认证、校准和测试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在合格评定层面,加拿大各省政府对电气产品的安全性均负有责任,全加拿大的10个省的省安全立法都强制性地要求电气产品要进行认证。下文将主要从产品安全性、能效、电磁兼容和废弃物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加拿大对电子电气产品的相关管控制度。
①电气安全法规
在加拿大,各省/地区均有其电气安全法规及其法定管理机构,有关电气安全的技术法规以及认证和监督管理工作由各省/地区的管理机构进行。各省/地区的电气安全法律体系分为法案和条例:法案确立了法律计划运作的立法框架;而条例则制定了一些具体化的要求,包括电气安全管理的职能归口、认证机构的认可等内容。《加拿大电气规范(下简称CEC)》则为加拿大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提供技术基础,通过定期更新来较快地满足技术发展以及新的安全要求,并最终融入各省/地区的技术法规来实施。该规范主要分为3大部分:
a)电气安装;
b)消费品和商业用品(主要包括家用电器、元器件、加热器具、采暖通风与空调、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产品、灯具、测量控制与信号设备、电动工具等)、通用要求、工业品、配线产品;c)电力分配和输送。
②安全标准
加拿大的国家标准均由SCC批准发出,具体的标准制定工作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承担。目前,获得国家认可的标准修订机构共有5个,它们是: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加拿大气体协会(CGA)、加拿大通用标准局(CGSB)、加拿大保险商实验室(ULC) 和魁北克省标准局(BNQ)。为了避免制定标准的重复性,每个标准组织负责不同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这些组织制定的安全标准是进行产品安全认证的依据。
另外,由于加拿大和美国在技术标准及认证领域的相互渗透,加拿大官方机构进行市场监管或认证机构实施安全认证时,既可以参考CSA标准,也可以参考美国UL标准。CSA在发布产品标准时也常以CSA和UL共同标准的形式发布。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美国和加拿大的标准、认证组织趋于协调一致,两国标准化组织也不断推出统一的协调标准。
③合格评定
a)CSA认证
CSA是加拿大标准协会的英文缩写,是加拿大首家专为制定工业标准的非盈利性机构。目前CSA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认证机构,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它能对机械、建材、电器、电脑设备、办公设备、环保、医疗防火安全、运动及娱乐等方面的所有类型的产品提供安全认证。CSA Marking为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产品安全认可标志之一。CSA认证分为目录认证、分工认证、见证、现场认证、型号认证等5种认证方式。CSA认证标志如下图1所示。
图1 CSA认证标志
b)ULC产品认证
ULC(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of Canada,加拿大保险商实验室)是一个独立、非赢利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组织,该组织为产品进行公共安全检测已有80多年,并且通过了SCC认可。ULC标志是用于在加拿大市场上流通产品的UL标志。具有此种标志的产品表示符合加拿大保险商实验室的安全标准,这些标准与美国的UL引用的标准基本相同。ULC标志普遍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通风设备、家用防盗系统及其他类型的产品。
①能效法规
作为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加拿大非常重视能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加拿大能源效率的管理机构是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RCan)。1992年,加拿大颁布了《能源效率法》,该法主要规定了用能产品最低能源性能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在用能产品上加贴标签和收集能源使用的相关数据等内容。该法目前已经过数次修订,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管控范围,各项指标要求亦日显苛严。1995年《能源效率条例》出台,其规定了用能产品的能效要求,同时规定了22种产品设备的能效标准。根据《能源效率法》及其条例,43种电气产品被列入其管制范围,要求这些产品须满足条例规定的能效标准,向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提交能效报告,佩带能源效率验证标志(Energy Efficiency Verification Mark),并在产品上加贴EnerGuide标签。另外,《能源效率条例》还规定了每个管制产品的指定能效标准,包括每个产品能效指标对应的条款以及产品符合规定标准的日期等内容。
②能效标签
a)EnerGuide标签
加拿大能源指南(EnerGuide) 标签属于强制性标识,其法律依据为加拿大《能源效率法》和《能源效率条例》,NRCan负责该标签系统的管理。目前加拿大EnerGuide标签所涵盖的产品包括:干衣机、洗衣机、洗衣/干衣一体机、洗碗机、电磁灶、冷藏箱、冷冻箱、冷藏冷冻箱、房间空调器。这些产品的制造商、进口商或经销商应在产品上加贴EnerGuide标签,进口或者在省间运输这些产品的经销商应保证产品适当地标识。Ener-Guide能效标签如图2、图3所示。
图2 一般家用电器的EnerGuide标签
图3 房间空调器的EnerGuide标签
“EnerGuide”标签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大多数家用电器显示产品预计的每年能耗量(kw·h),而房间空调器则显示预计的能效比(EER);
·该产品型号与市场上其他型号(同一试验族)的能耗比较标尺;
·根据NRCan每年公布的标签标尺,在同一试验族中的最高能效和最低能效的产品型号能耗值;
·试验族产品的类型和尺寸分类(房间空调器为制冷量分类);
·产品型号。
这些信息使得消费者可以比较产品并且作出选择,从而节约能源。
b)能源之星
除EnerGuide标签要求外,加拿大还有自愿性的能源之星标准,这是对EnerGuide的一个补充。加拿大能源之星标准由其自然资源部能效办公室(OEE)依照美国能源之星标准制定。大部分产品如果能满足美国能源之星标准将自动等同于满足了加拿大能源之星标准。一般来说,加拿大能源之星标准高于加拿大能源效率条例中规定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
不同于美国,加拿大能源之星标志有三种版本可供使用,分别是:
·认证版本(The certification version) -允许标识在满足能源之星规范要求的产品上,也可以直接使用在该产品的包装或插入件上(见图4);
·促销版本(The promotional version) —允许使用在促销素材上,用于教育或奖励等促进目的 (见图5、图6);
图4 认证版本
图5 促销版本(首选)
图6 促销版本(可选)
·参与版本 (The participant version)) -被能源之星参与者使用,以强调他们的参与行动(见图7、图8))。
图7 参与版本(首选)
图8 参与版本(可选)
加拿大有关电子产品干扰的管理机构是加拿大工业部,加拿大工业部在《无线通信法》和《无线通信条例》授权下负责电子电气产品的强制性电磁兼容管理。作为政府机构,加拿大工业部规定了模拟和数字终端设备的检测标准,负责电子电器产品进入加拿大市场的认证事务,规定进口电子产品必须通过的有关EMC的认证。其负责产品大致为广播电视设备、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工科医设备等。加拿大电磁兼容法规认证法规与FCC法规CFR 47中的Part 15并行,技术要求也与美国FCC的技术要求接近;同样,其电磁兼容性要求只是电磁发射(EMI)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方面。
为了对电子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加拿大推出了国家电子废物回收再利用计划。该计划由加拿大环境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加拿大工业部联合推出,电子产品制造商和各省、地区的政府机构共同参与,其主要执行机构为加拿大电子产品管理协会。从2004年开始,EPSC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5年的电子废物回收再利用计划。2005年,EPSC启动了回收商资质证明计划,制定了电子回收标准和电子回收指南文件。
除全国性的回收再利用计划外,加拿大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也围绕电子废弃物管理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订《有害废物进出口条例》,制定报废电脑管理的联邦指南,制定《加拿大报废电子产品管理原则》,发布《推荐电子废物产品列表》等。而在地方层面,目前加拿大共有6个省制定了电子废物管理的相关法规。
鉴于加拿大对电子电气产品日趋严格繁复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电子电气出口企业务必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及时了解准入动态,练好“内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及树立品牌形象做好准备。
企业应对各种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性,时刻紧密跟踪目标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准入要求,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降低贸易风险。
企业经营者应尽快更新产品质量观念和经营思想,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与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技术革新,进行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通过开创自主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夺得先机。
企业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产品设计开始便注入环保理念,实现生态化设计与全过程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
企业应加强绿色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积极开展供应商评估与优选,优化供应链物流管理,促进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化、市场化、电子化、专业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