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凯
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南益阳 413200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反应,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表面粗糙,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该病瘙痒难忍,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质量方法多样,但均不理想,临床需要联合用药,本文介绍该院院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就诊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女性 28例,男性 22例,年龄 21~67岁,平均(35.5±4.7)岁;对照组女性 30例,男性 20例,年龄 23~71岁,平均(36.5±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保持规律休息,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外用艾洛松乳膏,1次/d,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每天一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40 mL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连续治疗4周,应用EASI评分标准和瘙痒程度评分对两组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程度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及持续时间进行评价,0分:标准无瘙痒感;1分表示瘙痒感较轻或偶尔出现;2分表示瘙痒感明显经常出现;3分表示瘙痒感强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持续出现。ESAI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皮损情况,如红斑、丘疹、斑块、脱屑、浸润肥厚、苔藓样变等。
采用SPSS 13.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使用 χ2,t检验。
两组患者ESA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ESA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ESA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s)
注: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瘙痒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8.9±2.2 9.0±2.3 1.8±1.5 3.2±2.2 1.6±0.4 1.7±0.5 0.4±0.2 0.8±0.3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慢性湿疹以不同程度苔藓化及浸润肥厚为特征,瘙痒明显,有难以彻底治愈、易复发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是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内在因素是患者的过敏性体质,如患者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2],同时一些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障碍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外在因素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如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质等因素,大量使用辛辣食品、海鲜、酒、花粉、寒冷天气等是湿疹最常见的原因,这些内外因素联合作用[3],加重病情,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对症治疗,但是糖皮质激素具有停药复发率高的缺点,限制其在临床应用。
盐酸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R异构体,是新一代高效抗组胺药物,能选择性抑制外周H1及嗜酸性细胞的聚集、粘附、中性粒细胞的产生[4]。盐酸西替利嗪是双相抗过敏药物,对速发和迟发过敏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有效延缓慢性湿疹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复发率。
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成分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盐酸半胱氨酸、甘草酸、甘氨酸等,其主要成分甘草酸苷在结构上与糖皮质激素相似,能显著抑制抗原细胞对T细胞的过度激活,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保证Th1/Th2处于平衡状态,此外其还可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这也是其可以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5];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免疫途径发挥抗炎作用;抑制磷脂酶代谢,阻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延缓或抑制类固醇的失活,延缓类固醇代谢,诱导干扰素产生并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复发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效果满意。
[1]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37(1):3-4.
[2]沈惠平.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9):6-8.
[3]林伟涛,黄美卿.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l3(3):213-214.
[4]吴波,余振东,刘 颜.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5):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