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居环境学与居住建筑设计

2012-07-29 03:06李修然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居住者人居建筑设计

李修然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城市里的上班族早出晚归,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忙着交往、娱乐。生活节奏的加快隐含着各种健康问题,据报道,广东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患者呈低龄化趋势。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人居环境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2 人居环境的理论发展

人居环境学的先驱、希腊人道萨迪亚斯曾就人类聚居学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他的理论主要是立足于20世纪西方国家的现实,对于亚洲国家很少涉及。吴良镛先生也曾就我国居住空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总体的理论框架。

3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

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为住宅单元、建筑个体、建筑群落和住宅小区。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包括生态、气候、地理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商业、社会和文化等)两个方面。

4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要求

现代城市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单身族增加,家庭小型化及工作的流动性增加,希望交流与关怀,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抚慰。因此,居住建筑设计应做到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结合长沙市的居住区调查以及相关实例,总结如下。

4.1 自然环境方面

4.1.1 保护地域生态环境

居住建筑离不开土地,对土地的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建成小区的环境质量以及日后的生态结构。

例如位于芙蓉南路上的博林金谷小区依托天然的地形特色,并对其进行分期建设开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居住景观。保留原有山包,并在其前部开挖水体,形成了山水环抱的景观,同时其原有山包也成为了小区内层次丰富的公共绿地(见图1,图2)。

图1 山包上的廊道

图2 水景上的小桥

4.1.2 遵循地区气候特点

主要体现在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长沙夏热冬冷,许多居住小区都对建筑进行了底层架空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潮湿,提高夏季建筑的通风强度。

例如位于铁道学院西侧的通泰梅岭小区,不但对建筑进行了底层架空的处理,还利用地形高差建设地下车库,车库的其中一个入口位于铁道学院院内,方便了在学校上班的居民,还有利于车库的自然通风,减少了机械通风的能耗。

4.1.3 创造良好物理环境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进程急剧加快的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并未跟上城市整体发展步伐,城市绿地缺失和人口密度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空气问题。这些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物理因素正在不断恶化。居住区建筑设计应该力求为人争取到舒适宜人的物理条件,包括合理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多的日照和通风,对于噪声的控制和规避,以及通过有效的建筑设备改善室内温湿度条件等。

例如,位于二环路附近的阳光一百小区,其布局体现出了对于居住者私密性的关照。开放式的前院容纳着休闲,停车,交通,商业等功能,较为封闭的后院则为居住者提供了较为安静的生活空间,而其中轴线上泳池和花园的布局,也最大可能的增加了人对自然亲近的可能,较好的改善了高密度下的居住空间的物理环境(见图3)。

图3 中轴景观分析

4.2 人文环境方面

建筑形式的具体创作中,美学需求固然需要满足,但区域性的协调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以人为本,就近取材,注重形式构造等因素将赋予人居环境更加人性的状态。

例如由王澍设计的,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钱江时代小区,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合院空间概念。注意材料的地域性,以青、白色调为主色调,配以现代化的玻璃窗,金属格栅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新中式高层院落住宅。其建筑语汇无疑是对于自身所处位置的良好表达,同时也是对于当地环境的充分尊重(见图4,图5)。

图4 钱江时代立面图

图5 立面细部图

5 构建健康居住环境的做法探索

面对上述诸多要求,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结合居住者对于人居环境的诉求,以人的行为路线为线索进行设计。

5.1 行为规律

根据对于居住区行为的研究,可以对居民的活动进行分类。居住,游憩,生活,娱乐,交通等城市层面的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在居住区中发生。据此,应该对于人最经常停留和经过的地方进行重点设计。例如,人每天都会从宅间绿地通过,那么宅间绿地除了具有绿化功能之外,应该考虑还可以增加一些诸如供邻里交往的休息坐凳或者供小朋友嬉戏玩耍的儿童设施等。

5.2 心理诉求

私密性是指个人或群体控制自身与他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的需要。居住建筑中承载了人的许多私密性活动,人们普遍具有掌控自己一片领地的心理。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居民对于自身环境领属感的诉求,设计出富有层次感的空间,避免大而空的景观空间构图给人造成的“中心恐惧感”。

5.3 环境感知

居住建筑的环境对于人具有全面的影响,同时人对居住建筑的环境也具有深刻的感知。在进行居住环境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现状,应带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居住建筑在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保护建设地原有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实现居住建筑与当地文脉的契合,构建良好的地方化的生态结构,使人能在其中感受到时空的连续性。

6 总结与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住宅建设发展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和庞大的规模令人瞩目,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要求。结合人居环境学科理论进行居住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做法为现代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途径。将居住建筑的环境放置于城市环境中综合考虑,以人为本,进行全盘打算,实现生态平衡,城市才能真正做到宜居。作为建筑师,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视觉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而应结合人与自然去研究和探索问题。综合看待建筑物、聚居区、城市群,在大环境上体现系统和综合的魅力,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努力建设居住方便、舒适和安全经济的建筑。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 朱燕飞,贾海清,窦旭阳.浅谈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9):51-53.

[4] 刘 平,王如松,唐鸿寿.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设计方法探讨[J].生态学报,2001(2):5-6.

[5] 查晓鸣,杨 敛.生态人居环境基本概念演进分析[J].山西建筑,2011,37(5):3-4.

猜你喜欢
居住者人居建筑设计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浅谈室内装修设计的功能与形式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