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亚,袁军江,陈新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收入差距越来越来严重。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25.2元,而城镇居民高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22.9元,为低收入组居民收入的6倍。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已经十分严重,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还体现在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差异性。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现状,分析我国内需不足的内在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采用Koenker(2004)提出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结合区域和收入组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其中区域的划分采用赵卫亚(2005)的方法根据各省的平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高中低3个地区。
目前国内研究消费行为的文献较多,提出的理论也较为丰富,比较经典的有预防性储蓄理论和习惯形成假说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普遍发现习惯形成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出现地域、收入等级之间差异性的根源是居民消费习惯,主要是外部习惯(示范效应)。在习惯形成理论中,一般将习惯形成分为内部习惯形成和外部习惯形成两部分。内部习惯即所谓的消费者自身消费受其前期消费习惯的影响,而外部习惯即所谓消费者的消费受到周围居民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居民消费的影响,即存在一定的短视攀比行为。因此单一采用内部习惯形成理论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可能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决定采用杭斌(2011)提出的包含内部习惯和外部习惯的消费函数,具体的理论消费函数为
其中Ct为第t期的居民消费,Yt为第t期的居民收入,为第t期的周围居民的消费支出,为第t期的周围居民持久消费支出,At为第t期居民资产。
由于本文采用的数据是省级数据,因此城镇居民的消费的外部习惯更多的是受省级平均实际消费支出的影响,而非全国的平均实际消费支出,即这里的周围居民代表的是省际居民,而非全国居民,这一点在实证分析中与杭斌(2011)的观点有所不同。
由于直接采用全国的消费数据,容易掩盖各省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各省的居民平均消费数据也容易掩盖各收入等级之间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采用全国各省的消费数据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由于无法查到湖南、贵州两个省份的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数据,因此本文采用的数据是除湖南、贵州2省之外的29个省份2005~2009年的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各省的统计年鉴。由于各省各收入等级居民的消费数据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因此笔者对收入等级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将一些7个等级的数据合并为5个等级。同时为了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各省的消费数据进行价格指数缩减,具体做法是以2005年为基期,根据各省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各年的消费数据进行缩减。
由于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主要还是由收入决定,因此本文将采用赵卫亚(2005)的方法根据各省的平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全国29个省份划分为高中低3个地区。根据各省2005~2009年的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将29个省份(除湖南、贵州外)分为收入等级不同的3类地区,具体分类结果见表1。分类的结果除西藏和内蒙古外,其他省份与赵卫亚(2005)的分类结果相同,分类结果同样表明高收入地区基本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中低收入地区基本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
表1 按收入分组的地区分类情况
由于传统的估计方法只描述模型的均值,这样少数极端值会严重影响模型均值,导致模型的估计结果无法反映模型所理应代表的大多数情况,因此本文主张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完整描述各影响因素对消费支出的影响。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最早是由Koenker(2004)提出,后来他学生Lamache(2006)在其博士论文Quantile regression for panel data中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假设含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为:
面板模型的分位数模型为:
Koenker(2004)在其论文中提出了一种估计方法,引入惩罚因子λ对面板分位数模型进行估计,模型的估计准则为:
Lamache在其博士论文中证明对于任意λ模型的估计值都是无偏的,因此他提出通过使得模型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确定惩罚项λ的值。本课题采用的估计方法也采用Lamache提出的估计准则。
由于本文实证分析时采用的数据是全国29个省份2006~2009年的数据(由于自变量含有消费支出的滞后值05年数据无法全部使用),建模数据的样本期相对于截面数据较少,而且条件LM检验表明面板模型只存在个体效应,不存在时间效应,因此可以认定模型的参数只与个体差异有关,与时间变化无关。
根据现有的大量文献可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地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可以假定面板模型是固定效应。同时采用全国29个省份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时P值为0.00,可认为此时面板模型是固定效应,检验结果与现有文献结论一致。
由于在实证分析时将全国29个省份的消费数据按高、中、低收入3个地区,每个地区按照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五组总共15个组进行分组分析,这样使得各组的组内差异比较小,组间差异较大,因此本采用面板模型的变截距来进行分析。综合上文的分析和理论模型,本文采用的实证模型为:
其中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di代表个体效应,即地域差异对消费的影响,Cit和Yit分别代表某省份某收入组城镇居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代表第t期第i省的全省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表示社会平均消费水平,采用的Holt-Winter指数平滑值,代表社会平均持久消费水平。所有数据均经过各省的物价水平缩减的,缩减时均以2005年为基期。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主要将全国29个省份的消费数据按高、中、低收入3个地区及每个地区按照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五组进行分组分析,总共15个组,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的地域和各收入组间的异质性。但正如上文所讲的,地域和收入组两者是相互影响的,高收入地区的高收入组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与低收入地区的高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本部分将综合地域差异和各收入组差异进行分析。笔者将采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估计各地区各收入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参数估计值,由于篇幅有限,具体估计结果不再列示。
图1 前期消费支出对本期消费影响估计值图
图1是根据面板分位数估计的前期消费支出对本期消费影响的参数估计图,从图1可知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前期消费的影响在地区和各收入组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高收入地区的中低收入户和中收入地区的高收入户的消费受前期消费影响基本为正值,而其他地区和收入户的影响则表现为负值。由于中低收入地区的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低收入地区和中收入地区的中低收入户基本可认定为一般的工薪阶层或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消费除了一些基本生活必需支出外,就是一些额外的消费,如购置一些电器、医疗和教育支出等,但是这些消费对下期的消费影响不大,又因为他们本身受收入的限制,本期消费突然增大,将限制下期消费支出,影响基本为负。但是对于那些中产阶级,即中收入地区的高收入户和高收入地区的中高收入群体,他们基本为了提高整个生活质量,生活消费支出是逐期提高的。同时对于那些高收入阶级,由于本身收入较高,消费支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前期消费对本期消费的影响不大。通过上述分析,基本可认定,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中产阶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消费习惯行为,本期消费受前期消费的影响较显著,且基本为正。
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由图2可知,目前在各地区中基本存在一个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收入的提高,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逐渐降低,这和我们已有的知识是一致的。但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高收入地区,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基本呈倒U型,首先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逐渐上升,其次到达一定程度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将逐渐下降。并且高收入地区的低收入户和中高收入群体,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值,表明增加收入并不会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笔者认为对于高收入地区的低收入户而言,由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同时生活在高收入地区生活压力较大,单一增加他们的收入无法降低他们的生活顾虑,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政府在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应加大对其子女就学和医疗等方面的资助,降低他们的消费顾虑。
图2 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图
社会平均消费对消费的影响代表周围消费对消费者消费的影响,因此可以称之为现期消费攀比,这种攀比有时是不理智的。根据图3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平均消费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各收入地区中的差异并不明显,基本呈现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同时这种现期消费攀比对现期消费的影响基本为正。这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示范效应,周围的消费会带动本地区的消费,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在低收入群体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有关,因此收入仍然是决定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图3 社会平均消费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参数估计图
持久社会平均消费支出是对社会平均消费支出的一种修正,因此持久社会平均消费支出可以称为一种理性的消费攀比。图4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这里理性攀比在各地区和收入等级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表现在低收入地区这种理性攀比对消费的影响很小且在各收入组间较为稳定,但是在高收入地区和中收入地区持久社会平均消费对本期消费的影响差异较大。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高收入地区的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理性消费攀比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这说明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广,因此他们的攀比更侧重理性攀比,因此持久社会平均消费对他们的本期消费影响较大。
图4 持久社会平均消费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参数估计图
由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几点有意义的结论:(1)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和收入组之间的异质性较为明显,同时收入组之间的差异性比区域间的明显,表明我国巨大的收入差距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2)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但这种示范效应在收入群体中并不明显;(3)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中产阶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消费习惯行为,本期消费受前期消费的影响较显著,且基本为正。
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收入差距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已经从单一的地域差异转移到各收入组之间的差异,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的各收入组之间的异质性明显强于地区的异质性。虽然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造成的,但是从另一侧面说明目前政府对城镇居民的收入群体关注度不够高,他们不仅收入较低,而且面临的生活压力要高,无法承担其高额的教育和医疗消费支出,因此今后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户子女就学和医疗等方面的资助,降低他们的消费顾虑,尽量降低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增加收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在低收入群体却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消费受到收入的现在,有消费潜力但是没有消费能力。因此虽然现阶段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如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但是能长期持久刺激消费的政策是逐年更加居民的工资水平。现阶段中国存在主要问题经济稳定发展,但是居民的收入却仍没有逐步增长,这样不仅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消费。
[1] 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J].统计研究,2005,(1).
[2] 陈燕武,夏天.中国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区域性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9).
[3] 刘辉煌,徐华亮.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J].消费经济,2008,(2).
[4] 申世军,马建新.我国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
[5] 辛永容,肖俊哲.农村居民收入及其对消费影响的聚类分析[J].统计教育,2008,(6).
[6] 林文芳.区域性偏好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J].统计研究,2009,(11).
[7] 唐绍祥,汪浩瀚,徐建军.流动性约束下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二元结构与地区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3).
[8] 陈建宝,杜小梅,董海龙.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证分析[J].统计信息与论坛,2009,(7).
[9] 陈娟,林龙,叶阿忠.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消费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
[10]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1).
[11] Koenker R.Quantile Regression for Longitudinal Data[J].Journal of Mult Ivariate Analysis,2004,(91).
[12] 孙敬水.中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3] 杭斌.理性习惯偏好与居民消费行为[J].统计研究,2011,(3).
[14] Lamache C.E.Quantile Regression for Panel Data[D].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