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对策

2012-07-21 01:24吴朝庭张小玲
海峡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福建省科技

吴朝庭 张小玲

浅议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对策

吴朝庭1张小玲2

1.福建科技年鉴社;2.福建省金恒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近年来,福建省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基本确立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而科技人才是各类活动的主体,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索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保障思路,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科技企业 体制改革 技术创新 科技人才

0 引言

2012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会议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提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激励创新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求。7月6日,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科技创新”命名的高规格、大范围会议。进一步明确: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多地需要考虑怎样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如何加强人才培育、评价与创新激励。

1 福建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目前,福建省初步形成了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运作机制。2011年全省85.8%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74.5%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0.8%的省级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60%的专利申请和61%的专利授权从企业产生。同时,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也促进了全省科技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据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由上年的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9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第7位,知识产权指数居第8位,特别是科技活动产业指数由第26位跃升至第13位。

1.1 “政策引导”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扶持,逐步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2010~2011年,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审议通过了《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正稿),并专门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还设立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资金,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导向,把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切实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科技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2011年9月,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全省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和科技奖励大会,重奖荣获科技成果奖科技人员和创新型企业,这是福建省首次以“企业科技创新”命名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进一步突显了企业在福建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意义与地位。

同时,福建省科技主管部门通过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机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将有限的科技资源汇聚到企业技术创新这一“支点”上,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技术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实行企业法人代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家作为科技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新机制。2011年,新启动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创新平台、区域重大项目都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实施,并且在全国率先试行企业R&D经费专户(专账)管理制度,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确立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整合了近2亿元的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认真落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建在企业的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重大专项之间的聚焦,重点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支持科技重大专项牵头企业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第三,加强政策促动,完善了科技政策执行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沟通制度,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有效落实,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

科技创新贵在人才。省委、省政府还先后出台了《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重要政策文件,并每年安排2亿多元资金用于引进、培养和集聚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这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也为企业创新打好人才基础。

1.2 “投入扩大”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近年来,福建省围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目标,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促进,逐步加大人、财、物投入与服务支撑力度。

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投入持续增长。2010年,福建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7.93万人,比上年增长7.3%,投入R&D人员全时当量76737人年,比上年增长21.29%。其中,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57156人年,比上年增长23.09%。初步统计显示,2011年有74.5%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高于2010年。

在科研经费方面,投入显著增加。2011年,福建省R&D经费支出则达210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近40亿元,年增长22.9%,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2%,比2010年略有提高,其中企业投入资金约180亿元,全省85.8%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

在创新激励政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省科技厅、财政厅、经贸委、税务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有效落实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据统计,2010年全省完成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共计19.3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9.3亿元,相比上一年,分别持续大幅比增40.7%、73.8%,对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科技服务支撑方面,促进企业壮大。一是技术贸易市场日趋活跃,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2010年福建省全年登记的各类技术合同共5137项(比增7.04%)、成交的合同金额达38.12亿元(比增45.33%),平均每项合同的成交金额为74.21万元(比增35.74%);2011年登记技术交易合同4839项,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金额53.4亿元、比2010年增长40.1%。同时,依托“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承接新成果,促成先进科技成果的对接。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壮大。启动福建省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推动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了一批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方案和融资产品;积极开展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投事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2011年3家科技型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7.74亿元。

2 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全球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成为各国各级政府的共识,大家都在为如何推动“创新”而努力。福建省在政府引导层面,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支持、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基本确立了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尤其在企业创新人才服务方面,深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充分调动高校及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仅2010年,便累计安排支持服务企业各类资金10多亿元,建成福建省服务企业科技资源共享数据库(包括福建省创新平台信息数据库、福建省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省外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海外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以及台湾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等五个子系统);动员组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累计派出8500多名科技人员服务全省9000多家企业;组织230多家科技创新团队服务企业,建立多家创新联盟;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900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3万多人次。

在优良的外部大环境下,随着政府引导资金的逐步扩大,企业结合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过程的主体,将起到关键作用。大家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说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硬件”、是“米”,那么掌握知识的高科技人才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软件”、是“巧妇”。巧妇无“米”难炊,也许还能靠其他主食充饥;然而若无“巧妇”动手,即使有米,基本上不可能有饭吃,或者只能吃夹生饭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有创造性的资源”[1]、“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具有决定作用”[2]、“最有可能提高创新效率,取得创新突破的途径即重视人的因素”[3]。

从福建省的发展状况来看,近年来政府积极改革、大幅增加投入,通过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投入、金融支撑、产学研合作等各方面手段初步确立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但是,在企业自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育建设与人才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快速创新发展的关键。如:①企业人才意识还不够。“重业务、轻技术”,“重营销、轻研发”仍然是目前省内企业一个较为普遍的弊病,尤其在中小型企业表现更为严重,往往在重奖业务突出的营销人员的时候,忽视了产品研发人员的积极贡献。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不够,导致科技基础不扎实,创新内劲不足,蓬勃发展势必难以为继。②人才资源类型不均衡。很长时期以来,众多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科研人才,赖以生存的技术、产品只能依靠引进或者是模仿,对外依存度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尽管网聚了大批的人才资源,但由于高级科研人员和管理人才短缺,缺乏核心领军人才以及有效的人才管理,出现效能浪费甚至是人力资源冗余的新问题。③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管理是企业组织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生产,实现效能最大化的过程。在人才管理方面,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缺一不可。一些企业没有很好的人才使用计划、培育机制、激励机制,基本陷入花大力气引进人才——人才逐步流失——再引进——再流失这样一个不良循环中。

3 企业创新人才保障对策研究

“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诚如这个老生常谈的问答所揭示的一样,人才的确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无论是政府在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或是企业自身推进技术创新,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

3.1 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培养创新意识和人才意识

创新文化不但指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指文化对创新具有导向作用和牵引作用[4]。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是完善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最高原则,在企业内部塑造创新文化,将给予企业技术创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快速提升。一般而言,企业家具有什么样的企业意识,就会造出什么样的企业。企业若推崇和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就可以营造创新的浓厚氛围,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员工也会自觉地在工作中注重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发自觉地凝聚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作为企业来说,应该积极塑造和推祟“求新求变、不甘落后”,“敢冒风险、敢担责任”,“以人为本、包容失败”等一些创新精神,确立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依靠人才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3.2 加强企业人才管理,实现人尽其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技术创新活动充满不确定性,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为此,强化人才的科学管理具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激励人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人才管理不外乎“选、育、用、留”四点。

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招聘合适的人才。“大脚”套不进小鞋,“小马”也拉不动大车,合适最重要。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要人才作保障,但并不是说单纯的引进人才越高级越好,还要与企业自身硬件实力、整体环境相结合,切实引进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科技人才。第二,企业要“舍得”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总有一些企业因为害怕人员流动,不愿意过多投入对人才的培养,而喜欢挑现成的用,人才不够用就去外面找。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内部人员因为成长受限而寻求更好平台,外部人员变为内部人员后不久势必遇上同样的困惑,最终导致了企业人才不正常的流失。人才积蓄与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要积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成长,更要大胆投入为员工成长搭桥铺路,使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第三,企业要充分授权,积极服务人才创新工作。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用人才。企业要真正做到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一定要放权,在对应的工作范围内实现权责对等、奖惩明确,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不仅如此,还要为人才创新工作提供一切财力、物力保障,深入发掘人才潜能,实现人才效用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壮大。最后,企业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留住人才。“选、育、用、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工程,而如何凝聚人心、留住人才是企业应当重点思考的关键。松下幸之助说过,“本企业主要生产人才,兼营电器”,他们以企业股票奖励对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实现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除了物质层面的刺激与鼓励外,企业更应该加大精神层面的激励,为人才制定成长计划、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决策、改善工作环境、融洽员工关系等等,全面调动人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热情和潜力,愿与企业同甘苦、共存亡。

3.3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辟人才保障新思路

高校、科研机构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科技研发的主力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比较而言,企业总体科研投入越来越大,但是产业范围广、技术领域分散、人才基础薄弱,而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科研使命历史悠久,技术专业性强、人才实力雄厚、科研基础设施齐全。因此,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级主管部门不断强调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对企业而言,要认清自身优劣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一方面,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双边和多边技术协作,借用他们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难题;另一方面,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研发平台,融合资金、人才、技术于一体,为强化企业内科技人员培育,快速实现技术创新与升级奠定基础。此外,企业间也可积极组建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也为各企业间的人员交流与成长提供平台。

3.4 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才交流成长

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同样也就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政府要把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如: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为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营造良好软环境;推进人才“数字化”建设,积极打造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为人才就业与交流成长提供重要平台;打造人才培训、评价及中介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更高效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原动力。

[1] 肖莉丹.浅谈提高中国劳动力质量——基于智力资本理论[J].经济研究导刊, 2012(9): 98-99.

[2] 王莹.企业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研究评述[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36): 79-80.

[3]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4] 李旺.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1(23): 197.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福建省科技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科技在线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