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天星
“中国石油英雄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楷模、石油的脊梁。英雄模范是石油员工的杰出代表,是最忠诚的群体,是最让人放心的群体,也是最值得尊重的群体。”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脚步,中国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63年的艰苦历程。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就是一部英模辈出的历史。
特定的年代,特殊的行业,特别的环境,孕育出了特质的精神,锻造出了特性的英模,创造出了特有的业绩!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国石油群英荟萃,新老英模云集北京。他们在创业年代创造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在创新年代谱写出了持续发展的篇章,在非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成为百万石油员工的杰出代表。
端详着这些熟悉的面容,回顾曾经走过的风雨历程,畅叙创业创新的体会与感想,再一次近距离感受英模精神的力量,重温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共同抒发再创石油工业新辉煌的壮志豪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的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年轻的共和国,极度渴望一个大油田的出现。
1955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打破了陆相贫油的论断。
1959年9月26日,根据“陆相生油理论”勘探部署在松嫩平原上的“松基三井”喷出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的诞生。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成为我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大油田、加快石油工业发展的转折点。
1963年,周恩来总理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从此,中国石油工业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中国石油工业是培育英模的沃土,又从来不缺少英模的种子。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此后,历经一场场艰苦卓绝的石油会战,又陆续发现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
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1978年年底,中国的原油年产量翻了近10倍,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八个产油大国。
大庆石油会战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培育了激发民魂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余秋里部长亲自树起了大庆会战第一个典型——铁人王进喜。
“没有铁人带头,会战打不了那么快!”这是当年康世恩同志对榜样作用的客观评价。
“王、马、段、薛、朱”是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被树为大庆会战的“五面红旗”。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纪录;1202钻井队队长马德仁,创造了21项全国最高纪录;1206钻井队队长段兴枝,首创了冲鼠洞的新工艺;采油队队长薛国邦,先后提出500多项革新建议,也是大庆油田第一个采油队长;水电指挥部副大队长朱洪昌,负责中国第一条输油管道的建设,是管道局第一任局长。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老一代石油人把为祖国献石油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南征北战不怕累,风餐露宿不叫苦,只要祖国一声唤,哪有石油哪安家。
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劳模、玉门油矿郭孟和在恢复生产和基地建设中屡建功勋;“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翁文波主持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地震队,指导大庆长垣地球物理勘探部署;“中国科技界榜样”侯祥麟,组织重大炼油新技术科研攻关,陆续攻克“五朵金花”炼油技术;“最讲认真的人”周占鳌,工作严细认真,“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项项工程质量全优;“钢铁钻工”吴全清,大干社会主义,带领井队提前38天实现一年一个人向国家交一口油井的目标,一年进尺超过了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大庆油田会战时期“五面红旗”。
五把铁锹闹革命的传奇故事,至今常常唤起人们的怀念。1961年,薛桂芳带着4名家属妇女开荒种地,谱写了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女性的自立、自强之歌。石油工业部大力宣传“五把铁锹”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女性职工为油拼搏的热情。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行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中国石油王进喜、王启民和秦文贵荣登红榜。这是中国石油人的骄傲、自豪与光荣。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长河里,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一道,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光耀千秋,世代传承。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石油榜样群星璀璨,石油英模方阵不断壮大。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着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体现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
历数中国石油历届党组表彰宣传的重大典型人物,重温这些英模的感人事迹,深受激励、深受鼓舞、深受鞭策。
197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从此,中国的石油工业也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战略转移,焕发生机。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做出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正式成立。10月18日,塔中1井喷出强大油气流,这是塔里木勘探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两新两高”体制的指引下,塔里木先后找到了轮南、英买力、吉拉克等5个油田,一举拿下中国最大的牙哈凝析油田,使塔里木盆地成为中国陆上第三大含气盆地。
从“五下六上”再闯塔里木建成年产500万吨原油产能,到1998年发现克拉2井;从重上吐鲁番发现吐哈油田,到准噶尔盆地勘探会战接二连三的新发现;从陕甘宁盆地油气勘探发现日产156万立方米的苏里格特大型气田,到柴达木盆地掘出又一颗宝石——涩北气田……在历史巨轮驶向21世纪的时候,石油工业在西部一次又一次地奏响胜利的凯歌。
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涌现的石油英模数不胜数。
面对大庆的稳产高产难题,1984年,王启民受命承担大庆第二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10年规划的编制任务。在实施中,他智慧地攻克一道道难关,创造出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30多年间,他先后参加40多次课题研究,主持了8项重大的专题研究和试验,取得成果38项。作为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王启民抱着“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坚定决心,用科技擎起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27年稳产的奇迹。1997年1月,中宣部等六部委举行王启民先进事迹报告会,同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授予王启民“新时期铁人”称号,开展向王启民学习的活动。
申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大庆1205钻井队第十二任队长,带领员工获得石油工业部(总公司)金牌三连冠。1986年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经委授予“全国先进班组长”称号,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全国七届人大代表。1988年被大庆市(局)党委授予“铁人式好队长”称号。
“熊元启现象”、“王光荣现象”、“罗玉娥现象”、“张立福现象”、“秦文贵现象”、“李贺现象”等,作为石油英模人物的现象组合,在行业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熊元启先后在石油部江汉钢管厂宣传科、江汉仪表厂宣传科工作。他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善于联系实际、深入基层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显著。1986年,中宣部发布向政工干部熊元启学习的通知,石油工业部授予熊元启“模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号召政工干部向他学习。
石油英模阔步向前。由然/摄
早在1986年就投身塔里木石油会战的王光荣,充分发挥铁人精神,为油拼搏,忘我工作,曾与工人一起创下连续多日累计人工卸泥浆材料100多吨的纪录,病重住院仍心系井场。1990年9月,新疆石油管理局追授王光荣“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号召全体石油职工向王光荣学习。1991年,王光荣先进事迹被收入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91年走上采油工岗位的罗玉娥,当班期间,她先后追回被盗原油60余吨,各类物资200多件。1997年12月23日值班期间,罗玉娥与盗油的歹徒英勇搏斗,以身殉职。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罗玉娥“英雄女采油工”荣誉称号。
张立福,先后参加了东北八三工程会战、鲁宁线等国内长输管道建设,后又前往苏丹从事管道工程项目工作。1998年,他在苏丹踏勘钢管运输道路返回途中病逝,被誉为“中国石油管道人”。
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立足高原,奉献高原,从1982年开始在地处柴达木盆地全国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工作了20年,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成长锻炼的闪光之路。他潜心钻研,为缩小青海油田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5月,四部委联合举行“当代青年榜样秦文贵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他扎根基层、投身实践、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号召广大青年向秦文贵学习。1999年,中国石油集团授予秦文贵“石油青年的榜样”荣誉称号,组织开展向英模学习的大型活动。
作为吉化北方公司的工会主席,李贺走访过3000多个家庭,帮助数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先后资助了11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就学。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起到了群众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
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此,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石油工业步入了稳定增长、良性循环的发展新阶段。
新时期,中国石油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到加快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面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2003年以来,大庆油田在4000万吨水平上持续高产稳产。2007年以来,长庆油田年油气产量当量以500万吨的幅度增长,2011年首次突破4000万吨,向着建设“西部大庆”的目标加快迈进。中国石油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竞争。截至2011年年底,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超过1亿吨,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海外大庆”胜利建成。正在建设的“新疆大庆”,以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为主阵地,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这一时期,不乏埋头自主创新的尖兵,不乏开拓海外市场的先锋,不乏夯实三基工作的“兵头将尾”。
苏永地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创业先锋。他参与了苏丹1/2/4区所有三维地震资料、大部分二维地震资料和4区部分二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成图,被誉为“海外神探”。2005年,苏永地被授予“中国石油科技楷模”称号,并广泛开展向苏永地同志学习的活动。
这些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从“五型班组”创建入手,按照从创建到示范、从示范到规范的思路,专门下发《关于创建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的实施意见》,选树了“十、百、千”班组建设典型,以班组长的名字命名了李天照井组、王海班、束滨霞采油站、赵林源班、李树林班、王萍加油站、刘玲玲站、曹树祥班、丛强班、尚丽群加油站十大班组,在加强三基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王海——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分子筛脱蜡车间班长。在连续13年装置生产操作中,他带领全班组发挥“五型班组”的先进性作用,连创佳绩。王海班组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中国石油“百面红旗”单位、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等荣誉称号。2005年,王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王海班的班组建设经验被评价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典范,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楷模”。
束滨霞——辽河油田公司新33号采油站站长。她总结出油井管理分类法等六种采油站管理方法,提出和实施了挖潜增效建议1500多井次,被誉为“油井华佗”。她探索和总结出的碰泵“七个一”操作法和“三账一卡一图”成本控制法等,为开创老油井增产新路做出重要贡献。束滨霞先后获得30多项荣誉称号。
王萍——工作10多年来,接待顾客数十万人次,从未发生过一次争吵,未算错过一笔账目。她总结的“热情一点儿、耐心一点儿、周到一点儿”服务法大受好评,形成了她到哪里,顾客就跟到哪里的“王萍效应”。王萍加油站荣获了“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石油“标杆班组”等称号。
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造就英雄的群体,英雄的群体铸就时代的辉煌。“中国石油榜样”的树立与宣传,在百万石油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12月开始,中国石油在各单位持续开展“中国石油榜样”学习活动,向广大员工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发员工立足本职、勤奋学习,争做岗位操作技术能手的决心和勇气,调动了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榜样效应。
时代在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没有变,石油英模身上体现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石油前进的动力。
新一代英模更加青春亮丽。他们有知识、懂管理,走出国门,在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征途上拼搏奋斗,勇立新功。“海外女铁人”王莎莉、“海外小铁人”王贵海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三代铁人,精神传承,如出一辙。
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王进喜在发生井喷的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跳入泥浆池,成为铁人英雄形象的瞬间永恒;在大庆油田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困难面前,王启民这位新时期铁人纵身跳进充满挑战的“科技泥浆池”,用科技的力量奠定了稳产的储量基础。王进喜生前曾立下“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志向,是大庆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率领钻井队成功闯入国际钻井市场,让大庆品牌享誉全球。
石油英模群体,阵容雄壮浩大,不可能一一列出,更无法个个展示,但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传承精神,传递力量,踏着铁人脚步走,新老英模跨新程。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如期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百万石油儿女在英模榜样的带动下,正在迈着坚定整齐有力的步伐,向着新的更高的宏伟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