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君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团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要求,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学习能力。”团的十六大也明确指出:各级团组织要敢于打破行政化格局,用青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团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各级团组织的广泛重视,不少高校团组织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目标,并开始创建。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误区,集中表现:一是把学习单纯理解为获取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仅仅通过鼓励支持团员青年博览群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专业素养来建设学习型组织;二是把学习型团组织等同于一般的组织建设,采取的措施还是原来工作做法的延续,提出的做法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两者突出表现了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运行方式的误解。
学习型组织首先是它的价值取向,直接导向个人和组织的生命力,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皮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能: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其中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石,圣吉通过一套完整的思考架构,帮助我们认清系统的结构及组织行为变化的形态,找出行为背后所有结构性原因,进而通过系统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实现组织目标。
按照团中央提出的“分类引导青年”的原则,高校团组织作为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组织健全、运行规范、组织活动相对集中的特点,因而对于构建学习型组织存在不少便利条件。应该说,学习型组织的构建首先可以从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始。本文拟通过对高校学习型组织运行状态的系统模型分析,结合高校团工作实际,揭示组织的行动与外部力量之间的关联,提出在高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设计构思和需要考虑的措施。
圣吉把系统思考的精义提炼为“观察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段的、一幕幕的个别事件”[1]86这首先表现为系统处在动态循环之中,我们的着眼点在动态性复杂,而非细节性复杂。同时,我们在进行系统思考的过程中需要用新语言来描述系统,系统观点指出,系统思考的语言一般由三个元件组成:不断增强的反馈、反复调节的反馈和时间滞延,在系统模型中就体现为增强环路、调节环路和时间滞延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通过对高校团组织的系统模型分析,拨开潜藏在人心中的思维局限,揭示了改变是如何渐进发生的。
共青团组织自成立之初就与青年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高校共青团组织更是青年运动的桥头堡。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社会影响力曾经一度空前,是全国上下有志青年的心之所向。但进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青年运动不再作为高校团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来发挥影响,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宣传教育的活动组织形态,最终引导青年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当中。
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类思想潮流、意识形态纷纷涌入高校共青团组织,青年的政治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高校团组织迫切需要找到适应变化、有效履行职能的新机制,从而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吸引和凝聚青年。但以行政指令式的政治宣传教育在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方面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不强,而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各项举措并不必然导致团的自身建设的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成长面临发展的上限。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成长上限”环路,如图1。
图1 高校团组织的“成长上限”环路
左边环路的“青年运动”表示促进成长的要素,环路右边“政治宣传教育”表示抑制成长的要素,“凝聚力问题”以问题的症状出现,环路中间“团的自身建设”表示成长的情况,箭头方向表示系统力作用的方向。用系统的语言简单描述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青年运动的活动组织形态对高校团组织形成了一个有益的增强螺旋。随着党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活动方式随之发生渐进的变化,作为调节环路的选择,高校共青团干部们倾向于选择政治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作为行政化的团组织,其中隐含着一个标准是:符合上级团组织的考核要求,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
那么什么才能增强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从而在本质上增强团组织自身建设?通过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的观察和实践,另外有一个系统环路在在高校团组织系统中发挥作用,其运行状态,如图2。
图2 高校团组织结构的“舍本逐末”环路
这个系统环路称为“舍本逐末”环路,在此结构中,上方的环路“政治宣传教育”以症状解出现,下方的环路“价值教育”则表示根本解,“凝聚力问题”仍旧作为问题症状出现。在此系统中,高校团干部们倾向于选择政治宣传教育解决团组织的凝聚力问题,而非价值教育这一根本手段,我们首先注意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减弱了根本解的反应,因为时间滞延的存在,付出的价值教育努力与产生的成果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换句话说,价值教育的反应需要很长段时间才能显现效果。而在行政化的组织架构中,高校团干部们受晋升、转岗等因素的考量,倾向于短期绩效明显的政治宣传教育。在系统运行随之带来的副作用便是,高校团干部越来越倾向于期望行政指令解决团组织的凝聚力问题,使得政治宣传教育这一组织和活动方式使用得越来越频繁,而价值教育发挥影响的时间越来越漫长。长此以往,很可能延误组织最佳的改进时机。
这样,在团组织运行系统中,高校团组织同时面临“成长上限”和“舍本逐末”的行为选择,整合为“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模型,如图3。
图3 高校团组织的“成长与投资不足”环路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越是努力投入到政治宣传教育这一症状解中,系统越是陷入凝聚力问题当中不可缓解,使得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受限。
圣吉认为“结构影响行为——即使是非常不同的人,但他们置身于相同系统之中,也倾向于产生类似的结果。”[1]45在这里,人的因素消失了,真正发挥决定性影响的是背后的结构和行为变化的形态。上文我们看到高校团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构和行为变化的形态,那么引起不能全面系统思考组织运作的原因又何在?为什么不同性格特质的高校团干部,置身于同样的团系统当中,倾向于产生近乎相同的结果?结合系统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笔者的观察,高校团组织与一般的组织存在同样的诟病,运行中的问题大部分源于人类思考与互动的基本习性即思维的惯性,从而导致组织的学习智障。我们在此分析在高校团组织运行过程中发生影响的思维惯性。
(一)归咎于外的思维惯性。但组织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在系统外部寻找问题。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问题通常被归咎于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以学分制为主导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迅猛发展使得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行政化的聚集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等等,而较少花精力去关注团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于是我们越是在系统外部寻找问题,我们离系统的根本解渐行渐远。
(二)越是积极主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补偿性反馈”的现象,即指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所创造的利益。[1]64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快速、积极的行动被误认为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高校团组织系统当中,当上级团组织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高校团组织一般会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以显示团组织的主动性和活力,而积极主动的行动通常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显而易见的活动方式,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高校各级团干部倾向于采取文件精神学习、团干部理论培训等习以为常的方式来落实上级团组织文件精神,在表面上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活动效果,各级团组织在宣传报道上反响热烈,团的自身建设问题依然如故。而当上级团组织新的文件精神下达,团干部们又倾向于积极主动集中精力去落实新的文件精神,采取新的行动。久而久之,形成“下达文件精神—组织活动落实文件精神—下达新的文件精神—组织活动落实新的文件精神”这样的工作套路,短时间内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团组织活动的实效性受到影响,而这种变化往往是渐进的、缓慢的过程,不容易察觉,因为时间滞延的存在,甚至在因果链存在较长的时空距离。因此,团组织越是倾向于执行文件精神,团组织的凝聚力越受影响。
(三)专注于短期事件。系统观点认为,当人们的思考充斥着短期事件,那么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组织之中便难以持续。在行政化的团组织当中,高校团干部执行同级党委、上级团组织的各项指令、文件,努力执行各项工作任务,及时解决眼前出现各类情况,组织运行的结构倾向于以短期的工作业绩来考量团干部称职与否,对于高校团组织的整体运行状况及长远发展往往被忽视。
在系统思考视阈下的高校学习型团组织设计,在探究隐藏在组织背后的系统结构运作巨大力量的同时,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共同构建学习型团组织。同时每一项修炼都离不开系统思考的修炼,高校学习型团组织设计的首要内容便是系统思考。
(一)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它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认识组织运行状态。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下,高校团组织倾向于采取“政治宣传教育”这一症状解来加强团的自身组织建设,而放弃“价值教育”这一根本解。而事实上,价值问题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问题。“价值教育”是有关人们行为正当性原则的教育,是有关培养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人的教育。[2]它区别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重在一种终极性要求,追求系统的价值理性,而价值教育重在一种过程性要求,重视教育对象的具体存在。更重要的是价值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形成个人的价值品质。这与高校团组织建立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等其他几项修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习型团组织的形成。例如在高校团组织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主题学习会中,不在于得出统一的雷锋精神的内涵,而是要使组织成员都参与到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当中,达到一种团员青年内心的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分享共同愿景。愿景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构想。任何有生命力的组织都离不开对于组织的共同愿景的设想和构建。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引导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共青团组织最高层次的目标,而高校团组织是否能够让这一共同愿景走向团员青年的心中,这是当前需要探讨的话题。目前,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我们诚实地面对这些情况、新特点,认识到高校团员青年不同价值诉求所形成的个人愿景,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的组织愿景存在一定差距,但作为未来都将走上社会的青年来说,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因此,高校团组织需要做的是通过价值教育将这一辩证关系和组织的共同愿景分享给每一个团员青年,从而凝结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相反,通过政治宣传教育的方式来主导共同愿景则容易产生反作用。
(三)改善心智模式。这是指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如何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而组织内部共有的心智模式会影响组织的行为与发展。[3]高校团组织的系统运行模式很大程度上基于高校团干部固有的心智模式,取决于团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思维、如何行为。在行政化的团组织结构中,集体的思维惯性不自觉地发挥着影响。要克服这种影响是困难的,但也是可能的。它有赖于组织化的学习,这是要通过一系列学习技巧的掌握从而成就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达到的,例如“反思与探询”,即彼此开诚布公探讨问题的技巧。
(四)团体学习。高校团组织不仅仅是青年的服务者,更是青年的领导者。高校团组织承担着组织共同学习的目的,从而达成组织的共同愿景、改善组织的心智模式、达成自我超越。高校团组织的团体学习需要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慧,同时又能达成协调一致又有创造性的行动。团体学习的修炼需要运用“深度汇谈”和“讨论”这两种团体交谈技巧,“深度汇谈”要求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使自己变成自己思维的观察者,讨论是使个人的看法获得群体的接受,最终统一意见。
(五)自我超越。以团组织成员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根植于成员对学习的意愿与能力。高校团组织是由一群有着强烈学习欲望、学习激情和学习能力的团员青年组成,高校团组织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也根植于此。在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的共同推动下,引导团员青年在愿望和现状之间形成一种张力,激发团员青年全身心投入并不断进行创造和超越。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系统思考的方法在于发现组织运行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以便对症下药,针对性采取组织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实现组织目标。本文结合高校团组织的系统模型分析和组织结构设计,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三点建议。
(一)基于系统思考和自我超越的组织修炼,构建扁平化、柔性化、符合人性的团组织。随着高校环境、网络技术的改变,在“校团委—学院团委—班级团支部”传统三级团组织架构之外,楼宇建团、网络建团、社团建团等团组织形式在不少高校中兴起,高校团组织扁平化、柔性化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而与这种趋势相适应的最佳组织形态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团员的创造性思维而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使扁平化、柔性化、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团组织真正实现。
(二)基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的组织修炼,形成以价值教育为主要组织活动方式的运行机制。价值教育作为系统思考得出的根本解,它是以系统思考的修炼为基础的。这首先要让系统思考成团组织思考、互动和共同学习的基础,成为团组织文化的整体运作力量。在思维层面上它强调两个根本的心灵转变:一是从实体思维到过程思维,从关注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某个人的事件解释思维到关注系统结构运行的结构解释思维,在高校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中少问“谁做了什么”、“谁该对谁负责”,多问“哪个环节需要改变”、“什么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二是从局部直觉到整体思考。这要求高校团组织跳出细节性复杂的思维惯性,而将思维转向整体全局地看待组织存在的问题,而避免仅仅依靠“政治宣传教育”来加强团组织凝聚力和自身建设。
如上文所述,在现有的组织框架下,受上级团组织考核要求和自身团干部发展动机的限制,高校团干部们倾向于选择短期症状解达到表面上的工作业绩,从而陷入“下达文件精神—执行文件精神—下达新的文件精神—执行新的文件精神”的行为模式中。因而要形成以价值教育为主要组织活动方式的运行机制,包括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人才配套措施以及一整套“价值教育”工程等。考核评价体系应从单一的业绩考量到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个人考核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考量。“价值教育”工程应涵盖团组织愿景推广、领导团队培育、团体学习组织、系统思考思维训练及心智模式改变等等系统培训和系统修炼,三者在“价值教育”工程的推广得到最终的落实。
(三)基于系统思考和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培养团组织的新型领导者。在学习型团组织构建过程中,只有系统思考这项工具还不够,另外需要培养出新型的领导者来执行并运用它,才能发挥系统思考的巨大功效。应开展高校团系统范围内的学习型组织领导者培育计划,作为“价值教育”工程的直接实施者。
本文运行系统思考观点分析高校团组织的系统运行状态,得出高校团组织“成长与投资不足”的系统结构模型,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围绕“价值教育”这一根本解构建学习型高校团组织。系统视阈下高校学习型团组织构建的思考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高校学校型团组织构建偏重于理论性,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和完善;提供的组织设计构想多为宏观性的指导思路,具体的学习型组织系统设计仍需进一步落实等等。但至少这一初步探索,能为完善团组织自身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和解决途径。
[1]皮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洪明.价值教育与学校共青团职责略谈[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8-41.
[3]沈崴,张睿,高俊山.学习型组织理论模型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