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012-07-18 00:00:00李建玉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2年2期

【考点图解】

【知识探究】

1.本专题总体概述。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请列举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联合一些反清志士成立兴中会。②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③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并将其作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1912年,宣誓就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⑤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3.中国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史有什么不同?

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生活诸多方面。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历史阶段,指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活动中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是 (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设立京师大学堂

2.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国的哪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 )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

4.《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上;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是 (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6.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1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举办。 ( )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7.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 )

[运动名称\\\\口号\\“民主”、“科学”\\人物\\陈独秀、胡适等\\]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8.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9.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加大侵略力度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0.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 )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0年到1840年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国内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交通运输和机器制造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开始成为一个受西方列强奴役的半殖民地国家。战前,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自给自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

材料三 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如果不“求富强”,中国将不能自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使“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的重要发明是什么。“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面对西方列强的一再侵略,材料三中的人物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在这些主张的指引下,他们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2.相隔数百年,欧洲、中国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都爆发了一次有重要影响的革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16世纪的西欧,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材料一显示出14—l6世纪的西欧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是什么?

材料二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

(2)为“战胜恶社会”,陈独秀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为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许多国家爆发了革命,并且为了巩固革命成果还制定了法律性文件。下页是某法律条文的摘要和某次革命时的情景。

(3)图1中的条文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图2中的情景出现在哪次革命中?与图1文件有关的革命与图2所示的这次革命,从影响上看有哪些共同点?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C 5.B 6.D 7.B 8.B 9.C 10.C

二、11.(1)蒸汽机。工业革命的推动。(2)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言之有理即可)掀起了洋务运动。

12.(1)人文主义。(2)民主、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或反封建,或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3)《权利法案》。辛亥革命。影响:都推翻了本国封建帝制(君主专制);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