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勇
(四川省乐至县良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乐至 641511)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的流行造成猪出现免疫抑制,因此猪链球菌的感染率有所升高。目前链球菌以 C 型、R(2)型较为多见,以血清型R(2)的致病力最强。患猪多出现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及内膜炎、腹膜炎、关节炎,患病哺乳仔猪多下痢、母猪多流产。
本病5~11月份的闷热潮湿天气里多发,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有时呈地方性暴发。
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本病。猪舍封闭,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天气突变等均可诱发本病,且本病多继发于流行性感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
2.1 急性败血症型 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患猪发病突然,往往头天晚上未见任何症状,次日早晨即死于圈中。病猪体温在41.5~42.5℃,呈稽留热,发病数小时至1d内死亡。病猪精神萎顿,少食或不食,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病猪死前侧卧于地,呼吸困难,从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数猪出现神经症状,其运动失调,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病猪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划动,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直至昏迷死亡。
2.2 关节炎型 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有关节炎表现,其一肢或数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小部分哺乳仔猪也可发生关节炎,并常因抢不到奶吃而逐渐消瘦。
2.3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病猪淋巴结肿胀、坚硬,触之有热痛感,其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困难。本型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为3~5周。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位中央变软,其皮肤坏死,并破溃流脓,随后逐渐痊愈。
2.4 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易被发现和诊断,其多发生于仔猪,患猪多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其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本型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病死猪鼻腔有暗红色血液流出,血液凝固不良;胸腹下及四肢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气管充血,其内充满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弥漫性出血点;肺极度肿大、水肿、充血、瘀血,肺间质增宽,肺膈叶、心叶大片出血、瘀血,严重的肺叶肉变;喉头充血,并有痰液;肾脏脂肪呈灰黄色,表面有散在白色坏死灶,其体积增大;脾脏肿大为正常的3倍左右,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质脆,边缘有出血点,部分猪脾脏边缘有瘀血、梗死灶;胃和小肠黏膜不同程度充血、出血或有溃疡;肝脏呈暗红色、肿大,切开见暗红色血液流出;大脑充血、出血;关节周围肿胀、充血,关节囊内有胶样液体或纤维性脓样物,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脑膜充血、出血,脑脊液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病变。
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造成持续的严重后果,其引起的损失比其他血清型的更为严重。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查,若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
猪链球菌病活苗免疫,种母猪产前肌肉注射,每次1头份,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每次1头份;仔猪35~45日龄肌肉注射,每次1头份。一般注射14 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散养户应在夏季实行2次普免。
药物预防:本病流行季节可在每1t饲料中加入金霉素或四环素 600~800g,连喂 2周。发病猪场可在每1t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00 g和磺胺五甲氧嘧啶300~400g,连喂 3d。每 1t饲料中加四环素 125~150g,连喂 4~6周也有预防作用。
另外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实施“全进全出”。猪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病猪康复4周后方可宰杀。
根据药敏试验,猪链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6.1 对败血症及脑膜炎病例可在发病早期用大剂量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发病严重、出现高热症状的病猪可将大剂量的阿莫西林加氨基比林稀释后肌肉注射,10 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d或将氨苄青霉素加生理盐水稀释,5万单位/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 d。
6.2 对关节炎病猪可用高敏药物,如头孢菌素、强效阿莫西林等进行治疗,一般每千克体重10万单位加地塞米松2mg肌肉注射,每日两次。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进行辅助治疗。
6.3 体温升高者,用青霉素,2万单位/kg体重,链霉素,20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 d;20%硫磺嘧啶钠注射液,5~10 mg/10~20 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 2次,连用 2~3 d;硫酸新霉素,50 mg/kg体重,拌料喂服,连服5 d。
同时用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 5~10 mL肌肉注射,每日2次;5%葡萄糖盐水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
6.4 大群控制可在发病猪或疑似病猪的饲料中加入磺胺五甲氧嘧啶和阿莫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