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轶群 祝志明 孙元庆 滕士清
常熟市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鱼轶群 祝志明 孙元庆 滕士清
常熟市历来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经济百强县排名稳居前三。同时农业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在2012年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小麦水稻的全程机械化已经基本实现。但离农业现代化的各项指标还有些差距,例如农业装备数量以及人员素质等。笔者就这两个指标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发展农业现代化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常熟市在这几年的农机发展过程中,对90年代拥有的大量中拖进行了逐步报废更新,使耕地机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更换,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28台。基本实现翻耕机械化。在小麦收割收获机械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背负式已基本淘汰。发展了以自走式、轮式为主的收获机械。水稻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常熟市现有小麦面积达28.61万亩,拥有各类收获机械586台(其中包括尚未更新的背负式收割机械)。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依靠现有的机械和外来的跨区作业机械能完成收割任务;但在2011年极端天气的影响下,暴露出现有数量的农机装备根本不能及时进行收割等问题。特别是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后,种植户已由原来的各家各户发展为承包大户。而承包大户由于田亩面积过多,缺少晒场,无法实现快收、快耕、快播。因而在缺少收割机械的情况下,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因此要尽快提高适合本地的农业装备数量。那么如何提高呢?
1.1 明确发展主体。现如今不再是以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而是以村级农场、承包大户为主的种植模式。成立村级合作社,以村级合作社为主体,各类财政扶助政策重点倾斜,可快速提高农机装备数量。
1.2 明确发展装备的方向。以小麦收获机械为主,重点放在“福田”轮式以及“久保田”、“沃得”全喂入自走式机械,这几类机械在本地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形成共识。
1.3 明确发展的数量。确定以一台机械一季可作业面积为标准,来明确需要多少机械能完成本地作业。而非盲目的购买更多机械,造成财政资金流失。假设一台机械一季作业500亩,那么30万亩耕地需要600台就够用了。
1.4 明确机械服务范围。在确定以合作社为主体后,农机装备应首先围绕本村服务,在完成本村作业后方可进行跨区域的农机作业服务。
1.5 明确机械的产权所有。以村级合作社为主体,由村合作社购买的农业机械,产权归合作社。各级财政补贴资金都归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来选择使用者(同使用者签订用机合同,合同应明确使用者只有使用权、用机时间、范围等各类细节)。
1.6 明确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年限。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械种类由专业的机构来制定合理的报废更新政策,防止财政补贴资金重复投入和流失。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后,各类农业机械都要有人来使用、维护、保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能。一句话,关键是人才的培养。现有的常熟市农机服务培训体系是以市农机推广站服务为主,乡镇农服中心以及各类机械的售后服务为辅。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机械后,都会带来不管是操作人员还是技术维修人员的短缺,这就需要村级合作社在考虑购机的同时,重点考虑人员的安排。
2.1 对于新购机型的用户,根据规定进行驾驶操作培训,同时在其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开展维修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做到自己驾驶操作的机型能自行维修。
2.2 对于各类厂方组织的维修培训活动,市推广站及乡镇农服中心,各类村级合作社均应积极派遣人员参加。
2.3 由市推广站牵头经常举办各类机型的维修培训课程,力争在短时间内让大多数用户掌握适用机型的维修保养知识。
2.4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乡镇一级农机维修人员不健全。有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不懂维修知识,农忙时的维修保养力量的薄弱,导致无法最大限度的使用农业机械,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力量,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的真正实现。
2.5 保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现在在农田劳作的人群年龄偏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无法和现代化农业靠拢或者说不能掌握现代化农业机械。这就需要考虑年轻人接手。关键是如何吸引年轻人投身到现代化农业中。只有保持了队伍的稳定,才能发挥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效能,更好得为现代化农业服务。
在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下,农业机械在达到一定数量后,要彻底解决农机从业人员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