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SWOT分析

2012-07-17 08:26檀云坤郑金贵
台湾农业探索 2012年2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流动大陆

檀云坤,郑金贵

(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福建 福州 350003)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两岸农业的交流合作已相当广泛,涉及农产品加工、种植、水产、畜牧等方方面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

1 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一体化趋势分析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地区存在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它们在区际间的自由流动,能够改变地区要素禀赋的不足,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并促进区际经济的协调合作。两岸农业合作的主要动力在于资源禀赋与资源配置效率差异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差异,两岸农业合作主要方式是两岸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要素流动。近60年来,海峡两岸农业发展均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两岸农业发展阶段的互补性、农业资源禀赋及其配置效率的差异性、农产品贸易依存性和地缘与血缘相连性,这些因素强化了两岸农业合作的可能性、必要性与紧迫性,也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基础、动力和潜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农业合作从引进台商从事初级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开始起步,逐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等一揽子引进转变,从种养业等第一产业,向农产品加工、运销以及旅游休闲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并已拓展到农业科教合作、农业经营管理合作等诸多领域,合作内容涵盖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等诸多方面。这一过程,清晰地勾勒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分离→交流合作→携手→联手→整合→融合”一步步推进的轨迹;是海峡两岸一步步消除物质、资金和人员流动障碍,从资源互补走向资源融合的过程,也是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准备阶段和推进过程[1]。通过进一步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推动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是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然选择。

目前,两岸农业合作虽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台湾当局制定政策时仍时常选择不合作博弈,制造两岸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但这只能是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合作比竞争更有效率,选择合作博弈是必然趋势。一方面,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双方信守承诺,遵守契约,遵循规则,不需耗费精力和资源来防范对方违约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和风险,不需耗费人、财、物力琢磨投机取巧损人利己,而且减少了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和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效率,减少无谓损失,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合作可以增进社会福利。通过农业合作,两岸充分发挥互补性,可以扬长避短、互通有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国际竞争力,达到1+1>2的效果,有效地造福两岸人民。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全新阶段,实现其终极目标——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

2 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初被用于微观企业的战略分析,是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劣势 (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威胁 (Threats)四个方面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订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由于SWOT分析法有清晰、直观、系统、全面说明问题的特点,近年来也用于行业、部门或地区的战略发展分析。本文借用这一工具,对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在双向自由流动条件下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2.1 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优势

2.1.1 两岸农业发展阶段和农产品结构的互补优势 台湾农业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了农业现代化向农村现代化、从现代农业向知识农业发展的年代,而大陆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期和现代农业建设初级阶段;两岸农业结构均从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的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相似度,产业发展上具有品种、技术等方面的互补性,产品具有品质、市场定位、上市时间等方面具的互补性。

2.1.2 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 台湾在品种改良、农业生物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药物残留控制、农副加工等实用农业技术较为先进,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料的农用机械、农用化肥、农膜、农药等行业非常发达,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相当高。

2.1.3 台湾具有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系统 农民合作组织健全,农会、渔户、农田水利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销班等基本上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农产品运销体系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市场信息系统、配套设施和政策法规完善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发达,已建成了 “农委会”一元化管理体制下的二级制农业金融组织架构,并有完善的法规相配套。

2.1.4 大陆具有资源多和市场大的优势 大陆幅员辽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农业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市场容量巨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可以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源源不断输送劳动力。

2.2 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劣势

2.2.1 两岸农业生产的土地制约 台湾农地资源紧缺,农地成本极高,农业发展空间受限;而大陆人均农地资源也不丰富,而且不同区域之间分布极不平衡,沿海省份地少人多、中西部省份农地相对较多;而且,目前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2.2.2 两岸农产品出口市场竞争 两岸农产品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香港、美国等国家,竞争的产品主要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植物产品、食品和饮料这三类产品,这种竞争又包含了台资企业农产品与大陆本土农产品的竞争、台资企业农产品与台湾岛内农产品的竞争以及大陆农产品与台湾农产品的竞争[2]。

2.2.3 两岸农业投资决策信息不足 两岸关于农业成本、价格、投资报酬,以及投资项目的信息不畅,不利于农业直接投资。

2.2.4 大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多数农民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缺乏资金支持,不能开展信用业务,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难以拓宽服务内容。

2.2.5 大陆农业生产成本上涨 近年来,大陆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均大幅上涨,特别是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

2.2.6 大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特别是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产前、产后等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

2.2.7 台湾农业发展的市场限制 台湾人口仅2316万人,市场容量小,一方面表现为可供输出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又顾忌要素资源输入可能带来的冲击。

2.3 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机遇

(1)两岸正式进入 “大三通”时代。2008年以来,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降低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成本。(2)《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两岸在制度性一体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对推动两岸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大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大陆对农业、农村投入加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4)大力积极扶持两岸农业合作的政策环境。中央适时出台惠及台湾同胞的优惠政策,建立了9个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并赋予优惠政策扶持台商和台湾农民来大陆投资兴业。(5)台湾陆续开放陆资赴台直接投资。2009年7月,台湾当局正式受理陆资赴台项目申请,开启了陆资赴台直接投资的大门。目前,虽然还没有体现农业领域的陆资项目,但已有个别大陆农业企业以服务业等方式赴台试探性投资。

2.4 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风险

(1)两岸农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两岸相继加入WTO后,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打入两岸市场,两岸农产品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压力增大,两岸农业投资和贸易问题变得更加复杂[3]。(2)台湾不确定的政治稳定性的政治风险。台湾政治的不确定性可能使消费者与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加大了投资的风险。(3)两岸农业协商制度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目前,两岸尚未建立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常态化协商制度和协商机制,增加了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风险和交易成本。(4)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农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自然特殊性,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大陆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雪灾害等自然灾害类型比较多、发生频率比较高、发生范围比较大、灾害危害损失比较重;而台湾的台风、洪涝、暴雨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构成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海南等省份,这些地方自然灾害频繁,台商投资农业的自然风险高于其他产业。

3 基于SWOT分析基础上的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策略选择

SWOT战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捕捉机会,化解威胁,寻求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可选择的策略,包括:SO策略,即优势最大化与机遇最大化策略,重点考虑优势和机会,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于最大化;WO策略,考虑劣势和机会,使劣势趋于最小化,机会趋于最大化;ST策略,使优势趋于最大化,威胁趋于最小;WT策略,使劣势和威胁因素趋于最小化,又称最小与最小策略[3]。将两岸农业生产要素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等因素进行交叉分析,构造出具体的SWOT矩阵 (表1)。

3.1 S+O策略选择

立足两岸农业各自比较优势,推进两岸农业深度分工合作。(1)大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台湾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台湾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生产力的发挥需要在大陆找到与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结合的资源与空间,两岸农业之间的这种依存性,决定了台湾从已不具优势的农产品竞争 (由于价格太高)转向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竞争,将台湾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要素与大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整合,通过先 “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台湾富余的现化农业生产要素转移到大陆,与大陆传统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达到 “化零为整”的目标,以共同共创和分享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2)大陆幅员广阔,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性很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与台湾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研发水平也有相当基础,台商在这些地区的农业投资可以采取水平投资方式,两岸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共筹资金、共享市场;而大陆中西部地区气候条件、农业资源禀赋与台湾有较大差异,发展水平、研发能力、运销管理技能与台湾相比差距较大,台商在这些地区的农业投资可采取垂直投资合作的方式,台湾提供资金和技术,中西部地区进行原料生产和初步加工,半成品运到台湾进行深加工,产品满足岛内需要或向第三方市场或大陆沿海出口[2]。(3)大陆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原有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引进台湾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等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料的产前部门和生物科技等新兴部门,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精致农业;同时,完善农产品运销体系和农村金融保险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随着台湾开放陆资赴台直接投资领域的逐步扩大,适时鼓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从事与台湾互补性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

表1 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SWOT矩阵表

3.2 W+O策略选择

针对两岸农地资源缺乏,而大陆农地流转困难和低效率使用并存的现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农地要素市场,完善合理的土地使用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针对两岸农业投资信息渠道不畅、投资风险增加的问题,两岸联手建立农业投资信息系统,及时公布成本、价格、投资报酬,以及投资项目等农业信息。针对大陆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并赋予合作组织开展信用业务,强化其农业科研及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针对台湾市场空间较小的缺陷,积极通过各类农业博览会、商品交易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协助台资企业开拓大陆市场。

3.3 S+T策略选择

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建立两岸农业企业的策略联盟,交换互补性资源,保持市场的长期竞争优势,化解恶性竞争,减缓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为了降低两岸制度协商成本,要双方共同推动,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权,解决处理单方面无力解决的事务,以消除局部利益对区域利益的侵蚀,克服制度性障碍对区域合作的影响[1]。同时,要加大农业和农村水、电、路、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防灾减灾措施,降低农业因灾损失,降低农业投资的自然风险。

3.4 W+T策略选择

为了把两岸农产品出口目标地和部分产品竞争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护两岸农业的共同利益,两岸要相互联手,加强沟通协调,参与WTO后续谈判,争取有利地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降低农业产业内交易成本,提高总体竞争实力。针对两岸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严重的问题,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和农业自然灾害救济制度,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避经营风险。

[1]檀云坤 .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战略思考 [J].福建论坛,2010 (6):127-131.

[2]黄宗煌,王雅鹏 .两岸农业合作之问题与对策 [R].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2006.

[3]李非,赖文凤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SWOT分析 [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8-15.

[4]林卿,李建平,林翊,等 .两岸农业合作模式:资源流动与整合——以闽台农业合作为例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7-41.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流动大陆
流动的光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海峡两岸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海峡两岸
冰之大陆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