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走出去”

2012-07-13 01:45刘玉珠
经济 2012年12期
关键词:走出去中华文化经济效益

刘玉珠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影响广泛的一次会议。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代表团参加讨论时指出,十八大报告主要是我们党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表明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键问题。习近平同志的概括特别准确,我个人学习了以后深受鼓舞,而且倍受振奋。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同时感觉到责任在肩,要把涉及我们的具体工作落实好也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据我国“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核心。我们向社会、向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冲突,与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因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把握好文化产业,内容是第一。中央提出在文化产业上也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从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它在增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活动,包括成为市场主体以后它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文化消费水平是与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和实际的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的,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求后才能考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解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但由于我们这两个方面同国外相比发展时间都很短,所以我国城乡居民拥有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是比较低的,目前从总体上看只达到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政府高度关注文化消费问题,正在千方百计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文化软实力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这需要政府的推动与企业的积极性相结合,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来配合,这是重中之重。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文化“走出去”一是从政府层面,通过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鼓励企业、企业家开拓国际市场,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走出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的侧重面是不完全相同的,政府是考虑通过文化交流、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以达到彼此尊重,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企业而言,能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发展创造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应该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

猜你喜欢
走出去中华文化经济效益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