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角度试析缩微技术的应用

2012-07-10 11:59暴国霞宋晓微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暴国霞 宋晓微

关键词: 文献保存;文献利用;缩微技术

摘 要:本文从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角度略谈了技术的影响,同时强调了缩微文献内容确定的重要以及缩微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可能走向。

中图分类号:G25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45-02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简介:暴国霞(1961-),黑龙江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宋晓微(1954-),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员。1 导言

缩微技术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综合性强且技术成熟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起源于1838年英国摄影师丹赛用摄影的方法通过显微镜第一次把一张20英寸的文件拍成1/8寸的缩微影像,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缩微技术是一项传统而且成熟的文献保护技术,也是到目前为止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文献保存方式之一。国外缩微技术的应用已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宝贵的管理经验,1936年以后,我国图书馆开始应用缩微技术,至今也有较长的历史。现在全国各地省级图书馆已拥有了缩微设备。1985年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当时,开展缩微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救纸张老化严重的古籍善本和民国文献。一方面,通过缩微技术和缩微文献国家母片库的建设,使珍贵文献的内容与形式长久地保存下去;另一方面,缩微拷贝片作为纸质文献的替代阅读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纸质文献的接触性利用,客观上延长了文献的载体寿命,缩微技术在文献资源保存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馆藏文献的缩微保存

任何一项技术都是为内容而服务的,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界应用了近30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至2009年底共抢救各类珍稀濒危文献典籍和报刊100,392种。缩微文献合计 1,389,265 (卷/张/片)。缩微资料内容范围包括国外博士论文、中文报刊、民国图书、1931年~1934年间江西苏维埃政权出版物、日本政府出版物、英美政府解密资料和早期来华传教士文集,以及1895年前西方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世界各国语种词典和各国人物传记等胶卷或平片。

与国家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上不能同日而语的各省级图书馆(即缩微中心的成员馆),也都缩微复印了本馆的文献资源,四川省图书馆从1985年开始采用缩微技术,已将馆藏部分珍贵文献制作成了缩微品。至2005年缩微部分珍贵文献2,223种。合计3,069卷,2,040,309拍(为其他馆复制的未计)。缩微资源内容范围有馆藏善本书、民国时期报纸、民国时期期刊、现报等;至2005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缩微拍摄各类报纸、古籍善本和期刊文献约2,500种、200万拍。重庆图书馆缩微复制了古籍善本、建国前后报纸、民国书(革命文献)1,641种150多万拍。

由以上几个图书馆缩微文献资源内容可见,除全国缩微中心缩微复印的文献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以外,各省中心缩微的文献内容大致相同,当然这与最初成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宗旨有关,但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完成相关项目需要的资源内容基础上,每个图书馆都根据各自的文献特点,不断地拓宽可缩微文献的范围,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很多文献资源需要永久保存,成为新历史时期的内容。

3 我馆缩微技术的发展

我馆于2010年成为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成员馆,并着手利用缩微技术对本馆珍贵古籍文献、破损图书报刊进行再生性抢救。2011年,我馆共拍摄民国时期图书15,183拍。由于我馆缩微技术刚刚起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馆需要缩微拍摄的文献主要有馆藏古籍、善本及民国图书报刊,以及地方文献、档案、工程图纸等纸质重要文献及破损文献。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对黑龙江省内各高校、档案系统、金融、医疗、政府机关的珍贵资料进行缩微拍摄。

4 已缩微文献的开发利用

对于年代久远、历经变迁以及保存环境条件差的古老档案和书刊,利用缩微技术,将其原件制成缩微品,来代替原件提供利用,解决了原件妥善保存的问题。据有人进行老化实验测试证明,由安全片基银盐缩微胶片制成的缩微品可以保存800年以上。对那些不易长期保存的档案、图纸和资料等原件上的信息,用缩微技术的方法将其转移到缩微胶片上,就可以长期保存下去。而文献的留存,除去珍藏和史料价值,很大一部分还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目前,微缩制品在文献保护方面的作用已毋庸置疑,而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有:缩微内容及用户群体所限,读者需求少;图书馆对缩微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缩微胶片检索不便;理念陈旧,重藏轻用。近些年,各图书馆在缩微文献的利用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且成果显著。如天津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都建有专门阅览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999年~2004年共接待来自日本、香港等地的读者600人次,为读者复印还原缩微文献2,200多张,刻录光盘2,600多条,电脑氯酸钙50多张,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使缩微文献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天津图书馆从2009年起实施馆藏缩微数据库建设项目。现已建成并发布到图书馆网站为广大读者提供查询服务的“缩微文献影像数据库”,下设有“民国期刊数据库”、“民国报纸数据库”、“民国图书数据库”和“古籍文献数据库”。

5 技术整合后的优势互补

缩微技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然而其发展与危机同时存在,在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都凸显出来。而突飞猛进的数字化文献,因其传播和利用的高度便捷性,大大便利于用户的获取,但由此也带来一系列文献使用的法律问题、内容客观性问题以及稀有资源贬值问题等。目前,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已成为发展必然,“数字缩微”技术(即指将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相整合而产生的数字缩微技术以及应用这一技术所开展的文献影像处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信息传播中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所依托的信息资源互为信源与信宿,而在信道中两种技术互为手段,相互支撑。

6 技术应用后的现实思考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用来记录文献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摄影技术的发明使文献传播变得形象生动,缩微技术的发明,使存储信息的容量增大,数字技术使文献能集图、文、声像、动画、影视于一身,存储和检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同阶段的技术发明,都是为了更好保存和呈现文献内容,并将其记忆,从而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利用。保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在技术日臻完善的提前下,利用即变得更为重要。缩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向社会公众普及推广的宣传力度,开展各类基于信息保存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合作,将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技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虽然缩微设备在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加之与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互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我馆(甲方)在与省地方志办公室(乙方)合作过程中,遇一问题,在此作一简略叙述。甲方按合作协议拟将乙方资料室入藏的所有志书制成缩微胶片,但纸本文献所有权及缩微胶片入藏权均不在甲方,但乙方又不具备保存缩微胶片的物理空间及阅览设备及环境。在这种前提下,双方修改了合作意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将纸本文献依据一定的原则先期进行数字化,以期将来把已数字化的文献再制作为缩微胶片。因此,无论是缩微文献内容的确定还是服务领域的拓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技术及设备环境,还需图书馆以创新思维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网站:http://swzx.nlc.gov.cn/.

[2] 何先进,马建平,田时伟.四川省图书馆文献抢救工作二十年回顾及展望[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

[3] 唐磊,李璐,陈丽莎.图书馆缩微文献数字化与服务研究报告[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

[4] 张丁,杨红友.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重庆图书馆的缩微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4).

[5] 林少芳.网络环境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缩微影像信息服务[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

[6] 曹宁,张阳. 数字缩微:理念创新与发展路,http://www.idangan.com/Literature_info.asp?id=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