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州水电站坝基深厚覆盖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2012-07-10 07:13彭进学李长银侯仁坤
四川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砂层壤土水层

彭进学,李长银,侯仁坤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

1 概述

关州水电站工程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境内,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干流上,为引水式电站。坝址位于半扇门乡关州桥上游,引水隧洞位于右岸、长17.7km,电站设在小金川河口处。闸坝高17m,设计正常高水位2124m,总库容275×104m3,电站装机容量240MW。河床坝基为厚达103m的堰塞湖相深厚覆盖层,其层次结构十分复杂,性状较差,存在以下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力学强度低,承载能力不足,并存在变形、渗透稳定、地震液化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前期勘察中预以查明。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了深入的勘探与试验研究工作。研究方法采取SM植物胶钻孔护壁和薄壁取土器取心技术,确保原状土样取芯质量,进行室内常规试验和三轴试验;在钻孔内进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剪切波速测试、地表瞬态面波等原位测试工作。

2 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

坝址区为两岸基本对称的“U”型谷,谷底相对平坦,宽约200m~300m,河床右岸为宽150m~200m的漫滩,左岸漫滩一般较窄,与斜坡相连,平均坡度10°~30°。坝址左岸岸坡较陡,自然坡角60°~70°,右岸岸坡稍缓,自然坡角 40°~50°,两岸自然坡高80m~100m。

坝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头道村组(D2t)的变质长石英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及第四系全新统Q4ys堰塞堆积灰黑色砂壤土、壤土、Q42a1冲积褐黄色砂壤土、漂(卵)砾石夹砂层,总厚度70m~103m。

坝址区位于小金、丹巴弧形构造带的北西翼,梅龙沟背斜北东翼,无断裂构造通过。岩层产状N15°~30°W/NE∠57°~63°,为横向谷。坝址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为120cm/sec2,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河床覆盖层由砂卵石层,砂壤土层、壤土层、粉质粘土层组成,分层注水、抽水和室内试验成果见表1。

表1 河床覆盖层渗透试验成果统计

河床漂卵砾石夹砂层属强透水层;砂壤土现场试验K值为1.0×10-3cm/s,属中等透水层;壤土层以室内为准,K值为9.6×10-6cm/s,属微透水层;粉质粘土层室内K值为1.4×10-6cm/s,属微透水层;孤块碎石土层属强透水层。两岸基岩风化、卸荷带为强透水带,弱风化岩体属中等透水带;新鲜为中~弱透水带。岩体相对隔水层深度以q<5Lu计,左岸厚度为40m~45m,右岸为40m~55m。河床坝基砂卵石层、砂壤土层和孤块碎石土层为透水层,厚度为20m~25m,孤块碎石土层透水带厚度为20m~55m,壤土层及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

3 坝基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3.1 分布特征

河床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层、堰塞湖相堆积层和崩坡积堆积层,据钻孔揭示,具多层结构,纵向分布总体较稳定,横向受河谷限制,靠两岸坡稍浅,总厚70m~103.3m(见图1)。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1 坝轴线剖面示意

①冲积堆积层(Q42a1-①):为表层砂壤土层,厚0~2.6m,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右岸漫滩;

②冲积堆积层(Q42a1-②):漂(卵)砾石夹砂层,分布于河床及漫滩上部,厚2.2m~7.4m。该层在右岸漫滩以卵砾石夹砂为主,河床则含较多的漂石;

③堰塞湖相堆积层(Q4ys-②):灰~灰黑色砂壤土层,位于河床及漫滩中上部。分布高程2092m~2110m(埋深2.2m~21.4m),厚8.6m~17.2m。局部夹轻壤土或中壤土透镜体,单层厚度0~4.4m,延伸长度50m~170m。层中含朽木块,透水性中等。经碳-14(14C)法测定其年龄值为6310±120a,属第四纪全新统沉积;

④堰塞湖相堆积层(Q4ys-③):灰黑色壤土层,埋藏于河床及漫滩中部。分布高程2072m~2095m(埋深15.1m~42.5m),厚13m~35m。原状呈可塑状,钻探中常缩径,透水性微弱。碳-14(14C)法测定其年龄值为6430±70a,属第四纪全新统沉积;

⑤堰塞湖相堆积层(Q4ys-④):灰黑色粉质粘土层,埋藏于河床及漫滩中部。分布高程2057m~2083m(埋深29.5m ~58.6m),厚17.5m~22m。局部夹重粉质壤土或轻壤土透镜体,单层厚度0~3m,延伸长度50m~100m。粉质粘土原状呈可塑状,透水性微弱;

⑥堰塞湖相堆积层(Q4ys-⑤):灰~灰黑色块卵石夹砂层,埋藏于河床及漫滩中下部。分布高程2050m~2059m(埋深53.4m~64.4m),厚2.7m~6m,向上游逐渐变厚,块石约占75% ~80%,卵石偶见。该层结构较密实,透水性较强;

⑦堰塞湖相堆积层(Q4ys-⑥):灰黑色壤土层,埋藏于下坝址河床及漫滩中下部。分布高程2043m~2050m(埋深59.4m ~71.4m),厚5.8m~9m,向上游逐渐变薄。壤土层原状呈可塑状,透水性微弱;

⑧冲积堆积层(Q4a1-③):为漂卵砾石夹砂层,分布于河床底部。呈梯形状或三角形状,厚17m~21m。分布高程 2025m~2027m(埋深65.2m~88.8m);

⑨冲积堆积层(Q4a1-④):为砂层,分布河床底部,厚3m~4.6m,分布高程2021m~2025m(埋深86m~93.5m);

⑩冲积堆积层(Q4a1-⑤):为块卵砾石夹砂层,分布河床底部,厚3.5m~5m。分布高程2017m~2021m(埋深89m~97.1m);[11]冲积堆积层(-⑥):为砂层,分布河床底部,呈梯形状或三角形状,厚6m~10m。分布高程2008m~2017m(埋深95.6m~103.3m);

3.2 物理力学特性

表2 Q4ys砂壤土、壤土、粉质粘土试验成果

表3 Q42a1-②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统计

表4 N63.5标准贯入试验指标统计

表5 河床壤土层、砂壤土层静力触探试验指标统计

从原位测试成果分析,Q42a1-②漂(卵)砾石夹砂层多数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1~5.6)击/10cm,瞬态面波波速Vs=75m/s~165m/s,说明结构分布不均一,大多为松散~稍密层。Q4ys-②砂壤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5.0~9.9)击/30cm,平均6.8击/30cm,变形模量E0=12.2MPa;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ρs=0.42MPa~7.8MPa,平均3.83MPa,变形模量 E0=8.9MPa,压缩模量 Es=11.5MPa;Q4ys-③壤土层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ρs=0.27MPa~4.1MPa,平均 2.40MPa,变形模量 E0=7.5MPa,压缩模量Es=6.6MPa,说明砂壤土和壤土层土质不太均一,力学强度低。

4 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4.1 闸基持力层的选择

上述河床闸基段覆盖层厚达70m~103.3m,具多层结构,Q42a1-②漂卵砾石层厚度较小,结构分布不均,透水性强,且底板以下厚度仅为1.0m~2.8m;Q4ys-②砂壤土层、Q4ys-③壤土层及Q4ys-④粉质粘土层厚度较大,可塑状。三种土层均属中压缩性土,承载力均低(0.1MPa~0.18MPa),选任何一层作为闸基持力层,均存在压缩变形和渗透变形问题。鉴于该工程坝高仅17m,为减小工程开挖量,建议设计闸基置于漂卵石层上,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4.2 闸基抗滑稳定及变形稳定

闸基砂壤土层、壤土层及粉质粘土层为闸基软弱下卧层,各土层上、下接触接口易构成潜在滑移面。三种土层夹数层透镜体,物理力学性质均较差,承载力均较低,且土质不均,故闸基存在抗滑稳定及不均匀沉陷等问题,建议设计进行相应验算并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如不能满足变形稳定要求,应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

4.3 渗漏及渗透稳定评价

根据前述坝区岩、土体透水性特征,河床坝基覆盖层及两坝肩岩体存在透水带。左岸坝肩岩体透水带厚度(q>5Lu)为40m~45m,右岸坝肩岩体透水带厚度(q>5Lu)为40m~55m。

河床坝基砂卵石层透水率K=(7.6~8.4)×10-2cm/s,属强透水层;砂壤土层透水率K=(4~30)×10-4cm/s,属中等透水层;壤土层K=(1.9×10-6~2.6×10-5)cm/s,属微透水层。埋藏于右岸河床岸坡的Q4co1+d1孤块碎石土层,透水率K=(4.6~65)×10-2cm/s,属强透水层,厚度20m~55m。因此,大坝存在坝基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其渗透破坏形式,漂卵砾石夹砂及孤块碎石土层为管涌,砂壤土层及壤土层为流土或接触冲刷。所以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沿坝轴线设置可靠的防渗帷幕或防渗墙,尤其对右岸坝基孤块碎石土层应加强防渗措施,建议孤块碎石土层允许水力比降为J允许=0.1,砂壤土层允许水力坡降Jcr=0.18~0.25。壤土和粉质粘土层为相对不透水层,防渗墙嵌入壤土层中适当深度即可。

4.4 地震液化问题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根据规范中液化土的判别标准,河床-②漂(卵)砾石夹砂层及孤块碎石土层中均无纯砂层分布,且>5mm含量分别达77.3%~81.1%和72.2%~79.6%,故均不存在液化问题;-⑤、-⑥和等层埋深在53.4m以下,土体自重应力较大,土体密实,也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④层埋深29.5m~58.6m,以粉质粘土为主,其 <0.005mm含量为35.3%,重粉质壤土夹层关下ZK2YZ1样品试验,其<0.005mm含量为27%,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坝基-②砂壤土层及-③壤土层分布于坝基上部(埋深分别为2.2m~21.4m和15.1m~42.5m),是研究地震液化可能性的重要层位,其地震液化评价见表6。

表6 地震液化评价

5 结语

关州电站闸坝建在深厚覆盖层软基上,结构复杂,砂壤土层、壤土层及粉质粘土层厚度较大,土质不均,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不足,且存在不均匀变形和渗透变形问题,砂壤土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在工程措施上,需采取地基加固处理和防渗处理,设计拟定的振冲碎石桩加固和混凝土防渗墙处理方案是适宜的。

猜你喜欢
砂层壤土水层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西安主城区砂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汽车制动检验台滚筒粘砂层脱落的原因及维护方法
火山岩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图版的建立及应用——以吉林长岭1号气田为主
富水砂层沉井施工技术研究
灌溉水层对直播稻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