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为
(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盐城 224051)
随着网络化、信息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已不能满足师生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都具有不同特色的数字资源,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为自身的读者服务。由于现代网络系统以及区域内各馆之间共享模式所限,区域高校数字资源的共享普遍滞后,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中显得不太对称。目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企业、政府投资及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自建几种[1],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主要是在传统的图书馆基础上自建的,如何加强区域高校数字资源的共享,使区域内高校的数字资源能更广泛地被区域内读者使用,提高其利用率,成为当前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数字资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大量的信息蜂拥而至,在这样一种信息社会中,读者的信息需求急骤增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他们对信息的需要包罗万象,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各个高校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相对于传统纸质藏书来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读者的阅读方式也由过去的纸质文献转向纸质与电子并存,并且更偏重于数字资源,图书馆的纸质藏书在读者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性方面已经下降,与此同时,读者在某一个图书馆中,不易获得较为全面的数字资源,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凭着单个馆的收藏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区域高校图书馆地处同一城市,都有相同的区域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把区域高校的资源相对整合,提供适当的共享,尽可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在高校现行的办学体制下,区域高校图书馆虽处于同一城市,但多是各自为政,它们的数字图书馆存在小而全的弊端,互相之间的交流较少。这种状况导致了同样的电子资源在同区域高校之间重复购买,使得资源过剩,或者因种种原因都未购买,而导致资源数量不足。在这种状况下,区域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有效共享,可以充分弥补这个不足,可以使数字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组合,发挥出最大效能。
区域内各个高校一般都是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院校组成,有的侧重文科,有的侧重理工科,有的面向师范,有的面向医学等。不同的专业使它们的藏书结构有了专业性差异,也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纸质资源如此,电子资源同样如此。区域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影响不同,馆藏文献数量也存在着差异,但每个高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建设有特色的数据资源库,这样就可以使其在某些专业资料上取得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图书馆在区域内的地位,从而合理平衡了区域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差异。
区域内高校的数字资源在共享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量,通过先进的网络传播等手段,使之更充分为区域内高校读者使用。这样,一方面整体提高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方便了区域内的高校读者,使读者更加便利使用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在区域内,高校实施纸质文献的互借相对较易,而对数字资源的共享,各馆普遍持谨慎的态度,因为数字资源的无限制开放,的确有比纸质资源共享复杂的地方。诸如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支撑,更多的网络硬件,更昂贵的共享服务平台以及电子资源的版权等诸多问题。这使区域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合作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极大影响了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合作进程,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合作与共享往往成了领导既有迫切愿望,又顾虑重重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共享,需要一定的经费。首先是硬件,需要配备合适的服务器与网络设备,硬件配备后,就应该确定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服务平台等,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经费,而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合作,多依赖于政府的行政行为或者是申报合作课题的项目经费,区域高校图书馆在各自的年度预算中几乎不可能单独为此投入经费,没有专门用来购置必要设备与软件的经费,合作只能是天方夜谭。
数字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各种数字资源层出不穷。由于数字资源建设的不同步以及采用技术的不同,各种数字资源都有自己的数据显示界面、查询方式等。对于用户来说,为了查全查准所需要的资料,不得不分别进入不同的查询系统,这种模式就要求读者熟悉每个数据库的检索方式,检索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瓶颈问题。[2]而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本身还存在所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之间的差异问题,跨学校、跨数据的检索平台问题由此提出。目前,区域内数字图书馆缺乏相对成熟的共享检索平台,因此,在合作意向产生后寻找合适的检索平台是技术的关键,找到了相对成熟的平台,搜索的共享性才能被充分体现。
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建设中,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数字资源的生产、存储、服务的每个过程中都存在着版权问题。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纸质文献的合理使用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子文献。例如,依照著作权法,图书馆所购的纸质图书可以免费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但是,所购的电子文献只能有限度地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传统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摘编而提供的无偿服务被认定为合理使用的范围,而网络环境下拷贝下载的则可能构成侵权[3]。所以,在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过程中,版权的问题就凸显而出了,相对数字资源在制作方面的侵权问题而言,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更集中在传播过程中,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共享进程。
在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建设中,对数字信息资源提供商的利益有一定损害。目前,提供商普遍顾虑一旦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实现了共享,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他们对区域内高校数字资源的共享持谨慎的态度。
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合作,对各个成员馆来说均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如果要有所成就实现共赢,各方都要更新观念,本着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用正确的态度去合作[4]。区域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大图书馆”的观念,各个图书馆要从图书馆的未来考虑,充分认识到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的重要性,切实从读者的服务需求出发,确立合作的理念,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使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享建立在诚信、互通有无的基础上,改变各自作业、各自为政的现状,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正常化,通过资源共享使高校图书馆在未来本区域具有更高的地位,在信息社会中有更大的作为。
在计算机技术和远程访问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区域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远程访问实现数字资源的传递,如可以通过E-mail、VPN等实现数字文献的传递,以最便捷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将文献送到读者手中,大大节约读者的时间。但由于区域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人力限制,这些举措远不能满足读者使用区域内数据资源的需要。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但对异地存储的高价值电子资源的利用却相对滞后,这里的高价值电子资源主要指各个高校图书馆自行购买或自建的存在自己馆内的数据,对于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在区域高校图书馆的存储模式决定其服务的模式。数据的存储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集中模式;二是分散模式;三是混合模式。[5]所谓的集中模式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数字资源中心,区域内所有的数字资源都在这里存储,区域内各成员馆的读者如果需要访问,可直接到资源中心查询。分散模式是指不建立单独的数字资源中心,把数字资源安装到原购买馆,如果其他的成员馆读者需要使用,则通过数字资源检索平台等手段进行访问。混合模式则先建一个数字资源中心,但各成员馆仍保留原有的设备和资源,在数字资源建成后不再单独购买数字资源,新的资源将存储在建成的数字资源中心。在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读者需要访问资源时,首先在数字资源中心搜索,如果搜索不到进而搜索各成员的资源库。
这些不同的模式对于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来说,分散的模式最易实现。因为目前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部门,人、财、物都属于学校管辖,在这种环境下,独立建立一个隶属公众的数字资源中心,对财产管理、人员管理等带来了诸多不便,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而分散式的管理,相对比较适合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实际操作层面也并不是很复杂,只需搭建好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的检索平台,将区域内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归纳到统一的虚拟整体内,提供统一的检索模式与检索方法,从而将区域内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集中统一管理。
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版权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版权的矛盾。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其最终目标是信息资源共享,特征是追求信息的无障碍传送;而版权的保护则力主限制与有偿,所以图书馆在利用信息资源时必然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制约[6]。图书馆在服务中一直强调方便、快捷,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从表面上看,这个服务理念与知识产权初衷是相悖的,但是从推进整个社会的文化繁荣这个角度看,他们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施数字资源共享时,要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知识产权维护者利益的统一,比如台湾TEBNET电子书互借模式是台湾地区的典范,从其协议上看,各个合作馆所单独购买的Netlibrary电子书可选择网上浏览和外借两种方式提供给协议内的其他合作馆读者,借阅数量不限,借期1天,读者使用完毕可随时在系统内归还,该系统还设定电子图书借出后,借阅期限一到,系统自动归还,不存在逾期问题。在借阅活动中,为维护版权,Netlibrary允许用户仅能复印或打印部分内容,若复印或打印的内容多于系统的限定,系统会强制中断联机[7]。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尊重数字资源在合作中的法律问题,尽量促进两者的利益最大化。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中的难点不少,但只要图书馆人从提高区域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考虑,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考虑,从基础做起,不断拓展共享的力度,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的前景是乐观的,意义是重大的。
[1]马崴.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发展趋势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81 -83.
[2]陈雨祺.高校数字图书馆跨平台信息检索初探[J].科技信息,2010(9):596 -597.
[3]耿骞,孙青.数字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J].中国教育网络,2008(1):63-65.
[4]王芙蓉.成立区域图书馆联盟 共同发展地方文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
[5]唐征.高教园区图书馆共享存储的三种方案[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4):29 -31.
[6]林茵.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法律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1):68 -70.
[7]任风英.台湾图书馆联盟的运作对大陆区域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