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2-07-10 07:44穆家伟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22期
关键词:单产新品种高产

穆家伟

(腾冲县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腾冲 679100)

腾冲县是云南省粮油生产大县,面积5 845.75km2,辖18个乡镇,乡村户数16万多户,人口为65万人。腾冲县境内山多坝少,山坝相间,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84%,河谷、坝子占16%。全县有耕地8万hm2,有水田4.2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5%。水稻是腾冲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的51.43%,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全县平均单产只有404kg/667m2,而腾冲县水稻高产创建单产654.8kg/667m2,水稻增产潜力还很大。通过分析和研究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理清水稻的发展思路,对今后制定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案,提高水稻单产有积极的意义。

1 腾冲县水稻科技发展历史

腾冲县受多雨、低温、寡照影响,气温比同海拔的滇中地区要低,导致水稻低温冷害频繁,稻瘟病严重,对水稻品种的抗寒性、抗病性要求严格,品种使用范围狭窄。因此,试验、筛选、推广稳产高产、优质且抗稻瘟病、耐低温、耐高湿的水稻良种是解决腾冲水稻生产问题的首要任务。历史上该县水稻单产很低,在1978年只有316kg/667m2,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不同区域推广不同水稻新品种,在海拔1450m以下区域推广籼型杂交稻,从 1977年开始引进试种 0.1 hm2,1978年试种 1.4 hm2,现每年推广面积在6 700hm2;常规优质稻推广滇瑞408、滇陇201、德农等优质软米,现每年推广面积为2 000hm2。在海拔1 500m以上地区进行 “籼改粳”,推广高产粳稻新品种,替代原来大面积种植的大白谷、红—20、禄丰谷等老籼稻品种,常规粳稻品种先后推广的有合系品种、楚粳、岫系、云粳、昌粳等,现面积6 667hm2以上;粳型杂交稻品种从1990年开始推广鄂粳杂1号、2号,70优9号、2003年后推广滇杂31号、32号、33、35、46,现每年推广面积6 667hm2。在籼粳交错区,推广优质饵丝谷,通过对74—35、天杂57、天杂58的提纯复壮,选育并繁殖推广新品系腾58—6、58—7,使饵丝谷的单产和面积都有很大的提高,现推广面积0.3万~0.4万hm2。加强农业科技普及率与到位率,使矮杆、耐肥、抗寒、抗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化肥、复合肥施用水平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1978年水稻播种面积 2.48万hm2,平均单产316kg/667m2,总产11.8万t,到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98万 hm2,平均单产 404kg/667m2,总产 18.08万 t,比2010年增4.4%,比1978年增6.28万t,增53%。

2 腾冲县水稻生产现状

2.1 新品种、新技术综合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2009年以来该县建立了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腾冲区域推广站。几年来,依托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紧紧围绕新品种引进试验,积极开展主推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试验,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等新技术组合配套,制定本土化的技术方案,每年举办千亩综合示范样板,样板产量658kg/667m2,较非样板增19.64%,并通过召开全县观摩会,培训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提高了腾冲县水稻科技水平,带动全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种植面积2.91万hm2,总产17.36万t,比2009年增1.38万t,增8.66%;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2.98万 hm2, 总产 18.07万 t, 比 2010年增 0.76万 t,增4.39%。合计新增稻谷2.12万t,新增产值7 420万元。粮食连续8年实现增产,2011年腾冲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2.2 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成绩明显

通过水稻产业体系的支撑,加强新品种示范、品种试验及引种观察力度,筛选适合该县生产的水稻主推品种。2009年以来腾冲水稻区域推广站千亩样板区内,引进示范推广粳稻新良种有云粳29、30号、35号、云粳38号,滇杂33、35、36、46号,粳两优7619、粳两优5519号,保粳杂2、3号;展示岫粳17号、岫10鉴12,昌粳9号、14号等。自育粳糯新品种1个:腾08—16号;示范自选饵丝稻新品种腾58—8、腾08—17号,还有临籼21号 (海拔1 500m以下)1.7 hm2,该品种单产高抗性好,用于制作腾冲特产饵丝口味好取得了成功,有望成为该县籼稻区特色饵丝稻主要推广品种。3年来全县累计推广水稻良种8.2万hm2,其中:籼杂1.77万hm2;粳杂1.93万 hm2(其中全县滇杂推广面积1.07万 hm2);常规良种4.5万hm2(其中饵丝稻0.87万hm2,热区优质稻0.67万hm2,常规粳稻2.97万hm2)。

2.3 强化技术指导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为全县水稻高产创建样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运用于样板,样板质量水平明显提高。腾冲县2010年水稻高产创建有3个片区,涉及3个乡镇,完成百亩核心区21.3 hm2,平均单产 742kg/667m2;千亩展示片 209 hm2,平均单产708kg/667m2;万亩示范区2 095 hm2,综合平均单产656kg/667m2,新增稻谷产量294万kg。2011年完成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1 487 hm2,实现平均每667m2土地产量651.7 kg,新增稻谷产量338万kg。2012年水稻高产创建2 000 hm2,预计新增稻谷产量350万kg。合计新增稻谷产量982万kg,新增产值3 437万元。

3 中海拔多雨寡照地区水稻生产中存在问题

3.1 品种的抗稻瘟病、耐低温问题

腾冲县中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1 469.4m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日照时数历年平均2 176小时,日照率49%,特别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6~8月3个月日照最少,日照率为20%~30%,腾冲县水稻生产受多雨、寡照、低温3个自然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缺乏优质高产兼顾的水稻良种,存在抗病高产的米质不好;米质好的不抗病,产量不高,种植风险大。

3.2 品种的多样性问题

腾冲县立体气候突出,生态类型多,具有粳稻又有籼稻,海拔从1 000~2 100m都有分布,高、中、低海拔带的品种都需要。海拔在1 800m以上的水田有0.67万hm2,对高原抗寒品种的要求高。不同海拔对技术模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增加了水稻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适应性试验难度,品种多样性无法满足群众和生产的需要。

3.3 特色品种缺乏

腾冲县有特产饵丝,生产饵丝的专用饵丝稻是高原籼稻硬米,在海拔1 400~1 800m的籼粳交错区生产,原来的老品种存在杆高、易倒伏,不耐肥,较感稻瘟病,产量低,农民种植效益低,种植面积发展不起来,导致优质 “浆米”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目前新选的品种腾58—6、58—7在保持优质 “浆米”的品质及丰产性、抗病性、耐肥抗倒方面虽有一定的提高,仍然存在杆高、耐肥较差的缺点,导致饵丝稻单产难于达到当地其它水稻的单产水平。因此,引进或选育高产抗病且适合生产饵丝的饵丝稻谷品种是解决原材料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云南像腾冲饵丝稻这样的地方名特品种,由于单产低,在当前大量新品种的冲击下,这些品种正在退出传统种植,如何加强这类品种选育、既保持优质品种特性,又能提高产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4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贡献率低

品种引进、示范、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缺乏长期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项试验推广经费支持,难于保证长期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滞后;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农技推广基础设施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等,农业科技贡献率低。

3.5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弱,耕作管理粗放,成本功夫投入了,管理跟不上,施肥管理差、单产还较低,规模较小。致使种植经济效益低。

3.6 农产品价格低与种稻成本高

农业生产成本加大,种子、化肥、农药、机耕、劳动成本等生产性成本加大,种粮成本加大。另一方面,稻谷价格相对较低,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种稻效益低。农村年轻劳动力打工增多,种稻多为老人,面临无人种稻的处境,粮食安全隐患加大。

4 建议与对策

4.1 发展水稻生产的措施与建议

4.1.1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腾冲县是一个边疆县,又是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大县,加大的投资力度,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搞好增粮后劲提升,增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1.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在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动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是今后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紧紧依托水稻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水稻农业科技投入,扩大高产创建和科技样板覆盖面。

4.1.3 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种粮出现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是劳动力以老弱妇孺为主,二是以科技水平低不会种植高收益经济作物的农民为主,三是以中低产田为主。建立种粮奖补政策,对巩固粮食种植面积产生激励效应。

4.1.4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

鼓励农民尽量采用机耕机收,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轮流上门服务,增加机耕机收补贴,减轻农民劳动负担。

4.1.5 加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只有从源头生产环节上重视,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4.2 选好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区域布局

腾冲水稻生产品种区域布局可分为3个区类。

4.2.1 籼稻区

海拔在1 450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籼杂主推内香 8518、深优9734、中优 177、宜香 3003、奥优 83;搭配推广宜香 1979、宜香 2292、内香优1号等品种;扩大示范内优5399、云优948、宜优673、T优8086、两优2161、内5优5399等品种。常规优质软米品种主要品种是滇陇201、滇瑞408、德优8号等高产优质品种。

4.2.2 中海拔稻作区

主要指海拔在1 450~1 800m之间,年平均温14.5℃左右稻作区。粳杂以滇杂33、35、36、46号、粳两优7619等为主;搭配推广鄂粳杂2号;示范推广保粳杂2号;常规稻以楚粳27号、楚粳26号、楚粳28号、楚粳30号、云粳20号、云粳29号、岫粳14号、岫粳15号、昌粳9、10号等为主,搭配推广岫粳16号、岫粳12号、昌粳14号等品种。糯谷以腾糯1号、腾08-16等为主。另外在海拔1 400~1 700m的籼粳交错区,种植地方特色饵丝专用稻,主要种植品种是腾58-6、腾58-7、腾58-8、临籼21等品种。

4.2.3 冷凉稻作区

主要指海拔1 800m左右,年均温度低于13.5℃的稻作区。粳杂主要以滇杂35、滇杂33、滇杂36、滇杂46等为主;示范推广保粳杂2号;常规稻以云粳38号、楚粳27号、楚粳28号、岫粳14号、岫179-5、昌粳9号、10号、13号等为主,搭配推广岫粳16号、昌粳14号。

4.3 推广水稻高产集成技术

4.3.1 培肥秧田、旱育稀播,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壮秧有利于栽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率高,有效避开倒春寒和八月低温的危害。播种掌握在谷雨节内,移栽在小满、芒种节内;秧龄掌握在40天左右,叶龄5~6叶期移栽。

种子量与秧田培肥整理:每667m2大田计划用杂交种3kg,常规种4kg,秧田播种量控制在 30kg/667m2,按1:10~15的秧本田比,每分苗床播精选稻种常规稻5~6kg、杂交粳稻4~5kg。为便于田间操作,按2m开墒,1.4m墒面的规格,拉线打沟分墒,沟宽40~50cm;精细整地,田平土细,施足底肥,每分 (66.7m2)秧床需用腐熟的细农肥200~300kg和3~5kg复合肥拌杀虫剂辛硫磷颗粒型100g,杀菌剂敌克松120g,混合拌匀后撒在墒面上,以防治立枯病和地下虫害;肥料农药浅中耕入土后,在用木板拍平墒面,防止落谷深浅不一。

播种及盖膜:采用两次撒种的方法,保证种子分布均匀,然后用墒沟内的细土,均匀盖种1~2cm,种子盖匀后,及时灌水,淹水时做到速淹速撤,保证墒子湿透。然后在每667m2用丁草胺200ml对水50kg喷雾封闭除草,最后及时盖膜。盖膜采用平铺或拱棚,最好用打孔薄膜覆盖,孔距10~15cm,以防管理不到,造成烧苗。

苗期管理:苗长到一叶一心,气温基本稳定时,先通风炼苗1~2天后再揭膜,苗期若叶片不卷可不灌水,若天气干旱出现萎蔫时,要及时灌水。移栽前5~7天施送嫁肥 (每667m2施尿素 7~10kg),移栽前 2~3天喷施送嫁药,保证无病壮苗移栽,移栽时每苗带蘖1~2个。

4.3.2 合理密植、规范条栽、定量基本苗

统一采用单行拉线扩行条栽 (宽行窄丛),放宽行距,缩小丛距,发挥边际优势,提高结实率。条栽规格:行距 26.4cm,丛距 11.55~13.2cm,每 667m2栽 1.9万~2.2万丛。移栽时要求浅插,秧苗带土移栽,秧苗直立,减少根系损伤。每丛栽带蘖壮苗两苗,每667m2栽基本带蘖苗4万~4.5万苗,确保移栽30~40天后,最高茎蘖数达到30万~33万,籼稻25万~30万。

4.3.3 科学配方、定量施肥

合理配施化肥,采取 “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和氮素化肥 “前肥后移”的施肥技术,每667m2施用尿素17~20kg,普钙30kg,硫酸钾10kg。氮素化肥用量按基蘖肥与穗肥 (拔节肥)6:4的比例分配到各生长时期,具体各种肥料用量及施肥方法详见表1。

表1 节水增粮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4.3.4 加强田间管理、浅水灌溉

水分管理采取 “清水澄田、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壮籽”干干湿湿的间歇式管理。要求大田整平后沉澄1~2天,拉线条栽,做到浅水栽秧,寸水 (2~3cm)活棵,化学除草以后实行干湿灌溉,薄水分蘖,前期促早生快发。栽后20~25天每 667m2田间总茎蘖数达到有效穗80% (20万~22万/667m2)时,就及时撤水晒田,促使水稻的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控制无效分蘖,使成穗率达到80%以上。抽穗前适当加深田水,齐穗后又要干干湿湿,以促进根系的活力,防治早衰,增加粒重,中后期主攻大穗和增加结实率、确保结实率达到80%以上。

4.3.5 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种子的药剂处理,在播种前晒种1~2天,每2.5kg种子用施百克或浸种灵2~5ml(一袋),2 000~3 000倍液、或用 “二硫氰基甲烷”浸种3天合计72小时。

送嫁药的使用。栽前两天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喷施防治螟虫和苗瘟。

在水稻分蘖期加强对水稻螟虫及食根金花虫的预防,每667m2用1~2kg甲敌粉或辛硫磷颗粒剂在移栽后 5~7天内结合化除与施肥,拌肥撒施。

6月下旬分蘖期或孕穗初期,组织农户进行病虫害联防,以防治稻飞虱兼防叶稻瘟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每667m2用40%稻瘟灵80ml、98%杀蜱丹75g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8月上旬抽穗期,进行以预防穗颈稻瘟、稻螟虫兼防白叶枯病、稻曲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统防1次, 每667m2及75%三环唑25g、20%井冈霉素60g、唑磷·毒死蜱75ml、磷酸二氢钾100g。

猜你喜欢
单产新品种高产
青菜新品种介绍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