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2-07-10 08:28:18金宏荣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标准化

金宏荣

(甘肃省陇西县农业广播学校,陇西 748100)

近年来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发展迅速,据统计,2012年该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将达到0.8万hm2,标准化育苗0.21万hm2。康美药业、普尔康、中天药业、陇西堂等知名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药源基地,种植规模发展很快。但是,在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进程中,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认识及运行管理存在误区。部分基地起点不高,投资规模小,没有真正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而且存在低效建设或重复建设现象。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地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档次较低,缺少高标准的GAP生产基地,已建立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质量也不高。主要是由于中药材GAP基地的认证具有严格的程序。就陇西县现行的中药材生产方式,符合基地申报条件的企业还很少,这影响了该县的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药农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药农对基地的投入捉襟见肘,使得标准化种基地始终难以成熟。另外全县比较大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很少,导致药材批量供应能力低下,在市场交易中难以形成气候。也使得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加大。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导致基地药材产量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有时超标,这打击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1.2 企业、基地与农户缺乏紧密的衔接

药农习惯于粗放式的种植和管理,农户、基地与企业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利益供给机制,生产与销售往往脱节,使得企业收购药材往往困难。购销合同不能兑现。

1.3 只求立项、不求实施

高起点、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是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特点和亮点,也是推进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有些企业,把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当作向外推介、展示形象的金字招牌,企业为争取中药材基地项目立项,大做表面文章,甚至脱离当地实际,盲目引种建设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这样一旦实施,因为生态环境不适宜,质量品级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加之农户又没有掌握相应的种植技术,导致药材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好,往往是轰轰烈烈干一阵子后,就没有了下文。种违背科学、不注重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中药材标准化基地自然不会长久,也没有任何实施意义。

1.4 农业投入品标准化相对滞后

目前,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仍然使用残留较多、毒性较高的农药,大量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优质中药材的生产。

1.5 只重建设不重管理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是一项高标准、高投资、高回报的长期性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更不是一哄而起就能建设好的,需要实施严格的组织管理,保持高效率地运行,并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而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基地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建设之始能做到合理规划,对照标准,严格把关。一旦建成,后期管理出现松懈或断档,不能保持对中药材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的监测预报与田间管理,缺乏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这样,就不能有效将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等关键技术指标控制在国家限定标准以下,保证不了中药材的质量品级。

1.6 只管生产不管市场

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许多企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生产中药品种所需,实现中药产业化经营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抓住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国内外中药制药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中药材原料。这时,企业应立足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品种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需要什么种什么,保证中药材生产适销对路,取得理想的投资效益,否则达不到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现实中,一些基地或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或埋头发展生产,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前景分析,其结果是品种单一,价贱滞销,企业受损,药农跟着蒙受经济损失。

1.7 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因为中药材的生长周期较长,尤其是一些长线药材品种,标准化基地建设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短期内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于是一些地方或企业在选择项目上,过分追求所谓的 “短、平、快”,不考虑当地实情与长期发展规划,对一些投入大、收效慢、有风险的品种不感兴趣,即使是道地药材品种,也无意发挥产地的资源优势建设高标准的标准化基地,而是着眼于当前利益,积极引进短线药材品种,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这种不结合实际,忽视统筹规划,不注重长短结合,盲目发展标准化基地的思想与做法也是十分错误的。

2 对策

2.1 激发企业内动力

在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中,企业是实施主体,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只是起到引导、扶持与监督的作用。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相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各种相关培训,帮助和引导企业及种植户理解GAP基地建设的目的、意义与技术内涵,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主动为企业和种植户提供政策支持与信息服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生产主体的内动力,使他们思想认识到位,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了,基地建设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2.2 加强过程监督

有效控制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从源头上保证中药产品质量,是建设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的根本目的。因为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所谓 “中成药要精选道地药材作原材料”就是这道理。在基地建设中,加强过程监督最关键。作为生产主体,企业和农户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严格按规范操作管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实行中药材GAP基地认证只是对某一特定时段药材基地生产质量管理状况的认可,无法取代对其生产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更何况这种认证只是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的部分中药材品种的认证。需要监管部门多去生产现场调研,保持长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纠正,使生产企业严格执行规范。在中药材的种植、采收、炮制、储藏等整个环节中严把质量关,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可靠。

2.3 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以农业执法大队为牵头单位,综合工商、药监、质检、公安、安全等部门,对中药材主产区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地毯式排查,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壮根灵、膨大剂等农业投入品销售和应用。

2.4 完善协作机制

目前,许多基地实行 “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把种植、加工、销售三者的利益链条有机地连结起来,既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又保障了商品药材的销路。这时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由企业牵头,在道地药材主产区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户推广应用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取统一签订种植合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收购外销的方式,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组织规范化种植管理及市场销售,避免农户由于零星分散种植而造成的药材质量与产品销路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的扶持力度,着重做好企业与农民的沟通协调工作,实现公司与农户长期互利双赢的目标。此外,为做好跟踪监测与技术开发工作,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建立可靠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技术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2.5 加大企业建设基地的扶持力度

紧紧抓住中药材价格全面回升的有利因素,鼓励企业,积极以土地流转或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 “政府补助、企业投入、农户自筹”的方式,按照标准化模式栽培,突出道地主栽品种,建立自己的标准化药源基地。

2.6 鼓励企业探索创新

陇西县拥有丰富道地药材资源,在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尊重道地药材的生长规律,切忌盲目引种,片面追求规模化;另一方面应鼓励各地充分利用产地优势,进行药材深加工、系列化开发生产,走中药材产品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道地药材的质量品级,创出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终形成多品种齐头并进、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提高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标准化
河南道地药材
河南农业(2023年2期)2023-03-03 04:45:56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中药材促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标准化简述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0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18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