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园林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关于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绿化养护管理;节约型园林;城市园林景观
1 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
节约型园林绿化,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简单的绿化,而是为了避免将节约作为唯一的目标来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绿化养护管理,主要是通过绿化决策、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等多个方面来增强园林的建设,在保证绿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合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投资的性价比。只有深刻理解、客观分析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才能在实践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约,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和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才能体现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积极推广节约型养护措施和技术办法已经成为了当前园林养护部门的主要工作,也是当前我国园林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2 绿化养护管理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实践
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在园林中形成科学、稳定的植物群落,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后续养护的成本。同时在植物的搭配和选择上,一般应当多种树、少种草,同时多种宿根花卉,尽量多的保留自然状态的草地,能够促进绿化养护管理效率的提高。
建立起节水型的园林灌溉系统,有效地降低水的消耗。因为在绿化养护中要大量使用水,因此水的问题也是园林养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内容。在园林中有着十分繁多的树木种类,而且一般种植的密度都较大,草坪的面积也很大,但是园林内部一般的地表水分都不够充足,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的自来水进行灌溉,但是灌溉方式对于水的利用效率很低,容易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在灌溉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了灌溉成本的增加。因此,可以使用再生水利用技术与集雨技术,比如北京的柳荫公园、成都的天桥绿地等,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增加了园林内部的水泵灌溉渠道,减少了对自来水的浪费,降低了绿化养护的成本。另外,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土质情况,尽量实现精准灌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园林内部建设大力推广的节水设施,如物化喷灌等,不仅能够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也能够保证灌溉的有效率,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在园林的照明设备方面,应当尽量选择各种节能灯具,如LED照明灯、太阳能灯具等,并且对照明的开关进行有效的设计,合理地控制开灯和关灯的时间,实现对能源最大程度的节约。
做好各种植物的病虫害预防工作。随着绿化树种的不断增加,在园林景观中产生的病虫害也也来越多,每年要用到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也在大量的增加。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是很多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植物天敌的死亡,导致园林内部的环境失去自我调节能力,也正是由于大量化学农药的运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园林中不断的出现植物的枯死、动物的迁移等。因此,应当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通过释放害虫的天敌或者是使用太阳能诱虫灯等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另外,对于病虫害来说应当以 预防为主,对水肥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要及时清理残枝枯叶,避免大量的残叶堆积而产生病害。
积极推进绿化垃圾的废物循环利用。在城市园林养护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剪枝、伐材,这会造成园林内部的垃圾逐渐的增多,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将这些作为垃圾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造成了城市压力处理过大,而且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环保的方法对垃圾废物进行循环利用。通过高温发酵的方法将这些废弃的物质发酵肥料,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实现基质归还园林种植,还能够降低工程的造价。将园林内部植物枯死的树干、枝叶、脱落的树皮等,作为一种循环的生物性肥料,也能够营造它独特的园林景观,贯彻了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思想。
加强园林绿化人员的素质建设。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不断的提高绿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管养理论知识与技术措施减少因为盲目的修剪、施肥、浇水而导致的浪费,是提高园林植物健壮生长、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
3 结语
当前,随着全球创建节约型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也更加注重节能的建设。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是园林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践节能减排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应当不断的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实践,并且通过有效的绿化养护来促进园林作用的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莉.绿化养护管理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实践[J].投资与合作,2012(1)
2 黄迎春.浅议节约型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责任编辑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