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2-07-09 20:31刘奋山王利娥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材体育

刘奋山 王利娥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普通高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过程评价,延长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完善场地器材设施。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前言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才。在我国,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一流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需具备强健的体魄、高尚的品德、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过人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重任,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随着 “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的提出,我国普通高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热潮,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近几年体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汲取优秀的成果,指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力求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1)体育教学认知得到了深化。认识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通过理论分析,这些年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对体育的认识过程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深化为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因素构成的“三维体育观”。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引导人们对体育有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认识,使人们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技能,也是一种不可取代的、促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时认识到体育教学过程是多种教育形式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观念的转变增加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激发体育爱好者研发出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认知转变促使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转变, 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转变又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的变化。

(2)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多样化。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等思想的指导下,各高校结合本校的师资、地域、场馆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单一化模式转变为教学模式较为多样化,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移;从以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2.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三型”师资队伍结构的建设尚待落实。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首先,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高水平的人才不断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其次,人员过多,富余人员难以流动;再次,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大多数教师的职务、职称仍是终身制,导致了庸者占位,能者却没有机会,分配仍实行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谓的“三型”师资是指建设教学型、训练型和科研型等三种类型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学型主要任务是承担体育教学和开展校园课余文体活动;训练型主要任务是承担体育训练和组织各类体育竞赛;科研型主要任务是负责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和理论教学。三种类型的师资分工合作,共同推动高校体育全面发展,开创高校体育的新局面。这种师资配备是很合理的,可是据调查统计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得到落实。

(2)公共体育课时设置的不足。笔者通过调查统计陕西省三十所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情况得出:当前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仅在一二年级学生开设课程,有95%以上的学校给三、四年级学生均未开设公共体育课程。另外,笔者通过统计近几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综合指标,一、二年级增长较快,三年级保持不变,四年级处于下降。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为了实现“终身体育”的锻炼理念,普通高校应当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使学生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有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来保证。然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时设置明显太少,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存有较大影响。

(3)体育教材创编落后和学校对教材选择的单一性。由于国内大学的老师很少会自己写讲稿,所以教材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用到不同的教材,现行体育课教材缺乏多样性,课外活动课教材较少。创编体育课程教材要注重教材的传统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对体育课程的科学性、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思想、新知识吸纳不够,缺少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同时体育课程教材忽视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观念上滞后于体育新观念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内容单一,趣味性、娱乐性较少,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锻炼方法的内容体系。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在订购教材时,往往是一本固定教材用好多年,这就造成教材的单一性,教材内容不具时代特征,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意识自然也受到影响。

(4)场馆器材严重不足。近些年高校一直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高校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班级太多、场地匮乏、器材不足、学生拥挤,不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许多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从事运动项目;另外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广泛运用,这大大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

(5)体育考核评价不合理。学生的成绩是教师体育考评内容和标准的直接体现。目前高等院校80%以上的体育教师还是以学生的体育技能高低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由于体育教学的滞后。在初期体育教学以终结性评价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以成绩好坏来决定教学效果,单一的评价方法不但不能改进教学,而且无形地给教师工作压力和学生心理压力。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生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体育教学评价要适应这种变化。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考核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以结果性和绝对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失去有效的信息反馈功能和绝对性评价忽略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个性等多方面的培养。对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重视不够。另外,各高校还是处于每学期教学内容单一,教什么就考什么,这就阻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考核只能证明学生的某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而不能代表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1.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尤其是对青年体育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支业务精、知识面广和科研能力强的“三型”青年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项,要做到从实践到理论“精”而“通”。所谓 “多能”,就是除专项以外的其他项目的教学能力。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教的课程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积累宽广深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巧,不断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创造能力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延长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扩展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

鉴于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仅在一二年级开设课程这一情况,建议应当增加在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在三四年级均应开设体育课程,课程设置年限应为1—4年级,为大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增加体育活动场所,完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开设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努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

3.完善体育教材体系

设计创编教材体系时应当注重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并把学科、活动课、隐性课等教材的权重关系与评价比例处理好,进而体现教材的层次性、时代性、地方性等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相结合[1]。在教材订购方面,学校应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杜绝腐败现象。要选择具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教程,教材内容要丰富、全面。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由学生自主选购教材,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节省经费。

4.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和场馆建设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提出,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分为两类,即基本配备类和发展配备类。其中基本配备类包括必配类和选配类。必配类是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考虑学校规模、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各学校必须按照要求配备。选配类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围绕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自主选择配备。必配类要求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为 1 ~ 2万人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室外场地面积为生均4.7m2,室内场地面积为生均0.3m2,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 2 个,400 米塑胶田径场 2 个,天然草皮或人工草皮足球场 2 块,室外游泳池 1 个,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 60 块以上。综合多功能体育馆 1 座, 50 米室内游泳馆 1 座,风雨操场 1 个,固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场所。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体育场地与场馆设施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

5.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和完善体育考核办法

目前,多数高校在体育考核方面仍然是“一刀切”的模式,教什么就练什么、考什么,考试只看运动成绩,没有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这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受到打击,考核只注重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为了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方法,首先,要做到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例如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着装、课堂表现、参加课余活动次数、各类比赛所取得的个人成绩、学生对锻炼方法获得的情况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其次,考试形式可以采用:大纲规定内容+自选内容,即规定内容为主要考核内容,自选内容可以在考核中占一定比例,这样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也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评分的过程可以采取学生之间自评、互评、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等并按一定比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1]。

6.结合本校特点,突出自身特色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地域、层次和学生特点,设置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运动和娱乐项目,积极发展体育运动,努力提高学生运动素质。例如,陕北高校就可以开设秧歌、红拳等传统运动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可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为高校在日后的综合实力竞争中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理性的思考,合理地进行改旧创新,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体育教学进行适时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立平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8(4).

[2]张渊,黄生勇,文英利.人本理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发展与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9).

[3]黄平波,安国彦,刘 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4]杨文轩等主编.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5]毛振明主编.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

[6]王代波.从竞技运动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关系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

[7]卢元镇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J].体育科研,2000,21(3).

[8]王宏等主编.学校体育教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体育系 陕西榆林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材体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