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防护

2012-07-09 20:31闫强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学报动作运动

闫强

[摘要] 体育实践课是通过提供体育锻炼所需要的运动场地与设施而开展的专门性的教学过程。因此,极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及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机体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在学校发生体育运动损伤,不管是在课上或是在课外锻炼,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比较多,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损伤较少。在学校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会产生诸多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能对运动损伤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运动事故的发生,对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则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育运动运动损伤调查预防对策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相关数据,近年来对10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共发放运动损伤调查问卷10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000 份,其中男生700 人,女生300 人,被调查学生平均年龄19.8 岁。

2.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运动损伤登记卡)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学生座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对其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

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运动损伤发病率高,发生的项目相对集中

1000 名学生中有中度以上运动损伤病史者845 人,损伤率为84.5%, 其中男生600人,女生245人。运动损伤发病率男生为92.6%, 女生为56.2%。并且主要集中发生在篮球、田径、足球、体操四个项目中。

表1 运动损伤不同项目发生率分布(人次%)

(2)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常见损伤为主

①关节韧带损伤②挫伤③肌肉拉伤④运动性贫血⑤扎伤、砸伤⑥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⑦脑震荡⑧骨折。

2.运动损伤的主要影响分析

运动损伤的主要影响是长时间的影响运动和上课。从表2 可知损伤一旦发生,一般恢复时间比较长,并且在损伤恢复后,还会有一种持续影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心理上的,当损伤发生后,其带来的伤痛瞬间会在运动员的神经上发生映射,当发生损伤时的动作和条件再次出现在运动员面前时,运动员本体会产生一种应激性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去避免做动作或躲避,这种反射会对比赛、正确动作的形成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个是功能上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损伤后,都会有一段比较长的自然恢复期。从表3可知当损伤发生时,绝大部分都会影响到正常的练习和基本活动,损伤的持续时间越长,这种影响越大。

表2 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四个项目中损伤发生后的平均恢复时间及持续影响时间

表3 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四个项目中损伤发生后功能影响分布(%)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客观原因

身体疲劳。身体疲劳是长时间或大运动量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项机能呈下降趋势的一种身体状态。当身体出现疲劳时,肌肉的张力、抗拉能力、韧带的柔韧度、神经反应速度、身体灵敏性、注意力等机能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这种状态下持续进行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要高很多。

瞬间用力过猛。在各种运动项目的进行中,每一个动作的发力都应建立在身体准备充分,动作正确、协调,动作衔接自然的基础上。如果身体准备不足,则肌肉、关节、韧带承受冲击力达不到运动所需水平,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某个动作用力较大,特别是瞬间过猛用力,则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瞬间用力过猛是各个项目特别是足球项目运动中造成损伤发生的首要因素。

错误的技术动作。合理的技术动作是发挥应有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运动时避免损伤发生的保障。在运动、训练、比赛的过程中,错误的技术动作往往会导致身体肌肉、关节、韧带受到非关联性的牵拉,在这些作用力方向上肌肉、关节、韧带的抗牵拉能力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当这种错误的动作产生时,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其他原因。除以上三种主要共性原因外,运动中局部受力过大、身体素质较差、具有项目特点的碰撞、心理问题等也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观原因

1.教师原因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上体育理论课,特别是第一节课时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们,教师应当备好课、把学生组织好、准备好器材,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

认真组织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使学生机体较好较快地进入运动状态,肌肉、关节、韧带做好充分的活动。

加强课堂纪律与组织的管理。如果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低,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大,容易产生不安全问题,课堂上既要体现运动的快乐,又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清楚。如果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之前,没有讲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学生贸然参加活动,容易产生不安全问题。

运动器械的检修要准时。避免因为没有及时检修,运动器械松动或者损坏,导致学生安全问题的出现。

2.学生原因

学生的安全意识差。安全问题往往在一瞬间产生,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低下,在运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学生体质差。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体质差,运动能力低下,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学生心理素质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畏惧、不镇定、胆怯的心理,在做技术动作时过于紧张,缩手缩脚出现多余的动作,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学生的好胜心强。当学生在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活动中,如果对抗过于激烈,学生的好胜心过强,就很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学生的保护工作不当。主要是由于保护能力差和他人协助保护工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问题。

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一些学生对准备活动缺乏重视,进行准备活动不够认真,身体机能的关节和韧带没有活动开来,达不到教学活动的要求,从而导致安全问题。

针对以上损伤的原因做好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

1.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重视课堂中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所有环节,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例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骨折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紧急事故和运动损伤时,才能在第一时间里判断伤痛原因,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急救。

在新课改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健康与安全、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关系以及一些常识性的自我保护知识,并且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和预防方法。对学生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可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进行安全提示,利用理论课传授安全措施,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急救知识等。

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如心脏病史、哮喘、受伤情况等记录。

2.安全防范措施

精心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了解学生情况,包括男女生比例、体质情况、体育骨干学生等。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练习强度、运动负荷要合理安排。了解场地和器材情况,合理布置教学场地、器材。课前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械情况,避免不合理的教学场地与器械影响学生安全。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检查工作,课前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服装、鞋子、钥匙挂件,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的学生可安排见习或轻量活动,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充分的准备活动。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要根据季节情况,做好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也是一节课的开始,合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克服身体惰性。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全面地激活学生机体,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有效避免一般伤害事故的发生。

严密的教学组织。养成培养教育学生的习惯。经常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秩序习惯,指导体育委员准确地引导学生在指定场地集合,尽量不要追逐打闹。必须指定专人领取器材,教师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如铅球、标枪等器械,更应有安全防护要求。

严肃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使教学组织得以有序开展。为确保学生身体安全,课前要明确课堂纪律,面对学生的违纪现象,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帮助,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氛围。

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细节上面,意外伤害往往是发生在教师不注意或易被忽略的小环节。教师的讲解、示范要清晰,要做好演示,如果在练习时出现混乱局面,要果断停止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件。

结论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就是关注安全、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教育要从每一位体育教师做起,从小环节、小细节做起。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教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定的环境中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于长隆.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分析[J].体育科学,2001,2(1):71-72.

[3]胡济群.高校足球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40-341.

[4]胥凡,池深.福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2):89-90.

[5]吴伟奋.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9(6):173-174.

[6]王放.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44 -46.

[7]胡昕.江西省普通高校足球运动中损伤的因素分析及预防[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94-96.

[8]安振中.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118-120.

[9]刘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94~95.

[10]史清钊,等.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损伤情况报告及病因学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2):58~60.

[11]竭晓安.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56~57.

[12]曹淼孙,等.田径运动员下肢的损伤及预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89~9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体育系陕西榆林

猜你喜欢
学报动作运动
致敬学报40年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疯狂的运动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