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媛
随着凤凰卫视陈鲁豫主持的《凤凰早班车》的开播,一种全新的“说新闻”方式开始出现,一时反响强烈并迅速被大众所接受。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自此,新闻播音不再只是传统的“播新闻”方式,而对两种播报类型究竟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存在。文章带着“如何能产生更好的新闻宣传效果”的问题,对两种播报方式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浅谈了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共存与结合。
一、电视新闻播音从“播”到“说”的转变
新闻播音,即新闻播音员(主播)以有声语言或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
之前的新闻播音,上到中央电视台下至县级广播电视台,大都采用“播”的方式。而之后,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及电视新闻节目的变革,新闻节目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从国家大事到市井百态,从明星事件到茶米油盐,新闻面向人民、面向社会,新闻传播平民化也就成了现今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于是,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各种民生新闻、评论新闻、读报新闻……如央视的《马斌读报》开启了读报类新闻节目的先河。而这些节目类型的出现也催生着一种新型播报方式的出现,即说新闻。
说新闻的出现,使传统的播音方式受到了挑战。工作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闲暇之余坐在电视机前,新闻播音员那种传统的一脸严肃、字正腔圆的播音方式已很难再被受众接受,人们更加注重播音员与受众间的交流感,因此,说新闻便以它新颖、活泼、独特的风格应运而生,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典型栏目有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等。
二、播新闻与说新闻的区别
播新闻体现了新闻播音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的语言特点,做到了字正腔圆、感而不入、语式稳健、语言流畅等特点和要求,体现了新闻播音“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共性要求。但这种播报方式也有其弊端,它没有完全发挥电视的优势,这种用书面语言把新闻念出来的四平八稳的播报方式,容易使受众产生距离感。
新闻播音中的“说”,可理解为对新闻内容的评述和讲述,是一种类似聊天的交流和沟通,强调与受众的交流感,将新闻播报方式口语化,采用简练、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大大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更有时代感、个性更鲜明、更贴近生活,因此观众喜闻乐见。另,相对于播新闻,说新闻的方式赋予了播音员对稿件更大的创作空间。但我认为这种方式也有其自身弊端,新闻节目的生命在于客观、真实可信,这种略显随意、“聊”出来的新闻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三、新闻节目内容决定不同的播报方式
对于新闻播音员,要采用哪种播音方式,还需结合节目或稿件的内容、主题、需要渲染的气氛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只有恰当的播报方式完美的融合在不同节目或不同稿件当中,才能为其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播新闻尤其强调语音的规范度,即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正好适合一些时政新闻和条文法令的播报。这类新闻的稿件是纯消息,播音员只需把内容完整清楚的告诉大家,“播”出来即可,不能添加任何个人思想感情。比如对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内容的报道,播音员在播音中就要用一种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状态来传达消息,而非娓娓道来、拉家常式的“说新闻”方式。
对于民生类新闻节目,以反映老百姓切身利益、关乎百姓疾苦的新闻报道为主,则可以选择“说”的方式。播音员对稿件相对来说有主动权,可以在播音中表露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以达到和受众的交流感,播音学中反复强调的对象感在此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用一种近乎聊天的语气,以老百姓的角度对新闻加以评论、分析,把新闻真正说到了老百姓的心里。
还有一种新闻节目,信息量丰富,上到国家大事,下到老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有涉及,无法单纯的把它归纳为时政新闻或民生新闻,这就要求播音员要灵活对待、妥善处理,针对同一节目中的不同新闻事件或新闻稿件选择适合的播报方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周刊》,主持人白岩松虽看上去很严肃,但稿件的处理还是很灵活的,新闻的播报和评论发人深思,时而调侃时而尖锐,拿捏的很是到位。
四、播与说应共存共荣
尽管时下“说新闻”极为盛行,但绝不意味着“播新闻”会逐渐消亡。播新闻毕竟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汇集了播音前辈们智慧的积淀,也是现在人们最认同的一种播音腔调。实际上,也始终站在新闻播音最前沿。而即便是说新闻,也不能完全抛弃“播”的存在,毕竟新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一味的“说”难免有失严肃性。
两者之间不应是此消彼长、消亡与成长的关系,而要结合当前实际,结合新闻节目本身及受众的基本需求,努力使二者达到共存共荣,并逐渐达到新老方式的取长补短、相互结合。“播”和“说”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各有所用。除此之外,今后也许还会出现其他的播音类型。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目的都是传播信息,只要能产生更好的新闻宣传效果就都应鼓励,都应推崇。相信在以后的播音道路上,电视新闻播音的“播”和“说”能够得到更好的融合、不断的完善。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