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渊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黄石 435002
番茄红素 (lycopene)是番茄中的红色素,是胡萝卜素的母体化合物,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1]。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使机体的器官和组织免受伤害,增强机体免疫力[2]。黄芪(Leguminosae)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近年将番茄红素与黄芪常常配伍使用 (如保健食品番茄红素胶囊),本实验探讨了番茄红素黄芪颗粒对气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 g,购于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批号:SCXK(鄂)2008-0005)。番茄红素 (Lycored公司生产,110363),黄芪颗粒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6196)。
1.2.1 实验分组与给药
10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番茄红素黄芪高剂量组、番茄红素黄芪中剂量组、番茄红素黄芪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20只,10只供对脏器指数及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实验使用,另外10只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实验使用。按照60kg人体计算,药物用量分为番茄红素黄芪高剂量组 (黄芪30g、番茄红素150mg)、番茄红素黄芪中剂量组 (黄芪15g、番茄红素75mg)、番茄红素黄芪低剂量组 (黄芪3g、番茄红素15mg),小鼠用量按体重计算,为处方中人体用量的10倍。用纯净水稀释成高、中、低浓度分组灌胃,空白对照组只灌胃给予等量的纯净水,每天1次,灌胃给药14d,第5~10d,除空白组外,给药物同时,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kg),后4d停止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于生理盐水,其他各组给予药物。
1.2.2 对脏器指数的影响[3]
治疗组末次给药后,小鼠称重,颈椎脱臼处死,解剖,称取脾脏、胸腺湿重,计算脏器指数。
脏器指数=脏器重量 (mg)/体重 (g)。
1.2.3 对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4]
给药第12d小鼠腹腔注射5% 鸡红细胞生理悬液0.2 mL进行免疫,第14天取血分离血清。取血清0.2 mL加入装有1 mL生理盐水的反应管中,随后加入5% 鸡红细胞0.5 ml和10% 豚鼠血清1 mL。37℃温育30 min,移至冰上终止反应,离心取上清液1 mL加都氏试剂3 mL,摇匀放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于540 nm波长读取吸光度值。
1.2.4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3]
小鼠第14d给药后腹腔注射1%鸡红细胞溶液,1~1.5h后将小鼠断椎处死,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按摩腹腔,在腹部中央将皮肤剪一小口,吸取约0.2ml腹腔液滴于载玻片上,水平涂片,将玻片放在湿盒内,37℃孵育30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自然晾干后用Giemsa-wright染液染5min。再用生理盐水淋洗。晾干后油镜下观察,计数200个巨噬细胞中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
吞噬百分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200巨噬细胞。
吞噬指数=被吞噬鸡红细胞数/200巨噬细胞。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均明显减低 (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番茄红素黄芪高、中剂量组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均明显增加 (P<0.01,P<0.05),番茄红素黄芪低剂量组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有增加,但差异不明显 (P>0.05),见表1。
表1 各组小鼠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比较 (mg/g,x±SD)
番茄红素黄芪对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见表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溶血素下降明显 (P<0.05)。番茄红素黄芪高、中、低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番茄红素黄芪高、中剂量组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P>0.05。
表2 番茄红素黄芪对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结果(x±SD)
番茄红素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见表3。与模型组比较,番茄红素黄芪各组均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中、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低剂量组P <0.05,中、高剂量组P <0.01。
表3 番茄红素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x±SD)
胸腺与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先对抗原产生反应的细胞之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是反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溶血素能间接反应抗体生成的多少,而抗体是血清杀灭病原体的重要活性物质,是体液免疫的标志。
番茄红素和黄芪单用均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本实验选用免疫器官、血清溶血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三种测定免疫功能的方法来研究番茄红素黄芪配伍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番茄红素黄芪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免疫器官增长指数、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3g、15mg)也有调节作用。本实验为番茄红素和黄芪增强免疫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客观实验依据。
[1]梅晓岩,孟宪军,梁婧婧.番茄红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15-2317.
[2]张月华,韩婷,蔡颂文.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J].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09,5(3):211-2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S].2003.
[4]罗晓丽,杨侃,孙明.黄芪扶正汤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9,34(6):5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