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纪鹏飞
从2010年29%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出现6%的下滑,中国市场上商用车销售正感受阵阵凉意。而这一下滑势头在2012年上半年并未得到缓解,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 1~8月份,商用车产销245.61万辆和252.07万辆,同比下降7.15%和8.85%,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用车的发展,行业的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尽管大多行业专家对于2012年下半年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市场有望由上半年的低位徘徊转向下半年缓慢回升的态势。但是日新月异的产业优化升级态势,已经让包括专用车在内的诸多商用车企业感受到了加强内生性增长的压力。
中国商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时代是否已经结束?商用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出路何在?这些问题困扰着产业调整中的中国商用车企业,近日,在成都召开的2012全球汽车论坛,主办方特意为商用车行业设立了分会场,邀请商用车企业共同为行业寻找“良方妙药”。
商用车销量的大幅缩水,1~8月在重型卡车领域甚至出现了30%的降幅。然而以重型卡车为核心业务的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汽集团)下滑幅度却在16%~17%之间,比行业下降的幅度一半稍微多一点。在其董事长方红卫看来,得益于三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巩固传统市场。大吨位的重型车一直是陕汽集团的优势产品,通过多次产品的积极改进,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优势得以继续保持。二是突破弱势领域。以陕汽集团为例,近些年通过集团的力量进行突破,公司在货车等几个弱势领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突破效果。“目前市场转型的时期,必然带来市场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会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会让企业在弱势领域上取得突破。”三是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方红卫认为商用车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目前市场已经进入了调整期。从较长的经济周期来看,今年商用车的下滑属于正常现象。针对中国商用车普遍面临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差、品牌知名度低等诸多发展瓶颈,近些年陕汽集团在品牌和产品上大做“文章”,提出了要把出口的业务站在树立品牌的高度上认识的口号,并从2008年起,开始全面布局,先后在北美和欧洲建立了网络格局。在今年行业大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了中东、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的市场布局。
关于下一步的市场,方红卫预计不会像过去几年一样,每年20%,30%,甚至40%的增长,可能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是看不到的。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是国家经济的调整,也是产业和市场的调整,企业还需做好长期调整的准备。
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品牌总监赵维纯透露,福田几年前就预测了行业的下滑,并做了一些长远的安排,包括基础能力和市场的转型,面对将来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的形势,今年上半年福田汽车战略的重点已经从国内转到了国外。
在他看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现在开始长时间将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市场与产品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市场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全球发达市场的增长会逐步减退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将保持低速增长。在他看来,下一步国内专用车企业应重点瞄准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晚的国家,“这些国家未来还有相对高增长的机会。”这将给国内的商用车企业带来契机。
赵维纯认为,中国市场未来将实现逐步转型。企业的发展,将由机会性的增长向竞争性的增长转变;有实力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整合市场;国内商用车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新的发展。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亮把中国的汽车工业形象地比喻成“老小孩”——经过三代的发展,自主品牌还未形成气候。他把这一切归之于围绕汽车企业发展的八大矛盾:一是法规要求进步与中国汽车技术落后的矛盾;二是国家对环保、安全、汽车的要求与用户意识之间的矛盾;三是用户对高品质汽车的需求,特别是商用车在使用过程当中低收益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四是巨大的国际市场的需求,与国内产品适应和应对国际市场的运行能力之间的矛盾;五是整体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六是国家汽车产业规划与各个厂家自身规划之间的矛盾;七是汽车的高速发展与能源短缺的矛盾;八是合资企业的高速发展与自主品牌的举步维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已经成为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拦路虎”。
针对上述八大矛盾,周亮开出了四条“药方”:一是坚持包括技术、管理、能源、传统动力等方面的链条式创新;二是要集中精力突破若干核心技术,加快汽车强国的步伐;三是系统地培养汽车行业核心人才;四是充分利用世界汽车在中国几十年的经验,共同研发学习开发流程,掌握核心技术。他认为以中方为主,外方为辅的技术开发,通过全球定义的平台,与中国客户与全球客户相互联系的模式,将是今后商用车在这个时代急需特别解决的问题。
中国从汽车产业大国到汽车强国还需要很长的路走,中国现在汽车出口比例很低,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国外汽车企业主要以组装为主,在国外设厂生产的产量和在中国的产量极不协调。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不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事,零部件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入产品研发,进行产品的调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零部件产业是可以发展的,利用市场不是太好的这一时段,尤其是零部件公司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研发方面做一些工作,这样为明年和后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