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英:停访息诉有“法器”

2012-07-07 11:58谢志飞
检察风云 2012年21期
关键词:法器杨浦区检察官

本刊记者/谢志飞

葛海英:停访息诉有“法器”

本刊记者/谢志飞

葛海英同志事迹:

葛海英,女,1957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市十次党代会代表、杨浦区三届区人大代表。她1979年从事检察工作,先后在侦监、公诉、办公室、未检、控申等部门工作,现任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三级高级检察官、检委会委员,曾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三届“平安英雄”、上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葛海英同志把对检察事业的忠诚、对百姓的感情融入工作中,自创“工作法”,积极化解涉检信访案件。自2005年1月担任控申科长以来,她参与包案的涉检信访积案全部息诉罢访,成功实现涉检信访“零积案”目标,其中一案荣获上海市政法委“息诉精品案件提名奖”。葛海英还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使检民之心贴得更近。她实名开通检察微博,开辟网络渠道倾听群众声音,得到数千“粉丝”的关注;她邀请特约检察员以中立第三方身份参与矛盾化解,消除信访人不信任感;她运用心理学技术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诊断和疏导,及时缓解对立情绪;她创建信访环节法律援助机制和回访制度,将维稳举措延伸。她的工作方法被新华社总结归纳为“葛氏工作法”。她先后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西部支教讲师团成员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英模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全国各省市支教巡讲。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旭、杨浦区委书记陈寅等领导曾先后对学习、宣传葛海英的事迹作出批示。

《检察风云》:葛检察官,我驱车前来采访,一驶入杨浦区,恍如进入了拆迁大工地,杨浦区许多昔日赫赫有名的国有大型纺织企业都拆了。到了你们杨浦区检察院大楼,一路上来,我发现就连你们的办公楼,好像也是新迁建的。我被杨浦区的大拆大建的场面震撼了。我想动拆迁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纠纷,也应该会延伸到检察院的控告申诉工作中来吧?

葛海英:是的,我在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担任控告申诉科科长,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杨浦区从工业产业大区华丽转身为科技产研区的阵痛和欢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定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涉法事件大量增加,我几乎每天都有“难了的事”接手,都有“缠访的人”上门,都有“不中听的话”入耳,我们不仅要积极应时,还必须有开创性,在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化解法”,被新华社归纳为“葛氏工作法”,解开了200多名信访人的“心头结”,打开了30多个缠访人的“眉上锁”。八年来,杨浦全区涉检信访案实现了“零积案”目标,大量社会矛盾消弭于萌芽状态,我跻身全国检察控申系统先进工作者行列,最近,又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十佳检察官”。

“葛氏工作法”的原创是我,但是,原创的动力源自集体智力。“三步走”已渐入佳境,“三着棋”正在步入胜局,我时刻自勉,“葛氏工作法”务必思路更佳,方法更新,取得的成效要更大。

《检察风云》:葛检察官,我了解到你接任控申科长前,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科当领导,你的“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机制挽救了许多失足青少年。那时,你面对的可能多是未成年人家长的感恩叩谢,而现在面对的恐怕更多的是申诉,指责,哭骂。八年来,你接待的数百名来访人,160多件信访案,全部停访息诉,我们很想解读你的“葛氏工作法”的灵妙之处。

葛海英:确实,我刚踏上控申岗位心理落差很大,我有过批捕过程中审讯嫌犯时的威严凛然,也有过出庭公诉时的唇枪舌战,更有过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后其家长在我面前跪下叩谢的体验。但是到了控申岗位工作,天天碰到的是控告人指着鼻子责难,扯着袖管叫冤,几乎是难为之事天天为,缠访之人时时缠。八年中,我和同事们先后为近两百人办理了各类申诉、赔偿。我们讲要把司法公正的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不是空洞的客套,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践行,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践行。我和我的同事们经过不懈努力,把杨浦区涉检的161件案件全部案结事了,为大建设中的杨浦区经济社会大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的体会是工作要有开创性,要主动作为,积极开动脑筋,讲究方式方法。我致力于分“三步”,走“近”信访人身边,走“入”信访事件内核,走“进”信访人内心,是成功的关键。

要走近信访人,就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与信访人平等相处。

《检察风云》:这是你的原创?三步是否妙在层层递进?

葛海英:是的,首先,要走近信访人,就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与信访人平等相处。我刚到控申部门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信访人,这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在办理案子时,呼对方一声尊称,给对方递一杯水,让这些曾经犯过罪错,但如今已是普通公民中的一员且是生活较艰辛的弱势个体,和我们这些身着制服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态度柔和,话语就亲切,交谈就投机,很多问题就有了商谈解决的平台。当然,我也碰到过一些脾性暴躁、情绪偏激的信访人,招呼时主动向他们递名片,提供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做到24小时内回复短信和电话,记录案情,适时进行梳理开导。我认为,能主动和你交流的人,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就强,我把手机号码给他们就容易交流实质性问题,从而深入信访事件的“内核”,感化信访人的能量就大。

我致力于分“三步”:走“近”信访人身边,走“入”信访事件内核,走“进”信访人内心,这是成功的关键。

《检察风云》:能否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悉知其详?

葛海英:好的,我举个例子。有一个东北的信访人老于,曾在一家央企上海分公司当经理,1998年,分公司因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企业认为责任在老于,向公安机关报案,老于因此被刑事拘留,但又因证据不足而被撤案释放。此后老于憋着一腔怒火走上了漫漫上访路,他称自己是被逼下山讨食的“东北虎”,要“食人肉”,索“巨款”,还为此留了遗书。但就是这么一个倔强的东北汉子,在以命相搏的危途中被我在电话中的一声“于大哥”感动了,他哽咽着说:“我老于因为错案已被人冷落了长久,如今有检察官这样尊称我,虽然没见面,咱也信你了。”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老于仍四处上访,我并不急于让他停访,而是真心关怀他,力争走入其内心感化他。季节交替时,我嘘寒问暖,不久老于因突发心脏病住院治疗。闻讯后,我赶到医院多次探望,还联系专家为他会诊,出院时老于无力支付医药费,我毫不迟疑为他支付四千元办理出院手续。老于因不适应江南褥热的炎夏,出院后到杭州疗养。我利用双休日去杭州看他,当老于见到满头大汗的我出现在他的病床前时,不仅热泪盈眶,吐出肺腑之言:“葛检察官,你一声声的于大哥叫咱,把曾经的囚犯当亲人,你诚心,咱也诚意,往后上访的事咱就实事求是,真心配合好你!”

《检察风云》:葛检察官,你走“近”信访人身边,走“入”信访事件内核,走“进”信访人内心的三步工作法,在实施中是要付出很大的艰辛,内心的支撑是什么?

葛海英:我觉得靠的是从检为民的理念,这绝不是唱高调。维护稳定是民生大局,是根本意义上的为民。其实帮困扶难也是维稳,当今社会一些走极端制造不安的人往往是一些需要辅助的“弱势群体”。我认为锦上不添花不会有危难急险,但是雪中不送炭往往可能会有危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涉检的信访案件,做到三熟悉——熟悉案情,熟悉矛盾调解的关键点,熟悉信访人所处的工作、生活、心理现状,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切入口。记得有这么一个信访人,姓汤,已近花甲之年,又患了淋巴肿瘤,数年前因错案和家人断绝了往来,租住在外无力支付房钱,他准备将错就错,一度动过靠盗、抢钱财了此残生的念头。我知道了汤的难处后,从自己的工资卡里取出了3000元为其缴了房租,还联系医生为其治疗疾病,从此汤见人就夸检察官是我的救命恩人,再也不提上访的事了。我从事检察工作三十多年,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我从中领悟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真谛,也体验到我从事的检察事业的价值,更促使我认真践行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宗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十年批捕把关、五年公诉嫌犯、六年未检条线的教育挽救、八年控告申诉的涉检信访,一路走来,我坚守信念,精心办案,做到了所办案件无一差错。其中,有的案件被评为上海市治安系统十大优秀案件。我深入社区、深入学校、深入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失足青少年续学复读、结对帮教等工作,形成并完善未检办案工作细则被全市推广。先后获得市优秀公诉人等岗位能手称号。

《检察风云》:检察院的控申接待工作集政策、法律、社会学、心理学诸多知识于一体,还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谈判劝解能力和协调各方的能力。在当前这个社会矛盾高发,利益诉求多元化的非常时期,检察控申工作的创新是否面临更大的紧迫性和艰难性?

维稳是民生大局,是根本意义上的为民,其实帮困扶难也是维稳,当今社会一些走极端制造不安的人往往是一些需要辅助的“弱势群体”。

葛海英:是的,我们现在处于内部矛盾多发期,要做好非常时期的控申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我运用“三步妙棋”拓展了控申工作的新天地。第一着棋,邀请特约检察员参与矛盾化解。长期以来,一些信访人已经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脸谱化”了,为打破他们印象中的官官相护的成见,我们开创性的推出了请高校法学教授等特约检察员参与矛盾化解,让第三方以中立者的立场剖析案件,解惑释法说理三位一体,这样,就容易让上访户听得进劝,认得清理。第二着棋,引入心理咨询工作机制,首先,我作为区院控申科的负责人,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心理咨询师学习班,经过努力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其次,我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任医师,心理学家对信访人进行心理诊断和疏导,这样有了科学依据,应用心理学原理,对一些缠访者的息访劝导就事半功倍了。第三着棋,织微博听民声,我已发布微博4600多条、拥有7700多名粉丝。由于情理兼顾,法理交融,并及时更新回复,我的微博得到众多网民的认同。在东方网开通实名微博后,即刻就有当事人通过“悄悄话”给我留言,要求控告申诉。眼下,已经有四件控申线索由网上转到网下,落地查核,进入了检察系统正式受案程序。我认为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检察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只有驾驭网络,才能让新技术为我所用、为检察工作所用。我时刻警示自己要好学、好强、好胜,刻苦学习并掌握网络知识,站立时代潮头不落伍。由于我们的检察微博开风气之先,借助这一平台,及时与网友沟通互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通过微博,我们能与工作对象超越时空有效化解矛盾,为停访息诉争得时间与空间,同时也争取到了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中青年知识阶层的认同与支持。记得去年我作为高检讲师团在大西北介绍我们的经验做法,得到西部同行们的高度关注,他们感到我们这一超越时空化解矛盾的做法,开启了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路。古诗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葛氏工作法”的创始虽是我,但是,原动力来自集体智慧。目前“三步走”已渐入佳境,“三着棋”正在步入胜局,我时刻自勉,“葛氏工作法”务必思路更佳,方法更新,取得更大的成效。

猜你喜欢
法器杨浦区检察官
妙宝庄严
——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
蝴蝶观察日记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杨浦区提前实现十三五水面积指标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抚案桌——宪法宣誓不可或缺的规范法器
埃及历险记(一)
挽救『小男子汉』的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