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诚 魏延立
为指导群众抢抓时间做好早稻育秧工作,同时为推广优良新品种和育秧新技术,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提高秧苗品质,今年安福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水稻集中育秧工作会议精神,创新育秧方式,在全县水稻主产区开展集中育秧,建立集中育秧示范点。通过集中育秧,加快推广超级稻良种,培育壮秧,并有效解决未收获的冬种作物和早稻育秧抢地的矛盾,取得良好成效。全县在十八个乡镇建立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点84个,育秧面积1054亩以上,占全县秧田面积的7.6%,可抛栽大田面积26700亩,占全县早稻面积的7.4%,集中育秧受益农户达1970余户。
1.公益型集中育秧 该县在瓜畲乡瓜畲村3、4组,结合早、晚双季稻高产创建,开展早稻集中保温育秧25亩,对2个村民小组650亩早稻进行免费统一供秧。由农户自备秧盘,农业部门承担种子、秧田底肥、“旱育保姆”、秧田机耕机整、人工、地膜、竹弓及秧田管理、承租秧田等各项费用,由农业部门享受育秧补贴,育秧每亩平均投入2860元,共计投入71500元。公益型集中育秧占育秧总面积的2.7%。
2.承包型集中育秧 该县在严田镇山背村1组,由严田镇农技站与该组科技示范户订立承包育秧协议,由示范户组织该组村民进行270亩早稻大田的育秧工作,共育秧10.3亩。由农户提供种子、秧盘、薄膜,承包示范户提供秧田、底肥、机耕机整、竹弓,并全程进行管理,享受全部育秧补贴。农技站免费提供“旱育保姆”和全程跟踪服务。承包型集中育秧占育秧总面积的25.2%。
3.服务型集中育秧 该县在平都镇上里村5组,由平都镇农技站组织该组370余亩早稻田进行集中育秧,育秧面积15.2亩。由农户提供种子、秧盘、薄膜,由农技站负责租田、提供秧田底肥、“旱育保姆”、机耕机整、竹弓,并全程进行管理。由农技站享受全部育秧补贴。服务型集中育秧是我县今年集中育秧的主要形式,占集中育秧总面积的72.1%。
集中育秧工作凸显了管理精细、省时省力、带动力强等优势,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直播。我县早稻集中育秧点的秧苗成秧率高、长势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充分认同,发展前景较好。
1.有利于减少直播,扩大早稻播种面积 我县往年的早稻直播面积虽然不大,由于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为省工,有加剧直播的趋势。推行集中育秧,由育秧主体负责整田、育秧、田管,缓解了务农劳动力紧张问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强,出苗和成苗率高,从而保证了早稻种植面积,我县今年因集中育秧扩种早稻0.46万亩。
2.有利于降低水稻育秧成本 推广集中育秧,改变了田间管理方式,由各户(技术参差不齐)管理转变成一人或集体(具专业化技术)管理。每亩秧田可节约用工2-3个,节省成本200-300元。此外,集中育秧便于对病虫进行防治和规避鼠雀为害,减少了育秧损失,间接减少了育秧成本。据测算,通过集中育秧每亩大田可节省育秧成本近15-25元。
3.有利于水稻生产技术的集约应用当前,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多,留守劳力年龄偏老,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意识弱,新技术措施难落实,推广很难到位。集中育秧,减少了推广环节,加大了技术衔接,新技术应用容易到位。今年我县重点推广的“旱育保姆”育秧、机插育秧和软盘湿润育秧在集中育秧点上达到了100%。
4.有利于水稻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安福县集中育秧在技术操作上实行统一租田整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浸种催芽、统一播种盖膜、统一秧田管理,并由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有利于增加用种量、种子消毒、“旱育保姆”育秧、送嫁肥、送嫁药等关键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据对各育秧点调查,集中育秧秧苗成秧率提高5-7个百分点以上,由于集中育秧技术含量高,田间管理到位,秧苗质量比分散育秧的普遍要好,白根多,茎叶宽、叶片厚。抛插到大田后普遍表现返青快,为实现今年早稻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1.谋划布局,齐抓共管 今年,安福县委、县政府将水稻集中育秧作为狠抓粮食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部署和布局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后,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二次专题会议,就2012年粮食生产与水稻关键增产技术推进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水稻“双改单”和抛荒,确保粮食生产面积达7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超过6.6亿斤,稳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专题会议上,提出了全面普及水稻抛秧、机插秧,明确了重点突出早稻集中育秧示范样板带动。把水稻集中育秧作为控制水稻直播、推广普及抛秧与机插秧的重要抓手,列为全县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高起点谋划布局、超常规举措助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确保了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的扎实推进。
2.集中培训,全民动员 县农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阳光培训工程,重点开展了机关干部、种植大户、基层干部和重点农户的集中育秧工作培训。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4名高级农艺师组成讲师团,深入各乡镇村组对集中育秧技术进行培训。全县组织举办百人以上的集中育秧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700人。县电视台开辟“水稻集中育秧”电视专栏录制粮食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和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专题节目2期。县乡两级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制作墙体广告与宣传板块、印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粮食生产和集中育秧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全县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专题短信2批2万条,印发了3万份技术规程卡,在各乡镇村组和主要公路干线设置横幅20多条,全县上下全力推广集中育秧的氛围浓厚。
3.明确责任,强化服务 坚决落实集中育秧台账管理制度,明确县农技人员包乡镇、乡镇农技人员包村、组目标责任,要求农技人员在关键时期吃住在农户,工作在田间。抽调120名技术骨干,重点驻村指导84个核心示范村的集中育秧工作。保证育秧物资全面到位。为保障集中育秧顺利开展,在物质供应上做到“四个不缺”。一不缺种子,二不缺地膜,三不缺软盘,四不缺肥料。3月初,县乡两级就投入250万元调储10吨地膜、60万片软盘、10万斤种子、10吨“旱育保姆”,在育秧前全部按时运送到点、分发到户、使用到田。
4.保证技术措施落实到点 全面提倡合理密植技术,适当增加秧盘个数和用种量。全县没有出现一处因技术服务不到位而烂种烂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