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突围

2012-07-06 09:54刘宗衍
江西农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茶树菇工厂化食用菌

⊙本刊记者 刘宗衍

策划人语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当中,其解说词提到,“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把松茸比作精灵般的食物,实为无过,而且还可能不及。因为松茸作为一种可食用菌,其生长不仅需要最原始的菌种,而且还得充分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其长于松叶残枝当中,却出淤泥而不染,全身如天使精灵一般灵动。

现今,食用菌作为一种可培植的食物,已不再是以前纯天然、纯手工生产,工业化、机械化的今天,人们可以更加廉价地享受这种原本来自上天的馈赠。可是,效率、产量的提升,却也伴随着食用菌产能过剩、环境遭破坏等各种向量指向错误问题,如现在很多食用菌产区,还是用木头作为菌类发酵的原料,这样直接导致森林砍伐过度,以致当地环境质量大幅下降。

更好地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使得更多人享受这种美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处理人类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让食用菌“长大”

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杂志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今年4月以来在部分金针菇的主要产区和主要消费市场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部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价格跌至60~80元/20公斤/箱的低价,而瓶栽价格则低至出35元/20公斤/箱的价格,甚至在某一时期和地区出现了金针菇每箱仅为30~35元的极低价格。对金针菇生产商特别是工厂化金针菇生产商以及经销商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极大压力。

现今,食用菌产业作为我们国家的朝阳产业,出现的问题不只是供过于求,还有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方式不到位等等。而面对这些问题,食用菌产业该走向何方?

深加工,让产业“永葆青春”的妙药

“深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解决销售难问题。” 江西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魏云辉如是说。对于一些地方龙头企业亏损、产品卖不出去,主要由于在一个地方,出现过多的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比如食用菌中的金针菇,由于过多企业生产,出口不够,就会导致同一地区某种产品积压,价格下降。

而对于这些积压的产品,若是没有一个后续的产业链,一旦产品市场价格甚至是低于运输费用,那厂家只有“就地消耗”,比如把产品捣碎、倒入河中、埋入地下等等;而若是一个地方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初加工的产品卖不出去,下面的产业链还可以制作成其他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食用菌,除了保鲜类、干品类、腌制类、罐头类等初加工产品外,还可以制作成保健品、医药用品等等。

2011年5月17日,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区)建设的通知,其中写道:2009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超过2000万吨,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75%以上,产值1100多亿元。全国已发展有数千个食用菌种植村,数百个食用菌种植县,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达2000多家,专业市场及营销网点200多家。全国食用菌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而要巩固“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果,保障菇农增收,就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树立一批生产具备一定规模,产业链条齐全,各环节达到一定标准,政府大力支持,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强、体现产业文化内涵的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区)。

工厂化生产,是产业发展的“强心剂”

据统计,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比率达80%,在韩国以及我国台湾,也达60%,而在我国大陆,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仅为2%。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生产方式。其作业方式就如工厂生产产品的流水线,可以控制固定的变量,全天候生产产品。工厂化生产具有规模大、利润多、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目前,我国已有10余个食用菌品种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在以往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菇、蟹味菇等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白灵菇、白玉菇、舞茸(灰树花)等新品种。然而,即使是如此,我国很多地方食用菌生产(可以工厂化生产)还是半工厂化,所谓半工厂化,采用的是简单的装袋机、土灶或灭菌锅,无自动搔菌、接种机械,在有保温和制冷设备的简单厂房内进行,而生产周期会受外界温度影响,温度适宜季节产量高,高温季节较难生产。

半工厂化生产,虽然能够靠廉价劳动力赚取一定的利润,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半工厂化势必难以为继。

“现今要实现工厂化,主要还是技术上的突破”,江西省山宝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仁俊认为。对于当前很多菌类不能采取工厂化,其实也并非公司本身不想工厂化,而是有些食用菌只能采取半工厂化或是纯人工化生产,因为这些菌类生物性能是很特殊的,很难采取完全工厂化生产。在梁仁俊公司生产的平菇,由于平菇生长习性以及市场原因,还很难实现完全工厂化生产。

2012年6月28日,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讯,在江苏,一种新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品种“玉松茸”(又名“玉茸”,被誉为“万菇之王”,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药用菌之一,其名贵程度与冬虫夏草、羊肚菌、灵芝等珍品相当)的栽培技术喜获试验成功,预计下半年可推向市场。

此次玉松茸工厂化生产技术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将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迈向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研发新品种和新技术,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我国野生食用菌超过2000多种,驯化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超过100种,商品化的种类约为60个,除了占食用菌主要市场份额的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10余个品种外,一系列的珍稀品种也相继驯化栽培成功。目前,杏鲍菇、白灵菇、榆干离褶伞(白玉菇)、真姬菇、蛹虫草、大球盖菇、茶树菇、灰树花、亚侧耳(冻蘑)等已经在国内广泛栽培,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国际食用菌市场,我国成为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食用菌品种还有很多可待挖掘的领域,此外,对于一些野生没有的新品种,比如杂交出来的新品种,也是值得去深入发掘的。

现今,作为食用菌产业,不仅是要在规模效率占据先机,还得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够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新品种。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不仅可以盘活一个企业,甚至可以带动全国的一个品种产业。

据了解,由四川农业大学李勇副教授从国内外引种、筛选并大面积栽培成功的高档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雅菇,在当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而在2012年,四川省蓬溪县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利用食用菌下脚料,通过盖土灭菌后,进行半覆土式栽培,成功培养了一个食用菌新品种——香水菇,该品种在4月底有5万余公斤鲜菇陆续应市销售,市场平均零售价每公斤在35元左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大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产业、一个公司、一个人。一个产业若是失去了创新能力,没有创新意识,那即使以前有再辉煌的业绩,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逐渐没落。

食用菌产业作为全球朝阳产业,其发展不会局限于现状,它更多的是依靠不断的创新,不仅仅是效率、技术、管理上,还包括新口感的品种,毕竟中国是一个舌尖上的中国。

食用菌是怎样育成的——访江西省山宝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仁俊

梁仁俊,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变为现今拥有四个食用菌基地、辐射农户达上千户的企业家,心里那种激动、高兴、辛酸杂糅在一块的滋味,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八年艰苦“抗战”

1990年,梁仁俊带着一大包咸菜,乘坐北上的列车,远赴山东梁山、河北清远等地拜师学艺。在这期间,他睡过车站、住过草棚。虽然苦,但是这些他都忍受了下来。

1992年,学有所成的梁仁俊用全部家当抵押贷款2.6万元,开始了食用菌栽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搭好菇棚的第二天,突如其来的一场龙卷风把菇棚全部掀翻。1994年,梁仁俊又租了10亩稻田,创建了一个更大的菌场。但由于技术不过关,出菇率很低,赚少亏多。1997年,他远赴沈阳育菇,又因雨水过多,生产的菌菇几乎全部烂掉,5万多元的投资血本无归。到了1998年,由于自己的努力,他的菇场获得5万多公斤的好收成,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供大于求,一半的蘑菇因滞销而被倒进富水河。

“八年抗战”,梁仁俊已耗费太多,连当时老实巴交的老父母都眼泪汪汪地劝他打住,可梁仁俊依旧“不安分”。

自力更生与“三顾茅庐”

传统种菇大多数是用棉籽壳作为原料,然而棉籽壳作为棉花生产链条上的下游产品,其价格会随上游产品价格波动。

有一次,梁仁俊看到家乡的稻草,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稻草菇,顿时,他突发奇想:可不可以用稻草作为育菇原料?

于是梁仁俊开始试验稻草育菇。终于,在1999年,创造性地发明了“纯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申报了专利号为01106640.7的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的特点是整体利用长稻草,不加任何辅料,软化后直接进行稻草砌墙立体栽培出菇。此外,这种由稻草育出来的菇,还比棉籽壳育出来的菇口感更佳、菇形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到2003年公司菌种生产车间装修完工,培训学员约达1500位,生产规模已达25万公斤稻草料,产鲜菇45万公斤。

公司取得成就的同时,梁仁俊还不忘引进人才。2008年,梁仁俊通过朋友的介绍,挖到一个至今他称之为“兄弟”的人——李森瑞,李森瑞作为山宝菌业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员,从事菌类研究已有28年。梁仁俊夫妇为了请他出山,专门从吉安去井冈山,而且连续去了三四次,用李森瑞的话,就是“三顾茅庐”。

现今,李森瑞又研制出一种新的品种,这种品种是平菇与秀珍菇的杂交。这种菇种虽然看相平常,但是口感特别好,销量也非常不错,产量也高。像今年试产的一部分,卖得非常跑火。

食用菌产业模式

工厂化生产作为当前世界食用菌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它具有规模大、利润多、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然而,作为一个乡镇企业,要想真正带动本地群众,让他们发家致富,完全工厂化对他们来说,是不太有效果的,因为工厂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人力投入特别小,完全是封闭式、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周年栽培。

在以前,吉安市青原区一带也有一些人种菇,但是很多种菇的都属于“散户”型,也就是一家种少量菇,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这种散户型模式由于规模不大,技术不过关、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够等原因,菇农的经济效益不高。记者从当地一户居民口中就了解到,在以前,附近有些人种菇,但是种出来的菇很多都卖不出去。

梁仁俊开始策划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转型。2005年,梁仁俊停止了培训,他开始进一步思考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虽然说以前的“四三二一”模式(即统一菌种、统一供棚、统一管理、统一回收,分户栽培、分户核算、分户受益,保菌菇产量与草料的转化率在1∶1.5以上、保栽培户种5000公斤草料纯收入不低于5000元,创“江西渼陂山宝”绿色品牌,实行产销一条龙服务)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村民食用菌种植的市场和技术风险,但是如何保证他们在此基础再创收,这又是一个挑战。

经过多次的试验,梁仁俊创造了一种新模式,那就是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础上,再加上种菇+蔬菜+粮食模式。农户种一季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草料刚好又可以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而种完蔬菜的土地,又可以种粮食。经过粮食和蔬菜“净化”的土地,正好适合生产食用菌。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户的收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土壤土质。

如今,梁仁俊又开始建造自己另一个新基地。这个基地位于吉安市张家渡,届时这里不仅生产平菇,也生产香菇等品种。

茶树菇“涅磐”

1999年,黎川甚至一度成为农户朝拜的“圣地”,这个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的小县城,让人“朝拜”靠的不是别的,就是手中掌握了被誉为“菇中之王”——茶树菇的生产技术。

在1998年冬,这里茶树菇干品每公斤曾一度卖到400多元。1999年春,由于栽种茶树菇的人数增多、栽种技术的改善,茶树菇干品价格首度跌落至60多元/公斤。从2000年至2011年,茶树菇的价格每公斤一直保持在50元/公斤左右。然而,市场价不变的同时,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却在慢慢上涨。特别是2010年2011年,成本几乎把利润空间压至最低限度,那时,有些农户都没再栽种茶树菇,农户减少的同时,与之相关的龙头企业每年的产量也自然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黎川如何对茶树菇产业进行升级,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市场对茶树菇产业的“震荡”,它归结出来的方法,不仅仅是对于黎川茶树菇产业,乃至对全国各地食用菌类产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菇农的困惑

刘京辉很幸运,从南昌到黎川的车一停,他就拉到一位客人,虽然他的车有些不一样,但对于刚刚起步的黎川县新区来说,这里的公交还不是很发达,“滋生”出来的“拐的”能很好地缓解了人们出行难问题。

对于刘京辉来说,开“拐的”或许会比栽种茶树菇更赚钱一些。刘京辉以前也种过茶树菇。他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很多村民都种,那个时候茶树菇栽种几乎达到了高潮。在那时,每家只需栽种两三万袋,赚两三万元是不存在问题的,而且当时栽种成本低,物价水平也比现在低,所以当时很多村民愿意种。

然而到了2010年、2011年,栽种茶树菇的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上涨,加上种植茶树菇的农户太多,栽种茶树菇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比如原材料成本,现今的棉籽壳每公斤可以卖到2.4元,而以前只需要0.4元/公斤,再如玉米粉,以前只需1.8元/公斤,现今却涨到2.6元/公斤,还有麦糠,以前是1.6元/公斤,现今到了2.4元/公斤。

至于人力成本,要是每家种到两三万袋,出菇的时候,还得额外增加两三个劳务人员,而现今的“出人价”,是女性80元一天,男性100多一天。

公司的困惑

中国当前食用菌公司中,没有实现工厂化运转的,大多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或是“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转模式。对于这两种模式,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发动广大群众,最大程度降低公司的成本,因为这两种模式,公司只需提供优质的菌种和技术,栽培过程以及收菇都可由农户自行操作,公司这样就可以省出更多时间去研发新产品或是抓好经营销售。

然而,这种模式虽具有简捷性优势,但也具有一定风险,如现今已发掘的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缺少一件市场波动的“减震器”。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基础还是农户,因为企业大多产品还是要向农户收购,然而,对于农户来说,他们种植的茶树菇是要受到市场的影响的,如果市场上供过于求,这种产品的价格必然要下降,此外,要是生产产品的成本过高,市场价没有上来,厂家也必然要蒙受损失。农户们栽种的茶树菇,要是成本高,市场价低,农户们没有盈利的空间,势必会导致一些农户流失,在此情形下,公司的产量也会遭受一定的影响。如黎川县潭溪乡文清村就出现过以前整个村栽种茶树菇,现今栽种茶树菇的人几近为零的情况。

“工厂化的成本肯定是要更低的。”江西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康公司)技术厂长曾木荣说。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茶树菇龙头企业,其总资产达2113万元,固定资产1086万元,现有技术管理人员30多人,下辖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

然而,对于利康公司来说,其实现工厂化产品主要是金针菇。在记者采访期间,曾厂长特意带记者参观了其工厂化设施,工厂内有一套育种、灭菌、栽培、出菇的设施。此外,室内温度也完全由一套调节温度的机器控制。而对于茶树菇栽培工厂化,由于受制于茶树菇的生长习性,还是得依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因为茶树菇从播菌到出菇,得花一年的时间,特别是出菇的时候,是一潮一潮的出,如一个菌袋,一季可以出到五六次甚至是七八次。

茶树菇“涅磐”

现在,针对棉籽壳等茶树菇栽种原料上涨、农户逐渐减少的趋势,黎川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农户,在资金上,政府可以帮助农户协调贷款的事情,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会专门请南昌等地的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如“阳光培训”。“阳关培训”,不仅针对茶树菇,而且包括本县的各种特色产品,如甲鱼养殖技术等等。通过这种培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户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

“黎川县政府的有关措施主要针对农户在现实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农户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黎川县农工部副部长裘平辉说。

而对于公司,由于茶树菇的习性,很难完全实现工厂化,县里就在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如茶树菇,经研究,其除了食用价值之外,还具有药用价值。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茶树菇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其药用保健疗效高于其他食用菌。此外,它还具有滋阴壮阳、美容保健之功效,对肾虚、尿频、水肿、风湿有独特疗效,对抗癌、降压、防衰、小儿低热、尿床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能。

对于茶树菇如此之多的药用保健价值,如何提取其中的药用保健成分,对其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无论是对黎川茶树菇未来的发展,还是满足当前需求量大的市场,都是值得思考的。

2011年10月19日,在黎川县官网上,发了这样一份文件,名为《黎川县人民政府鼓励客商投资优惠办法》。其第一条就写到:凡是县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及县内外个人在我县投资兴办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企业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投资企业,均可享受国家、省、市及本县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客商到我县工业园区投资兴办工业企业(含加工业)。

黎川县政府不仅鼓励外面企业进入黎川,而且积极鼓励当地龙头企业自己研发创新。利康公司技术厂长曾木荣就表示,现在他们正与省里农科院专家合作,探索如何提取茶树菇药用价值的成分。

“毕竟这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曾木荣说道。

目前,记者从当地一位老农户了解到,今年的茶树菇干菇每公斤已卖到90~94元,而像一种白茶树菇,每公斤干菇卖到100元。

“估计明年又会有很多人种了。”黎川县德顺镇黎明村村民袁华根说道。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一大优势产业——访江西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魏云辉

《江西农业》:江西作为食用菌生产大省,当前江西食用菌产业是怎样的发展现状?

魏云辉:江西是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大省,近几年,江西各级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也逐年加大。通过全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江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在农业经济中是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六位,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优势产业。据统计,2011年,江西省食用菌产量为768万吨,总产值45亿元以上,其中出口3100吨,创汇1200万美元。

主要栽培品种有茶树菇、金针菇、平菇、香菇、杏鲍菇、鸡腿菇、双孢蘑菇、草菇、木耳、灵芝等。目前已形成了南昌金针菇生产区,九江香菇生产区,景德镇木耳生产区,赣州杏鲍菇、鸡腿菇、灵芝生产区,抚州茶树菇生产区等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区域。这些食用菌生产区域近几年产业发展迅速,也具有相当规模效益和产业特色。

在江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如江西省(黎川)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生产茶树菇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年产值在7千万元以上。

《江西农业》:综观全省食用菌产业,近几年江西食用菌产业有哪些特点?

魏云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其次是品种结构趋于优化。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食用菌技术的进步,江西食用菌区域布局更加明显,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化种植向多样化转变,不断开发出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系列新品种,并在推广市场效益高的珍稀食用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灵芝、大球盖菇、鸡腿菇等。

第三是传统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向区域性、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规模化聚集效应显现。如:抚州黎川的茶树菇,赣州安远的鸡腿菇、杏鲍菇,武宁的段木灵芝等。

第四是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和各类协会、合作社组织逐步壮大,“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带动了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发展。如安远的东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黎川的利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江西农业》:江西食用菌产业有哪些发展优势?

魏云辉:江西食用菌产业首先是具有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江西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降水变率大。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小气候类型,孕育出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属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区域,有丰富的食用菌物种资源。据调查,我省目前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大型真菌100多种,除了常见的木耳、香菇、灵芝外,还有许多是至今尚无人工栽培的珍稀野生菌,如:冬虫夏草、红菇、羊肚菌、鸡枞菌、松乳菇等,呈现出我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其次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江西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北接皖鄂,是内地连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江三角洲的最佳陆上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是具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江西农业生产发达,以水稻、棉花生产为主,其中水稻的栽培面积达到719230 hm2,可产生323万吨稻草,除少量用作牲畜饲料,绝大部分可作栽培草腐菌的良好原料。棉花栽培面积达到61905 hm2,可产生大量的棉籽壳,也是食用菌栽培的优质原料。此外,省内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每年因计划采伐、抚育间伐等可产生大量的枝桠、锯末等,是发展木腐菌的理想原料。所以上述丰富的资源为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

第四则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农村主导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退田还湖的稳步实施,外出务工人员不断返乡,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最后是江西具有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

《江西农业》:食用菌产业到底有何“魔力”,让历届政府对其“奉为上宾”?

魏云辉:江西是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江西省外专局,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先后在上饶县、进贤县、安远县、浮梁县建立食用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点,这些食用菌“一村一品”示范点的建设,不仅促进了食用菌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如上饶市张家村南丰敦2007年被列为“一村一品”示范点,引进冬闲田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在该村进行示范推广,2007年进行冬闲田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示范栽培,当年获得了成功, 2008年在全村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每亩平均获利万元以上。

《江西农业》:能否谈一下您对江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魏云辉:江西食用菌的发展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充分结合江西实际,打造具有鲜明产业和地方特色的食用菌产业。

首先必须强化种质资源管理,不断选育新品种。菌种散乱低劣对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所以加强菌种管理是当务之急。

其次要加强科研开发,为江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第三要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食用菌产品是功能保健食品,应严格投入品管理,规范生产程序,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大力发展创汇型、珍稀食用菌品种,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强化产品质量标准。 第四要大力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究。要通过建立食用菌加工园区这种组织形式,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技术的集成效应,推动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第五要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第六则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注重先进实用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食用菌人才培训力度,以提高食用菌从业人员种植水平、经营管理水平。

第七要建立食用菌园区式生产基地。我省食用菌种植户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效益不稳定等一些共性问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批区域特色的标准化、无公害食用菌现代化生产示范园区,可有效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形成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

最后则是引导发展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

猜你喜欢
茶树菇工厂化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茶树菇菜谱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什么水煮什么花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