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通南镇中心学校 吴彦贵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虚像概念。
创设情境:投入到箱子中的硬币怎么不见了?让学生在疑问中,留有悬念。
[设计意图:教师表演魔术,学生观察并感到惊奇,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直接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引导猜想:
师:现在大家观察我手中的平面镜,针对镜子中的像和你本人这个物做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你能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吗?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预计可能的问题及猜想:(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本身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3)像的大小是否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4)物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并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并把猜想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这样的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思路见课堂实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内容:
(1)选择并组装仪器。
(2)画数据记录的表格。
(3)分组实验。
(4)记录并分析数据。
[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分析论证:
小组内、小组间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概括实验结论。根据教师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内容加深记忆理解。]
·评估:
教师在指导学生评估环节中要重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实验过程是否合理;(2)结论的可信度;(3)改进探究的方案。
[设计意图: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在探究各个环节中进行评估的能力,养成评估的习惯。]
·交流合作:
教师组织交流,学生按组汇报。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收集到的证据和作出的总结向全班报告。教师进行质疑与答辩。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1.引入“猴子捞月”的故事。
2.演示“水中蜡烛”。
3.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教师演示实验:“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虚像,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1.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2.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这时电子钟指示的真实时刻应是( )。
A.21∶10 B.10∶21
C.10∶05 D.12∶01
[设计意图:第1题主要纠正“物体距平面镜越近,像越大”的错误观念,是本人设计的原创题;第2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际应用。]
平面镜成像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同;
(2)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像和物对应点连线和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三、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穿衣镜、练功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