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英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昆明 65009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发展,在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形势下,地处偏僻的云南省同样需要顺应这种趋势,通过一系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与措施来推动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十分必要。2009年7月,胡锦涛主席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国家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国家制定的把云南作为与东南亚进行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发展战略的既定目标,更强调了加快发展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为加快推进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云南省委、省政府在2006年7月就提出云南高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立足周边、面向世界、不断加快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对云南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这一战略目标的同时,必须要认真研讨制约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并作出相应的有效措施〔1-6〕。笔者从制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倍受关注的一个因素,即师资,来进行分析与探讨。
国内高校发展进程各不相同,历经学术与科研提炼,造就一批学术与科研水平高的知名教师,对提高高校的知名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能为高校发展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吸引更多有识之士为高校作贡献,特别是国内的几所名牌大学,这种效果更为突出。这也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原因之一,优秀教师的进入为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地处西部各省份高校国际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高学术水平的优秀教师。2011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2011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表明,北京大学连续4年排名榜首,其科学研究评分达95.61分;清华大学位居其次,科学研究评分达100分;浙江大学排名第三,科学研究评分达53.46分;排第七位的武汉大学,科学研究评分达41.14分;湖南大学居三十四位,科学研究评分达11.37分;云南大学居六十七位,科学研究评分达6.09分;广西大学居八十七位,科学研究评分达3.79分。这一数据显示,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水平偏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高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
中国校友会网2011年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中,北京大学拥有院士135位,排第一,清华大学有132位,复旦大学有81位,浙江大学有33位,武汉大学有23位,兰州大学有11位,云南大学有3位,排名第五十七。这一组数据同样反映了云南高等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从以上两组资料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云南省内高校师资力量同样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云南省省内几所主要高校师资力量进行不完全统计,具体整理情况见表1。
表1 云南省省内师资力量相对优越的高校具体情况统计/人
如表1所述,云南省省内师资力量分布亦不均衡。省内高校师资力量对比,客观反映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的高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到省内高校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实力雄厚的高校,教育国际化程度就较高,这种客观现实也是导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高校对教师培养机制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教师培养模式和层次结构单一化,缺乏更先进的理论基础,交流圈狭窄,导致培养出的教师千人一面、几无特色,不适应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教师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课程的优劣,设置优质的课程对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置特色课程有利于培养具有突出专业知识的高质量教师,从横向纵向设置课程扩大教师选择余地,培养更多具有不同特色或特长的优秀教师;教师培养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只注重理论知识,然而优秀教师不仅要有突出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操作性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
品牌大学的教师培养发展模式更有实效性。因为品牌大学资金富余,各种教师培养资源丰富,对教师继续培养提供各种帮助,对科研发展提供大量支持,对学术发展提供更先进的学习探索平台,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同时,更能应付各种挑战,抓住更好的机遇来发展本校教育,促进本校国际化教育发展。云南省也应该抓住机遇,为教师队伍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调整或更新已有的课程体系,使其与国际接轨,改变现有师资的知识结构或引进新的师资,以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同时建立更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如政府支持教师队伍科研发展并给予资金援助,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提供更好的科研硬件与软件环境,建立创新奖励机制等措施来加快省内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7-9〕。
国内各高校为加快国际化发展,对引进人才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国家的“千人计划”鼓励并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为其提供各种生活补贴,聘其担任高校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等。同时还为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代为办理永久居留证、户籍、就医、子女入学等各项手续。
云南省在引进国外优质师资机制方面还不够成熟。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因此,在国家引进优秀人才政策的引导下,云南省应该行动起来,制订一套引进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教师的国际化是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双向交流,要培养教育国际化人才,就必须在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师的国际流动。教师的国际交流主要表现在学术知识、项目开发、科研课题等方面的跨国交互活动。同时建设并开拓多渠道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可以是民间自由交流,也可以是政府之间或高校之间进行互动。通过引进先进学术科研,开拓教师视野,提高高校声望和学术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的优秀人才管理机制,如社会保障机制、生活补贴机制、贡献奖励机制、家属子女就学、就医等后勤保障机制等等,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使其竭尽全力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10-13〕。
21世纪初,云南大学以“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提升水平、办出特色”为办学思路,2008年,又提出“西部一流、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建设目标,2010年又确立“建设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目标。从学校发展方向看,国际化已经成为云南大学综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2010年,云南大学与东南亚、西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22所大学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2011年以来,学校接待国外来访人员426人,聘请外籍专家教师49人。
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进入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列。云南大学设立了“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师进修奖学金”,培训多名缅甸籍汉语教师,并同泰国、孟加拉国等各国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建设了为东南亚国家培训汉语师资的基地。
2004年以来,云南省不断向周边国家输送汉语人才,云南省高校都以不同方式对外展开校际交流与合作。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玉溪师范学院、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财贸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项目。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骨干到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接受培训人数达100多人。2000年至2005年,云南省高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达1 400人,获“国家外国专家友谊奖”达12人,获“云南省政府外国专家彩云奖”达28人。
国际化教育发展潮流中,国内各高校都在制订教师队伍“走出去”的培养方案。国内名校都在努力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长期或定期的教师队伍交流合作,借鉴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派遣各种专业的学者出国进行学术探讨、交流,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科学技术或教学理念。同时加强与国外先进大学的科研项目合作,带动国际联合办学或建立分校。
实施“走出去”战略,包括走出云南省,走出国门。云南省高校可以同国内各名校建设长期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派遣教师去国内名校访问参观或进修,学习名校的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等等。只要是有助于云南省高校发展的理念或思想都可以学,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云南省高校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来推进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2002年至2006年,云南省争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名额最多时达1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在西部地区处于第一位。2005年,云南省提出建设“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争取37个公派留学名额。通过“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选派64人赴国外留学,续期人员增加到80人,省内地方公派留学55人。省内高校大部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互派教师开展长、短期的学习或实习,全省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300多人。2002年,云南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在国家资助下为泰国与缅甸培训了300多名汉语教师;临沧教育学院为缅甸培训了137名中小学汉语教师〔10-11〕。
同时可利用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建立各种教育国际化战略,做好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活动,如派遣专家、教师出国任教和讲学;建立多种教育合作项目,加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教育外交,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提升云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水平,特别是要在东南亚地区加大汉语的国际推广力度,让汉语教育积极快速“走出去”,在国外开展汉语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在国家汉办的要求下,云南省教育厅积极从高校选派教师和志愿者去国外教学,他们分别去往美国、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等各国并积极从事汉语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云南省近年来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也越来越多,主要选择在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家,为云南省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又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14-16〕。
云南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组织了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校的师生100多人去英、美、法等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为推进云南省教育国际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8年至2011年,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选拔各类出国留学人员90名左右。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云南省教育厅和派员单位联合资助的方式,选派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这都为云南省高校国际化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人才缺乏是制约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与政策的管理人才,就谈不上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因此,加强对各种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对国家、社会、学校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云南省高校必须抓住中国西部开发政策、东南亚“桥头堡”战略等难得机遇,努力发展,探索更多的国际化教育发展道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开教育国际化窗口,面向东南亚,面向欧美,面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灿烂的民族文化〔17〕。
〔1〕成文章,唐莹,田静.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0-150.
〔2〕廖乐焕.加快推进云南地区建设的战略思考:以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0(23):53.
〔3〕杨杰.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0(6):1-9.
〔4〕矣勇.专家与教育厅领导座谈“桥头堡战略与云南教育”〔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0(7):5.
〔5〕陈正权.围绕“桥头堡”战略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3):93-96.
〔6〕李怀宇.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4(8):17-21.
〔7〕刘洪一,刘佳.走向国际化的高等教育:香港、深圳高等教育通观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3-95.
〔8〕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5-141.
〔9〕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33-236.
〔10〕王为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表现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6(3):124-127.
〔11〕王庆石,刘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5):24-27.
〔12〕彭珂珊,高增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新闻,2008(8):29-30.
〔13〕高玉蓉,邓逢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素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42-44.
〔14〕郭丽君.全球化下的跨国高等教育:视点、问题与中国的应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1-142.
〔15〕胡亦武.中国大学国际化评价及其机制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19.
〔16〕冯用军,刘六生.云南-东(南)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4):129-135.
〔17〕伊继东,程斌,冯用军.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