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力明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成都 610017)
目前住宅建设由之前的福利分房转变为以开发商开发建设的商品房、保障房等住宅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住宅户型设计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多以住宅基本居住功能为出发点,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与社会交往活动方面的需求关注不够。形成了户内空间相对成熟完善,而住宅小区中交往空间相对不足,也容易造成邻里间交往空间不足与邻里关系淡漠等现状,是目前住宅小区尤其是高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住宅开发和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原来不被关注的住宅户型之外的公共空间,如门厅、电梯厅、公共走廊、景观设计等,受到了更多了关注。本文从一个实际案例的设计出发,提出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需要,改进住宅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建议,从而使高层住宅居住的舒适度有所提高,同时对邻里交往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际交往活动是人们之间实现相互作用的需要,对于人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在各种条件下人们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的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的活动,如散步、驻足观望、晒太阳等,以及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有需要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儿童游戏、交谈等。
这就意味着,人们的活动一方面具有心理边界围合和中心趋同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人的社会性活动也具有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不同的行为模式,所需的空间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住宅小区的交往空间设计要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才有可能在改善人们必要性和自发性活动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同时刺激社会性活动的产生。
住宅小区中的居民,根据年龄的不同在选择社会性活动时也存在差异。按年龄大致可以分为:
幼儿和儿童。幼儿和儿童的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由于他们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通常是在家长的带领和陪伴下在相对安全的绿化场地,小游园、小广场中玩耍。
青少年。因为青少年的学习任务较重,他们的户外活动是以体育锻炼为主。
上班族。他们由于工作忙碌,家庭负担重,闲暇的时间比较有限,他们的社会性活动主要是在下班后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或者体育锻炼。
退休老人。他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他们的活动更多的是有规律的交往活动。另外,还有一部分老人会帮助子女照顾小孩,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在白天住宅小区中的居民以小孩和老人为主。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在户外进行,并且对环境的日照、景观、安全性要求较高;而青少年和上班族,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多伴随其必要性与自发性活动发生,对场所的可达性要求更高。
与人们的交往活动特征相对应,按照空间私密性的属性,可以将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是指小范围的公共空间,如宅前道路,绿地,公共庭院以及游园花园等;公共空间是与半公共空间相比公共空间的规模、开放性都有所提高,包括活动用房、服务设施、广场和公园等。私密空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即各自的住宅;半私密空间是指与居民私有空间部分向外开放形成的可与人交流的共享空间。如入口、外廊、门廊、屋顶平台、庭院等。
住宅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需要与人们不同的行为活动特征相对应,在营造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又能维持在保护住宅私密性与相互间的交往便利之间的平衡。
根据成都中海锦城项目的设计经验,一方面结合景观设计,营造户外交往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使交通空间的功能多元化,改善住宅内部交往空间的质量。
户外交往空间应该有良好的领域感,这样的领域感意味着对其使用者来说在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有明确的空间层次,这样的空间层次通过空间语言来表达不同人群的活动范围,使外来人员与小区居民都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使空间自身具有划分人群活动范围的功能,从而为小区的居民创造出有领域感的活动空间(图1)。
图1 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图片来源:某住宅小区设计图纸)
其次在景观设计中,将景观小品与绿化相结合,形成建筑外部空间的围合与边界。步行小径的设计又与人们日常步行路线相吻合,使这些游园庭院方便可达。再加上宜人的尺度,是形成一个可以让人驻足停留的户外活动空间。
对建筑内部交通空间而言,在功能单一的交通空间的设计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过渡空间,使住宅入口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空间序列,使交通空间不再是使用者短暂停留之地,而是能够满足其交往活动需求和安全防卫的要求的场所。
在设计中,可将住宅入口交通空间适当放大,形成从公共空间经过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再到私密空间的空间序列和层次,使其符合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使用者在其中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住宅底层利用取消的1-2 套住宅作为过渡空间。这些空间可设计为开放的架空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必须通过门禁系统才能进入的住宅大堂(图2)。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住宅在地下车库的入口。在地下车库区域与住宅入口之间,可以利用布置停车位之后留下的零碎的空间,划分出入户大堂(图3),同时还可以利用装修照明等方式,使住宅入口更加显得突出而且易于辨识。
综上所述,在住宅设计中适当地增加过渡空间,并辅之以门禁管理系统,在建筑造价增加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便能提升住宅的环境质量,方便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又很好地满足了安全性的要求。
高层住宅小区作为主要的住宅类型,与多层住宅小区相比,建筑容积率、人口密度更高,而人均拥有的绿地和绿化面积更小,公共活动空间的多少与环境品质的好坏就更为重要。在设计时,除了结合景观设计营造宜人舒适的公共集中绿地和活动场地,还需要积极地利用建筑底部架空层和建筑边界周边零碎的空间,营造出具有一定领域感的半公共,半私密的活动空间。
图2 底层门厅设计建议(图片来源:某住宅小区设计图纸)
图3 地下室门厅设计建议(图片来源:某住宅小区设计图纸)
随着我国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使得住宅设计中也更加关注住宅小区的建筑环境与品质,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心理和社会交往活动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住宅户型空间以外的公共空间质量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1](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何可人,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英)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M].杨青娟,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