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理念对我国土地利用的启示

2012-06-29 05:50冉茂梅罗培蒂
四川建筑 2012年4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霍华德新城

冉茂梅,罗培蒂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0031)

从18 世纪的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城市急剧膨胀,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霍华德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对种种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还进行过各种新型城镇的建设试验。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乃至当今的城市规划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霍华德也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先驱思想家之一。

当今,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不再只着眼于城市本身。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前提下,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对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1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E·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理念,于1898年发表了《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在1902年再版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他还亲自参与了(1902年)和Welwyn(1920年)两个田园城市的建设试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当时和以后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有关城市规划的著作几乎无一不提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实践。

1.1 田园城市理论的构想

圆形的“田园城市”占地400 hm2,可容纳30000 左右的人口,城市的圆心是占地20 hm2的中央公园,环公园是市政府、歌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公共设施,之外是60 hm2左右的环状公园,外圈是商业区,再外圈是住宅区,住宅区外环128 m 宽的林荫大道,并附设学校和儿童游乐设施等,大道之外又是花园住宅区,这些严格界定的区域就似同心圆状层层相环,构成了基本的“田园城市”(图1)。在田园城市之外还有2000 hm2的环状农业绿地,这些绿地为不可占用的永久性绿地,作为与相邻“田园城市”的间隔地带,并且以此限定“田园城市”的无限制发展。从中央公园的圆心处有6条干道均匀呈放射状向外扩散,以作为城市中心与城外绿地相联系的快速交通体系。

图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图解模式

田园城市强调永远要在大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的永久性绿地,占地约2000 hm2,供农业生产用,限制城市发展。然而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城市。

1.2 “城镇-乡村磁力”

图2 城乡结合的城市

也许人们更为熟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图解模式,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他所提出的社会城市概念。霍华德主张城市不能无限蔓延,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建设新的城市来容纳人口和产业的增长;在这些城市之间设置永久性绿带,同时具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从而形成由多个田园城市组成的社会城市区域。正是建立这种社会城市(Social City)的基础上,每个田园城市(Garden City)才会具有所谓的“城镇-乡村磁力”(town-Country mangnet),即兼有城镇的社会机遇和乡村的自然环境(图2)。当然,其他的先驱思想家也提出了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规划的重要性,特别是Geddes提出城市集聚区(Conurbanation)的概念,主张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特定的区域背景,并对整个区域进行系统分析。

2 田园城市与战后规划实践

2.1 卫星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城市人口迅速发展,相应地带来了住房建设的高潮。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要,又想避免给大城市带来过大压力,受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大伦敦规划方案,在绿带以外建设若干个新城和卫星城。

2.2 新城的发展

不管是否与霍华德对于田园城市的图解模式的详尽描述有关,新城发展始终是引发各种形态规划设计的试验场所,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概念,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发展规划中。早在20 世纪初的Letchworth 田园城市规划中,Unwin 和Parker 较为完整地体现了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图解模式。

英国新城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后初期(1946~1950年)兴建的小镇,以哈罗新城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战后发展阶段(1950~1964年),英国大城市均出现经济复苏,人口迅速增长,内城压力继续增大但是内城已经衰退,这一时期英国新城建设进入高潮,建设量剧增,在伦敦、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城市周围都建设了新城,新城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发展起来。

第三个阶段是1965年以后,新城建设进入成熟阶段,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使新城成为独立完整的小城镇而不是大城市的卧城,代表城市是伦敦与伯明翰之间的米尔顿·凯恩斯。

2.3 邻里单元与人车分离

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传到了大西洋彼岸,富有创造性的美国人提出了后来具有广泛影响的住宅区规划原则,这就是Perry 的邻里单位概念(Nebighborhood Unit),以及Stein和Wright 在Radburn 新城规划中采用的人车交通分离模式(被称为Radburn Iavout),至今仍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最为经典的住宅区规划原则。

2.4 新城市主义

通过对二战后的大规模郊区化进程的反思和重新认识到传统社区生活的价值,美国的城市设计中出现了一个新流派,被称为新城市主义(the new urbanism)。它承袭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部分理念,并在城市设计上与田园城市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在邻里之间具有明确的边界,以突出邻里的归属感;提倡具有居住、商业和就业的混合功能社区。对于区域发展,新城市主义提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ated development),即以公交车站为中心和以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地域(称为the pedestrian pocket)作为基本发展单元,周围设置永久性绿带,由快速轨道交通串连起来,形成区域性的发展网络。

3 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启示

3.1 田园城市的土地利用特征

(1)田园城市环境。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质上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城市四周为永久性的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农地的肥料被再利用,城市居民可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供应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城市周边进行农村规划,设置乡村作为防止城市扩大的要素,同时,乡村也要保持粮食生产以外的其他机能,例如休闲和适合人居的机能。

(2)田园城市土地管理形式。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规定城市土地应统一收归一个城市代表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强调消灭土地投机,并将土地的收益合理应用于城市的发展。

3.2 启示

(1)区域平衡发展。霍华德主张城市不能无限蔓延,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在城市以外建立新城来容纳人口和产业的增长,即发展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城市圈,实际上就是寻求一种区域平衡发展。这种区域空间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制止大都市的无限蔓延,有计划地把人口和产业同时疏解到新城,从而使大都市区域内的每个城市都达到霍华德所提倡的“城镇-乡村磁力”的理想状态。

最近几年,我国已逐步意识到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如正在编制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大武汉“8+1”城市圈。这与我国“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相一致。不过,如此大范围的区域发展规划的可控性和操作性存在相当的难度。

(2)划定基本农田,控制城市规模。田园城市理论强调要在大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的永久性绿地,供农业生产用,并限制其发展。依照该构想,可以在各城市间划定一定面积的成片的基本农田,利用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将来各城市间的绿地不再被侵吞。以基本农田作为绿色开敞的隔离空间控制城市规模,在保证耕地的同时,也为城市外围空间创造美好的田园风光。

(3)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土地制度。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完善的土地制度,不仅有利于科学地预测地价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地产增值与用地规划控制的关系,在规划中有目的地调整影响地价的基本因素,使城市用地向最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以获取最佳土地使用效益。同时还可以避免土地闲置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城中村”等问题。

(4)城市土地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经济规律研究的深入,土地的价值,即霍华德认为的城市全部收入的来源,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将城市土地统一归某个城市机构管理,有助于减少土地投机,而地价上升所获得的利润,由该机构支配,并投入到城市的建设当中。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政府是土地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作为所有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希望在土地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而政府的另一职能是界定和保护产权,平衡各方利益,以促使土地市场发育,提高土地配置效率。这一矛盾使得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面临土地收益问题时进退两难。因此在土地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土地管理部门实现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4 结束语

毫无疑问,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是城市规划历史的一个里程碑,对于西方战后城市规划具有显著的影响。在21世纪,世界正在经历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行动纲领。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些宏观趋势都会影响到城市和城市规划。但是,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预言,城镇的社会机遇和乡村的自然环境将仍然是人类对于居住地的双重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也将会持续下去。

[1]骆尔提.关于田园城市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4(4):27-28

[2]唐子来.田园城市理念对于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汇刊,1998(6):5-7

[3]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2 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陆红生.土地管理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范海英,聂廷晋.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图书评论,2004(12):31-32

[7]朱青,罗志红.中外城市土地收益制度比较与借鉴[J].资源·产业,2004(4):57-60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霍华德新城
偷画的人
维权事件
珠江新城夜璀璨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保持微笑
长江新城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