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彦,涂 舸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成都 610017)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院参与了大邑、崇州两地区学校的灾后重建设计,从2008年7月开始到2008年底,共设计了67 所中小学,其中大邑33 所,崇州34 所。从接到任务书开始,到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着手方案设计,报建、施工图,整个过程时间紧迫,工作量巨大,在工作组织安排,方案施工图设计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如今所有学校项目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近两年,一切反映良好。现在对当时的工作得失作一番回顾总结,还是很有意义。
大邑、崇州两地区的学校有的是重新选址新建,有的是原址重建,也有的扩建。部分在城镇,大部分在乡村,造价有严格控制,如此集中的设计和修建,其实是在还长期乡镇学校建设的欠帐。由于投资有限,我们的目标是在造价控制下为广大乡镇孩子提供安全、实用的求学环境,在设计中确定了务实、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在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重点强调规划和功能,并在一定标准化模式基础上,力求做出特色,并重点打造了一批学校。
设计一开始,由代建方兴蓉公司、从事多年教学实践和学校建设工作的专家、当地教育局、学校校长、当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设计咨询公司一起组成了顾问团队,对设计进行全方位咨询。这应该是非常好的方式,来自各方的意见能保证设计更客观、理性、合符实际需求。由于受造价控制,结构安全又必须放到第一位,所以用于其它方面的费用相对有限。为此,首先必须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并进行了多次讨论;另外,针对每个学校的方案都要进行至少三轮汇报,所有参加单位一起讨论,每次都形成阶段成果。总平布局、功能划分、立面造型等都要以会议方式确定。
开始时设计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一是教育部门有许多来自实际的经验和要求,设计之前并没系统地传递给我们,在我们方案提出后才不断地了解到,然后根据要求不断地调整。有的意见开始不一定准确,要经过几次方案讨论会才达成一致意见:二是设计当初对成本控制考虑不多,而建设方更务实,以造价因素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比如任何建筑元素都要有功能上的作用,否则必须去掉,而且不能使用幕墙,外墙装饰只能采用涂料、面砖,石材只能用当地的。而我们的设计带有一定的理想化情节,提出的方案概念性强,有的很超前,与现有教学理念有差异,建设成本也会高,大家接受不了。后来经过几轮沟通总结后,我们调整了思路,设计力求把各家意见都综合了进去,更多地考虑成本、实际的需求和施工的便捷、可行,方案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认同,设计也比较顺利了。对这类项目的真正需求熟悉后,我们并不满足于被动的答题式的设计,渐渐也同时把我们更多的设计理念、想法反映到设计中去,最后说服建设方对一些重点学校采用了更有创意的设计。
规划上基本都遵循分区的原则,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并注重分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图1)。空间尺度是非常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对平行的两栋教学楼要求不低于30 m 的间距,而不接受规范25 m 的尺寸。校前区是重要集散空间,基本要求尺度不低于50 m 的双向开放空间。宿舍只在晚上使用,只要求规范的基本间距即可。
图1 大邑花水湾九年制学校总平面
学校的主体建筑要正对前区广场,形成大门的对景和校园的重心,以界定校前区的空间范围。如果有图书馆或体育馆也尽量放于前区广场附近,结合景观营造文化主题区,作为对外的形象宣传展示。学校的道路体系要非常清晰,特别是与绿化的界定要分明,尽量减少铺地,便于投资的控制。学校对机动车进入校区有限制,要求尽量停在校前区,避免对学生安全的威胁。设计中结合功能有意识地规划开放空间,如校前区、食堂、报告厅前广场等,以利于平时和紧急状态的集散和避难(图2)。
图2 大邑沙渠九年制学校总平面
对于大型的新建学校,引入轴线以建立秩序。但完全的中轴对称显得过于呆板,不会采用。院落空间是较常用的空间组织方式,能形成较好的归属感。但院落不能完全封闭,要错落灵动(图3)。结合楼梯间形成的校园至高点虽有高出实际需要二、三层的空间浪费,但校方和教育部门都认为可以接受。
图3 大邑安仁中学鸟瞰图(省优一等奖)
运动场设计可以较为灵活,如不能布置标准运动场,其它形式的也可以,但要保证南北向的60 m 或100 m 直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场不但在运动场附近布置,还可以在宿舍区布置,非常受学生欢迎。
教学区与生活区要求有必要的分隔,或用道路,或用绿化,或拉开距离。对于食堂的位置,更关注其与宿舍和教学区二者联系的方便,同时又要保持与教学楼的距离,避免饭菜的味道干扰教学。而主导风向对厨房油烟的影响在成都平原并不明显,不是设计的决定因素。宿舍要男女分开,要求形成单独的男女院落,并设院门,使每个院落安排一个管理员能看住宿舍的每一个出入口。男女宿舍要避免对视。
设计中要对校园的文化主题区进行规划,由于学校在后续建设的经验、经费上的不足,前期的有意识规划学校非常受欢迎,也基本按照设计实施。比如结合校前绿化、图书馆等的学习交流区,升旗台、宣传栏、教学楼附近的主题学习园区,教学区与生活区间形成的生活化的休闲活动区。
对新建学校是整体规划,上述设计要点容易实现。而对于加建的建筑,由于许多学校是逐步建成,规划上不尽完善,分区混乱、交通不合理,校园空间缺乏层次,因此利用这次设计机会对原不合理的格局进行优化就非常重要。我们对原学校以尊重现状,不作过大调整为前提,从建筑的布局到功能、道路体系到景观进行了通盘梳理,而不仅仅是简单设计一栋建筑了事。加建的建筑都尽量与现有建筑相组合,以留出更多的室外活动场所。建筑风格也与保留建筑相协调。
教学楼基本采用外廊的方式,有利于采光通风。对于行政办公或实验室使用不太频繁的教学用房也可采用内廊的方式,但要避免东西向。教学楼尽量用走廊连接在一起,保证风雨无阻。柱网开间大都采用6400 mm,正好一跨半一间教室,半跨作为老师办公室也非常合适,同时较小的柱跨能有效控制梁柱的尺寸,控制造价。楼梯总疏散宽度比规范都有放宽,开间至少3600 mm,避免下课时的拥挤。每间教室根据学校要求都设有一个阳台,用于储藏拖布等清洁用具,并预留上、下水,便于冲洗拖布。现在看来很有必要,既保持了教室的整洁,又为立面增加了造型元素。学校都要求设计了专门的教师卫生间,以保证师道尊严。
宿舍采用集中卫生间和盥洗间,从现在使用情况看不太合理,特别对女生,冬天晚上上卫生间容易感冒,夏天进出也不方便;集中的盥洗间水龙头虽按规范设计,但在早上几乎同时使用,还是明显不够,非常拥挤;洗衣服时也有同样情况;所以今后设计时还是应该每间配单独卫生间,并带淋浴设施,可以结合阳台设计,配两个洗手盆,洗手盆不放在卫生间里,放在阳台上,便于分开使用。集中卫生间采用水冲式大便槽,在整个白天宿舍无人的情况上定时冲水,非常浪费,如果设单独卫生间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每间宿舍都配有阳台,便于学生晾晒衣服,是很受欢迎的。
另外出于安全考虑,所有的阳台、外廊栏杆都不能做栏杆,要做实心栏板。
为了方便控制效果和今后管理,教学楼主要采用了三种建筑风格:现代、中式、欧式。
现代风格力求简洁,材料是面砖加涂料,由于学校的功能特点,外立面开窗较多,实墙少,体型较虚。我们在设计中利用栏板、楼梯间等各种要素进行体块组合,虚中求实,强调虚实对比和色彩的变化,如大邑晋原初级中学(图4)、崇州辰居路小学(图5)等。中式风格以川西为主,采用坡屋面的形式,加上山墙穿斗样式的划分,力求简洁的体现地域特色,如大邑沙渠九年制学校(图6)等。其中也有一些学校借鉴江南建筑形式,采用封火山墙的做法,以求变化,避免千篇一律。还有就是与大邑安仁古镇青砖灰瓦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安仁中学(图7、8)算是较为独特、细腻的传统形式。欧式风格主要采用了红砖会瓦的英伦风格和暖色调的地中海风格等,体现文化氛围和亲切的感受。如崇州实验小学(图9),崇庆中学(图10)等。
图4 大邑晋原中学
图5 崇州辰居路小学
图6 大邑沙渠九年制学校
图7 大邑安仁中学(省优一等奖)
图8 大邑安仁中学(省优一等奖)
图9 崇州实验小学
图10 崇庆中学
除特殊项目外,在确定材料时将外墙的材质、色调进行了适当的统一,类似的材质尽量采用一种外墙材料,有利于生产加工。最后采用了白、灰、黄、咖啡色等四种主要色调的涂料和面砖将大部分建筑统一起来。材料在不同的项目中穿插使用,由于环境位置的不同,最终并不觉得单调。
回顾这一次学校设计经历,感受颇多。这是一次类似于标准化的设计过程,是建设方应对巨大建设管理工作量提出的方式。施工可以标准化,管理可以标准化,建设标准可以标准化,但设计本身却很难完全标准化,还是必须要针对每个具体项目进行专门设计。只是在众多项目中,我们渐渐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通用要求,项目大都类似,遵照执行也看似标准了。各种限制各种要求,对设计者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也是设计的任务书,设计就是首先要满足这些要求为前提的。应该说这次体会最深的,就是设计从来不会天马行空,对学校的具体使用要求要充分了解掌握、对建设资源要精打细算,并在各方的限制中展现设计的智慧才是真正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