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东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并不是一种新的风格或者技术,只是一种新的设计理论,是对设计师设计意识的更新,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和延伸。其核心思想是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能力障碍者,只是他们的障碍程度不同;也就是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环境具有的能力不同,他们的能力受到所处的年龄段和身体健康程度以及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通用设计的中文译文有“普适性设计”、“万应设计”、“全民设计”、“全方位设计”或是“通用化设计”等,通用设计是使用较多的学术叫法,它是指无须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环境及通讯。它所传达的意思是:如何能被失能者使用,就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通用设计中心的创始人朗·麦斯(Ron Mace)最先将Universal 和Design 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这两个组合的单词目的就是用来描述一种“可以为所有人使用”的设计理念,根据其设计理念然后进一步提出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的概念:Universal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s to be usable by all people,to the greatest extent possible,without the need for adaptation or specialized design.
由于地铁的发展,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其高度的社会参与性以及人文化关怀的社会背景,使得人性化设计成为现在地铁的必然趋势。
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体所关注,这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也逐渐成为了全社会的意识而存在。这其中走在前面的是无障碍设计,但是人们已然发现无障碍设计的诸多缺陷,并发展以通用设计的理念取而代之。通用设计以其前瞻性和广泛性逐渐延伸到各类型的设计行业当中。地铁站的设计需要通用设计的导入,公众也要求更舒适的乘车环境。
乘客乘坐地铁的主要过程如图1 所示。
地铁的各功能空间组成也就是来满足该乘坐过程所提出的功能要求。这也就构成了地铁车站的各个功能要素,并延伸出各自区域的功能特点。
图1 乘客乘坐地铁基本过程
地铁站的构成要素有多种划分方式,在此以空间环境来划分,由室内和室外两个环境要素构成。室外空间环境构成主要是地铁站外域空间和地铁出入口空间,室内空间环境构成要素主要是地铁交通空间和地铁站厅空间、地铁站台空间以及辅助性的功能用房如图2 所示。
图2 地铁空间环境构成要素
图3为通用设计的设计对象金字塔。该金字塔从上到下总共8 层。
第一层为身体健康而且动作敏捷的人。这一层的人能活跃自由的跳动、攀爬以及携带重物。
第二层为体能一般的普通成年人。该层次的人也往往被作为设计的标准而存在。
第三层为孕妇和儿童。设计中他们常常被设计师所忽略。
第四层为正常的老年人和携带重物的人。这类人在生活中时常被设计师的“门槛”所阻挡,而存在诸多不便。
第五层为可步行走动的残疾人。这类人指视觉或听觉障碍者以及上肢残疾等等。
第六层为独立乘坐轮椅者。
第七层为在公共环境中需要借助他人帮助实现自己的某些意愿的残疾人。
第八层为更严重的残疾人士,需要多人帮助才能完成自己的意愿。
图3 通用设计对象金字塔
从通用设计的概念中不难看出,其设计出发点是从第一层逐级往上的设计方法。从一般的设计对象入手,兼顾各层次人群的需要,以最多的设计覆盖为目的,把所有的设计对象看作同类型的人,只不过处在不同生理阶段。相对于无障碍设计的特殊分离设计,其一开始就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要而做设计,是截然相反的设计方法,这也正是两种设计方法的区别所在。
然而,我们不能说,当一个建筑师按照通用设计的方法设计一幢建筑物,就将能满足所有可能的使用者的需求。通用设计是理想化的追求,是追求美好的事物的方式方法。由于人群生理特征的复杂性,不可能有能完美地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建筑物或者产品,通用设计的现实性只是追求一种最大限度的平衡。作为设计师可以做也应该做的是,在设计初期就提出设计的工作前提:地铁车站的使用者,无论哪类层次的对象人群,都要被当作身体正常的人来对待;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和儿童都需要公平的待遇,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他们没有不正常,这只是一种特殊的“和而不同”的概念。同时,也没有了这样的想法:为了让残疾人能乘坐地铁,按照残疾人的设计标准将他们归为特殊的一类,以一种附加的特殊手段实现他们乘坐地铁的目的。这其中的建筑实例比如电梯、自动门,最初也只是为了普通人的方便需要而设置,可这又恰好极大地方便了行动不便或者有障碍的人士。
从现行的通用设计概念比较分析,目前通用设计的操作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无差别设计。也就是为所有人都提供相同的选择。这种做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也能体现公平合理的民主原则。实践当中则是以行动能力最弱的人群为基准进行设计(比如轮椅的使用者),同时兼顾通用设计对象金字塔的其他人群使用。例如,在出入口的地方均不用台阶的方式处理高差问题,全部改用坡道,这样使得特殊人群能方便的使用,正常人也从中获取方便。但可以明确以下宗旨:首先是这样的设计能给所有的人都带来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不然就违背了通用设计的原则。
(2)提供多种选择,方便不同群体、不同能力的人。既然无差别设计在实际中很难满足所有的使用对象,那么就以使用对象人群最多的人为基准,给其他人群以另外的辅助手段。这也是克服通用设计理想化特征的现实折中手段。这也类似于无障碍设计的方式。但是无障碍设计的面向对象过窄,很多群体被其遗漏,比如孕妇、带小孩儿出行的家长、携重物的人等,而且在设计的前提也有明显的区别。所有以多种选择方式为前提的出发点,如果能完全符合各类既定使用对象的需要,则是合理而又可行的操作方法。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象的划分问题,不能一味的细分使用对象,要有规律性的总结归纳;不然会延伸出种类过于繁多的选择方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成本和使用的复杂度,也缺乏可行性。
由此看来,通用设计的实现也并非易事。要达到通用的效果,要对使用的人群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要以上两种操作方法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才能让设计达到其目的。
通过第二节对地铁站组成要素和功能特点的分析,结合图1 对乘车过程的解读,两者相互结合,从而找到地铁站中各部分需要关注的设计内容。
出入口空间:包括入口的形式(台阶以及坡道)、入口的宽度尺寸、扶手的尺寸和规格、平台与雨棚、站外接驳等。
水平交通:各类通道的尺寸、小高差的处理方式、水平输送带的设置。
垂直交通:台阶与楼梯的设置、扶手的尺寸与类型、电梯的位置和数量、平台升降机的设置、自动扶梯及输送带的设置。
站厅空间:购票区的位置和大小、安检区的位置设置和形式、检票区的设置宽度和形式、辅助服务区的设置。
站台空间:站台的尺寸、地面的铺装、屏蔽门的设置、辅助设施的设置。
以上的各条还要兼顾满足疏散要求。
辅助功能设施:厕所的设置、各功能区域的标识设计、材料的使用、地面铺装以及墙面的装饰、颜色的选取等。
通用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其产生和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地铁站作为新时代城市现代化的产物和城市迈向新起点的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设计迄今为止有过很多种设计方法和理论模式,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有着时代给予的特征。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消费观念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人性化的关怀。
[1]董玉香.俄罗斯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J].建筑学报,2004(11):79-81
[2]曹阳.通用设计的方法与应用[J].河南社会科学,2004(7)
[3]周丽霞.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J].装饰,2007(3)
[4]贾洪梅.国内当前地铁车站室内环境设计的方法及发展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6
[5]王聪.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