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学,曹龙滨,牛有江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四川双流,610225)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坝址位于庆大河河口以下约1.8km河段上,控制流域面积6.57万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663m3/s,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865m,相应库容101.54亿m3,调节库容65.6亿m3,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电站总装机容量27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10.59亿kW·h。
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建于两河口水电站坝址下游约3km的左下沟缓坡地。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为210t/h,满足混凝土总量约50万m3,浇筑高峰期月平均强度约3.2万m3的要求。系统的生产废水主要是净化骨料所需冲洗用水、除尘所需的雾化用水以及其它辅助生产用水,废水总量约150~190t/h。
根据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系统成品骨料的生产能力进行分析,每生产1t成品骨料大约消耗0.5~0.8m3水,计入生产过程中水的损耗,系统废水处理量约为190 m3/h。
通过对生产废水现场取样分析,生产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约为180000 mg/L,故系统废水处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根据两河口水电站工程相关技术要求,废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悬浮物浓度应≤200mg/L,回收后的废水全部回用至骨料系统。
因骨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泥砂含量较高,结合类似工程实例并综合考虑场地限制及出水水质要求等实际情况,废水处理主要采取物理化学处理法——混凝法,然后经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二级沉淀后,流至清水池内,最后由清水泵将处理后的废水引至高位水池系统循环利用。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加工系统采用半湿法生产,废水中含砂量较高,造成砂料流失严重。而流失砂料的主要成分为细粒料和石粉,故回收砂料可最大限度地回收废水中的细粒料和石粉,以用于回掺细骨料,提高成品砂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可降低下一阶段的废水处理工作量,减少相应的投资。
本着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系统选用1台XLCS2000砂水分离器,该设备单台处理水量200L/s;搬运能力6m3/h,功率1.5kW,转速5.5r/min。其工作原理为:砂水混合液从分离器一端顶部输入水箱,混合液中较大砂粒将沉积于底部,在螺旋的推动下,砂粒沿斜的U型槽底提升,离开液面后继续推移一段距离,在砂粒充分脱水后经螺旋输送机将砂输送至原系统胶带输送机,并与原系统成品砂混合后进入成品料仓。与砂分离后的水则从溢流口流入渠道,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该设备投入使用后,砂分离率较高,可分离出粒径较大的颗粒,且采用螺旋输送方式,设备便于维护,取得了理想效果。
废水经砂水分离器进入污水池进行二次沉淀之前,采用加药絮凝法对废水中的污泥进行预处理。即向废水中投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将废水中各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破坏,在水力条件下,通过胶粒间相互碰撞和聚焦,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絮状物质。PAC由设立在污水处理厂的加药间拌制。加药间最大投加量30mg/L,投加浓度为8%,内设溶液池2个,每个溶液池各安置搅拌机1台,采用计量泵对药剂量进行计量。
受骨料系统料源影响,废水中含泥量较大,废水经砂水分离器处理后,污泥含量仍然较高,采取何种方法处理废水污泥,成为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通过参考近年来国内污水处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采用二级沉淀法。即设置4座平流沉淀池(分2组,每组2座)、1座斜管沉淀池对废水进行二次沉淀。沉淀池布置见图2。
图2 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厂房结构布置
平流沉淀池是本系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关键的一个工艺单元。污水处理系统设置1#、2#、3#、4#共4座平流沉淀池(分2组,每组2座),单池尺寸13m×7m×4.5m,有效池深4m。池底部设置储砂梯形槽,槽内设置穿孔排泥管2根(管径为DN200,两管外壁间距为0.3m,末端用盲板封堵)。经砂水分离器预处理的废水进入平流沉淀池,废水内的污泥已凝聚为絮状悬浮颗粒,因其与水存在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絮凝沉降,其沉降速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加快,且大颗粒逐渐追上小颗粒发生碰撞,最后凝聚于池底完成沉淀。沉淀后的处理水进入斜管沉淀池进行二级沉淀,池底污泥通过渣浆泵经DN200穿孔排泥管进入脱水车间进行脱水处理。废水经过平流沉淀池后,近95%的污泥已去除,此时废水含干泥量约为0.27t/h,容积约为0.15m3/h。
废水经平流沉淀池处理后,剩余污泥进入斜管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斜管沉淀池尺寸13×7×4.5m,斜管内径φ30mm,斜长1m,倾角60°,共75m2,单池处理能力190m3/h。池底布置穿孔集水槽,孔口直径20mm,单侧开孔21个,均匀布置。出水槽宽度1m,槽高为1.0m。
斜管沉淀池利用浅池理论原理,通过降低池深,增加池内水平流速的原理去除水中悬浮颗粒。本系统斜管沉淀池采用设置在池两端的XHX-13行走式泵吸吸泥机,对底泥进行抽取。其主要结构由行走工作桥、刮臂、刮泥板、传动装置组成。当废水由进水口进入斜管沉淀池后,废水内的悬浮颗粒仍靠重力作用在池内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完成沉淀。此时启动吸泥泵,使吸泥机沿设置在沉淀池宽度方向上的轨道向前行走,池底污泥经吸泥喇叭口收集排入污泥沟,吸泥机动行至沉淀池的另一端,当机上的行程开关碰撞到轨道上的限位板后,吸泥机反向行驶,继续工作,完成池底底泥抽取并将底泥回流至平流沉淀池,如此反复进行。沉淀后的处理水由出水槽进入清水池,最后由清水泵抽至回位水池回收利用。
另外,为了运行管理方便和节约运行成本,在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架设一条管线,废水经平流沉淀池初级沉淀后,出水若满足回用水标准,可以直接将其输送至清水池储备;出水水质较差时,关闭该管道,使处理水进入斜管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处理,再进入清水池储备。同时,斜管填料容易堵塞,须定期根据出水水质情况彻底清理池内淤泥。斜管沉淀池在彻底清理池内淤泥时,利用平流池与清水池相连管线,确保废水处理厂的连续运行。
此工艺主要对由渣浆泵吸收的平流沉淀池底泥进行脱水处理,其产生的泥饼经水平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污泥池,最后装自卸车运至3#渣场。本系统采用ZNDY型带式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共分为泥浆浓缩、脱水两步施工工艺。具体如下:
泥浆浓缩仍然采用混凝法。即向泥浆内投放稀释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使之与污泥发生化学反应,并根据污泥性能调节絮凝剂和污泥的混合比,使污泥达到最佳的凝聚状态。絮凝剂PAM加药装置根据所需药剂浓度在配药箱内配制,经过搅拌箱搅拌均匀后投入加药箱,最后由加药泵将药剂投入至凝聚搅拌筒内,与泥浆进行浓缩。本废水处理系统聚丙烯胺投加量,每吨干泥0.3kg,调制浓度为0.2~0.3%。
泥浆浓缩后进入ZNDY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其工作原理为:在快速排水机构的作用下,泥浆内大量的水快速通过网带滤除,然后经卸污装置至脱水机重力脱水段。在重力作用下,泥浆内大部分游离水通过网带滤除,随着网带的动行,污泥被夹在两条滤带之间的“楔”形挤压段,污泥在“楔”型挤压段中一方面得到平整,另一方面受到轻度挤压开始进行预压脱水。接着进入“S”形压力脱水段被上、下两层滤带中间若干个由大到小的辊筒反复挤压、剪切,逐步脱水而形成滤饼,而后滤饼通过卸料装置从滤带上剥离,最后用0.6MPa的清水对各滤带进行清洗,以达到滤带再生的目的,泥浆脱水工作结束。ZNDY型带式压滤机结构见图3。
图3 ZNDY型带式压滤机结构
污泥脱水处理系统每天可处理由平流沉淀池产生的污泥浆530m3,处理能力可达到40m3/h。其出水浓度SS≤200mg/L,完全满足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系统废水处理水质要求。
两河口水电站在人工骨料废水处理系统建成投产后,每天运转12h,可处理2280m3生产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回送至砂石骨料系统重新利用,达到了施工废水零排放的目的,得到了业主、监理工程师及环保局的一致好评。
两河口水电站在人工骨料废水处理方面虽取得成功,但系统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污水处理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已逐步增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方法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究,总结出一套投资少、废水处理效果好的科学、先进的设计方案,以达到废水“零”排放、环境“零污染”的目的。
〔1〕王良均,吴孟周.污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实例.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