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对新生代青年农民生活模式演变的影响

2012-06-27 06:47王运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生代网民农民

曾 瑞,王运兰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当大家说到“农民”时,首先认为农民就是从事农业活动的职业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农民逐渐过渡为是一种社会身份或生存形式,甚至更深入为文化底蕴或心理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后面这些涵义就越显得比“农民”一词的职业涵义重要。我国法律界和政策制定的决策者又在认定农民时用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办法,即户籍标准。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后,我国形成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农民。在我国国情下,不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称为“农民”,就是许多早已脱离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也可以看作是“新生代农民”。

新生代青年农民大多为“80”或“90”后,较之父辈传统农民在社会认知、接受教育程度、个人理想实现以及人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渴望融入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青年农民的文化水平、接受新概念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都得到普遍提升。与此同时,全球正处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化高速阶段,青年农民在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量与城市居民、甚至发达国家居民几乎是同步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互联网正迅速成为新生代农民与世界交互的主要途径,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新生代农民生活模式的变化。

一、生活方式相关概念

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除这一规范表述外,亦有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使用生活方式概念的:(1)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这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含义,相对来说前者则为广义概念。(2)仅指个人由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相当于生活风格的概念。

从生活方式的概念来看,生活方式可以按照主体、领域、社会环境、时期特点和经济形态来分类。主体分类:自然人是以群体生活方式来构成社会的,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职业集团,以至家庭生活方式等庞大体系。个人生活方式从心理特征、价值取向、交往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角度可分为:内向型生活方式和外向型生活方式;奋发型生活方式和颓废型生活方式;自立型生活方式和依附型生活方式;进步的生活方式和守旧的生活方式,等等。某一社会、群体、个人生活方式是该社会中生活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表现形态。领域分类:划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宗教生活方式等。社会环境分类:分为城市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两大类。时期特点分类:分为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形式分类:分为自然经济生活方式、商品经济生活方式。我们主要从社会领域和经济形态分类方面探讨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所产生的影响。[1]

二、解构网络对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农村推广和应用情况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2011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从总体上观察,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主要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也有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等因素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2011年有26.8%的城镇网民表示“自己是外出打工、学习或经商农村户籍人员”,[3]实际农村户籍网民已达到52.3%,这一比例和城镇网民数量基本持平。从网民年龄段观察,其中30-39岁人群占比达到25.7%,20-29岁网民比例为29.8%,10 - 19 岁网民比例 26.7%。[4]新生代农村青年在农村网民的比例占有绝大多数,也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人群。因此,在大力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条件的同时,提升新生代农民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也是加快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5]

(二)义乌农村为例分析网络对当地青年生活方式产生的变化

浙江义乌地处浙江中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以城带农”的新农村建设非常具有特色,农村信息化水平在浙江省处于中上水平。以浙江省义乌农村为调查样本,具有典型代表性。2010年,义乌农村家庭固定电话的占有率已达70%以上。相比于2009年,每百户固定电话占有率增加了3.8台,互联网接入的基本平台条件已较为完善。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普遍代表性,我们选取义乌市经济中等水平的义亭镇为数据观测区,而将义亭镇中农村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山景村作为评测数据统计区,截止2010年底,通过走访调查义乌市义亭镇山景村信息化水平,该村的各类计算机拥有数量已达到28台/百户,低于城镇计算机拥有数量52.1台/百户。但是相对于2011年,拥有计算机数量增加1.3台/百户,而计算机是互联网接入的要素终端。山景村农村居民28台/百户的覆盖面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为全面实现农村互联网接入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由此得出,义亭镇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应该都处于较高水平。

我们采用随机筛选方式,选取义亭镇山景村200位新生代农村青年作为基础样本数据观察点,发放有效问卷200份,收回200份。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全部都使用过或接触过互联网,网民占总体样本的100%,男生人数较之女生人数稍多,其中,男性124,占62%。在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上如图1所示,52.4%为高中学历,22.1%大专及以上学历,23.2%为初中学历,2.3%为小学学历,可见,在农村使用互联网的人群集中在中高学历群体中,主要这部分青年农民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 力,并有强烈的通过互联网与外界交流的需求。

图1 被调查农村青年网民学历情况分布图

我们对山景村农村青年的调查,从反映现实生活改变的具体情况直接着手。将涉及到新生代农村青年通过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生活、休闲生活、社交生活等的变化情况,把调查表分为4个评测面一共12个评测项目,得到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山景村农村青年网民生活方式变化评测统计表

评测表中12个分项目中有7个分项正面评价超过50%,其中,休闲方式多样化、便捷获取时事政治、生活社交等评测项超过80%,由此可见,互联网对新生代青年农民生活方式变化过程是十分明显的。具体影响包括:

1)提高了新生代青年农民社交能力

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互动是以角色系统为基础的。每个人都要根据社会的角色要求,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按照角色规范去演绎自己的人生历程。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角色已衍生出网络虚拟角色,在网络社区中,角色的阶层、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属性被弱化,更加有助于实现更多社会角色互动交流。新生代青年农民交往基本上停留在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前提的社交圈,交往形式主要以面对面交流、书信或小范围聚会为主。通过互联网打破原有空间、时间等社交条件制约,实现交往手段的多样性,如通过Email、QQ等即时通讯工具,在线音频、视频交流等方式。青年农民基于互联网这个高效信息交互手段,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更能凸显出人与人平等交往的主动性,通过网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与千万网友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使他们的社交属性得以大范围延伸,从而创造出对新生代农民具有吸引力的全新社交模式弥补了传统社交模式的不足,拓宽了青年农民的视野,社交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改变了新生代青年农民的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与消费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消费方式的形成及变化,要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而且也受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消费者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商品经济中,消费者为什么购买,购买什么,怎样购买等,除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外,还受消费者本身的个性、情感、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消费过程是消费者主观与消费对象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消费方式的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方式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全部行为的总和。传统农村消费方式相对落后,以面对面货币和商品交换方式为主,消费过程主要使用现金,其他如支票或信用卡的使用率极低。消费场所也仅限于周边集市、农贸市场和小超市,消费距离和商品种类也非常有限。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推广,网络购物已悄然改变了青年农民的生活,通过网络交易来获得物美价廉商品的人正逐年增多。仅淘宝网C2C个人网络贸易和Tmall B2C网店总数就高达274万多家,大部分中低档商品的网店价格比实体店面价格低至五折以上,高档商品价格甚至折扣更低,有些商品在实体店面销售上千元,而在网络上销售只需二三百元。而迅速崛起的网络团购消费模式,在价格上优势更加明显。在质量上保证的情况下,网购价格优势极大地吸引了收入水平不高青年农民,也更容易被接受,从某种程度上,青年农民的消费方式正随着网络和物流业飞速发展正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三、结束语

互联网对新生代青年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改变,同时也存在负面的改变。对义乌农村样本数据的调研和评测,结果反映了互联网对青年农民政治生活、休闲生活和社交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积极影响,提高新生代青年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2-01-16)[2012-06-08].http://tech.qq.com/zt2012/CNNIC29.

[2]生活方式[EB/OL].[2012 -07 -21].http://baike.baidu.com/view/68335.htm.

[3]冯梅.信息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73.

[4]刘世洪.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村信息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1.

[5]梓茎.全球农业信息化发展特点、趋势和经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10.

猜你喜欢
新生代网民农民
“新生代”学数学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