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东
(浙江普陀广播电视台,浙江 普陀 316100)
“信息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两化融合”将深度推进并已经开始泛指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融合,社会经济各领域都将实现信息化。基于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而下一代广电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NGB)的主要任务正好与此高度契合,即使我国广播电视网成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但如何实现NGB的信息化,广电总局早就从战略高度提出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模拟向数字、单向向双向、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五大转变方向。笔者认为,这五大转变具有内在严密的逻辑关联,顺序不可颠倒:1)“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是NGB的最终面貌,它使得NGB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实现了NGB成为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目标;2)而要实现“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就必须首先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与双向化,数字化除了本身直接促进信息化(如电视广播节目数大大增多)之外,也有较大的间接促进作用(如数字化之后,部分频谱资源被释放,双向化得以深度推进),又考虑到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双向化”,因此,下文将只提及双向化;3)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目前全国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所开展的业务仍以传统电视广播为主,估计全国有线电视网的双向覆盖率仅约30%,双向渗透率仅约6%,宽带接入率仅约2.67%,双向交互业务仍处于试验阶段,全国的双向业务开通率目前不足2%[1]。其中之因,业界一直都在讨论,比如业界认为之所以我国成功应用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DOC⁃SIS®)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很少,是由于其技术太复杂,对基础网络质量要求很高,单位带宽成本很高,国外公司垄断等。而EoC(此处特指目前为主流的有源调制型EoC)虽然技术简单,对基础网络质量要求不太高、成本较低,但无统一标准、技术众多、厂商林立、互通性差等,因而无法规模部署。但笔者认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线电视网络条块分割,资源极其分散,网络实体多,各实体的规模又小,就使得有线运营商长期不具备市场主导能力,从而造成接入网市场自发形成,有线运营商被动考量、接受,缺乏统一接入网技术的力量,无法与大的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法大量开发可盈利的增值业务,极其缺乏网络双向化改造的内在动力等。因此,“双向化”真正良性发展的唯一基础就在于省网整合。
NGB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一个战略组成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是实现NGB信息化的首要前提,网络整合是快速、规模双向化的唯一保证。可见,网络整合是重中之重。2011年10月18日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高度,提出“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目前,已有25个省网基本完成整合,国网公司的组建方案已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并将在今年抓紧建设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加快新业务的部署。正是在网络整合已取得较大进展的势头之下,《2012年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加快推进有线电视双向化进程、继续提高三网融合业务的承载能力。
综上,笔者认为,接下来省网将加速整合,而这将直接大力促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加速。然而,省网整合后,双向化改造的最大难点在于大/超大规模接入网的建设、运维,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下文将尝试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这里主要涉及到目前业界正在讨论的有线电视网络是仅采用“光纤”还是用“光纤+同轴”媒质来进行双向化改造的问题。绝大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光纤+同轴”仅是一种过渡方案,最终将大规模、甚至完全建设全光接入网。而笔者经过思考与论证,认为宜将“光纤+同轴”定位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长久、甚至永久的主流接入媒质,主要原因如下。
2.1.1 “光纤+同轴”完全满足未来的入
户接入带宽需求
1)“光纤+同轴”的界定
在光纤段,我国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光传输改造技术的主流选择是EPON(目前采用1G-EPON),而EPON本身又在不断发展(如IEEE P1904.1将实现EP⁃ON的上层互通),具有长久使用的潜力,因此这里的“光纤”指的是承载EPON(包括 1G-EPON、10G-EPON、延 伸 型1G-EPON、延伸型10G-EPON)技术。
“同轴”既包括同轴电缆,又包括同轴段的各种有源和/或无源器件,但在本文中特指前者。目前我国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用户接入改造技术主要采用DOCSIS®、亚广义EoC(包括主要在新建区域采用的基于五类线的LAN和主要在老旧区域采用的基于同轴电缆的有源调制型EoC)。中心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多数在过去几年里已大规模地采用DOC⁃SIS®标准成功进行了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以及部分中心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规划采用亚广义Eo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亚广义EoC是用户接入改造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进一步地,目前基于同轴的有源调制型EoC已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且正在快速发展,从长远看,同轴是有线电视网络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有源调制型EoC将取得长足进展,届时,在两种亚广义EoC技术中,有源调制型EoC将比基于五类线的LAN更有优势。目前普陀有线就已规划不在新建区域部署基于五类线的LAN。因此,综上,这里的“同轴”指的是承载有源调制型EoC技术,下文的EoC就特指有源调制型EoC。
2)EPON+EoC完全能满足未来的入户接入带宽需求
多数人盲目、定性地认为EoC必须要能够提供很大的吞吐量以支持每用户的几十甚至上百兆比特每秒的接入速率。而笔者认为,NGB的技术发展应以业务为驱动,并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考量EoC技术,省网整合后,宜以“考虑地区差异,注重投资效益”为原则,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特定时期内的业务模式规划,并适时、动态地调整。为讨论方便,并切合本小节的主题,下文就将提出一种未来NGB的典型业务模型。另外,还要注意EPON+EoC整个双向接入网的带宽端到端问题。基于上述,下文进行相关的定量探讨。
未来NGB接入网典型的双向业务模型为每户“VOD(包括高标清VOD)+4 Mbit/s上网+1路语音电话+1路点对点视频通信+其他增值业务”(目前的VOD一般以IP+QAM实现,而这里考虑的是未来通过双向交互通道来实现),接入带宽为每户22.2 Mbit/s,入户平均带宽3.12 Mbit/s(考虑各业务的渗透率、并发率等实际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设平均每个EPON(包括延伸型EPON,下同)接口所能容纳用户数为n(n∈N*)。
表1 NGB未来典型家庭业务模型
单个EPON接口可用带宽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单个EPON接口可用带宽
采用1G-EPON技术,单个EPON接口可容纳314户用户,而若采用10G-EP⁃ON技术,则可容纳2660户。单个EPON接口内各光终端设备(Optical Network Unit,ONU)接入的用户数均匀分布时,设各ONU所能容纳的用户数为n1(n1∈N*,且n1≤n),其取值如表3所示。
表3 单个ONU可容纳的用户数
NGB最终将发展到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数50个以内,此处以每个光节点部署1台同轴线路局端设备(Coaxial Line Terminal,CLT)、平均覆盖 50户计算。则根据表4,未来即使仍采用1G-EPON(包括延伸型1G-EPON),选用1∶4分光比可满足要求,此时需要50×3.12 Mbit/s=156 Mbit/s级别实际吞吐量的EoC。《面向NGB的EoC需求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要求,链路衰减值在10~65 dB范围内时,实际吞吐量应达到理论值的90%。CLT覆盖50户时,根据工程经验,低、高频EoC的链路衰减值均能满足上述要求,则EoC的理论吞吐量应达到156 Mbit/s÷90%≈173 Mbit/s,目前的部分EoC已能满足。而新一代EoC还可超过1 Gbit/s的速率,如EPoC可达10 Gbit/s,而且还能保证各种业务在同轴段的QoS指标。
当然,以后采用哪种EPON、何种分光比、在光节点是否使用多个CLT叠加覆盖等问题需要根据网改成本、投资效益、网络扁平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综上,承载EPON+EoC的“光纤+同轴”完全满足未来的入户接入带宽需求。
2.1.2 普遍以光纤为用户接入介质,规模推广FTTH既不现实、更无必要
1)用户普遍的带宽需求较低。
上文分析,EPON+EoC完全可满足用户未来的接入带宽需求。目前电信企业也只是在城市新建区域大规模部署FTTH,而且其FTTH提供的入户带宽也是建立在用户普遍带宽需求预测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从其FTTH组网策略上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总分光比设置为1∶64及以上,光功率受限或需提供高带宽业务时,总分光比可以采用1∶32及以下,则每户的入户带宽均值分别如表4、表5所示,此处考虑了中电信在PON上开展了100套标清及10套高清IPTV业务,组播复制点设置于PON局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共占用420 Mbit/s带宽,可见并不比有线电视网络的EPON+EoC占优势。
表4 GPON FTTH每户接入带宽均值
表5 1G-EPON FTTH每户接入带宽均值
综上,从用户普遍的接入带宽需求而言,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没有必要大规模建设全光接入网,以EPON+EoC为主流才应是现实的选择。
2)FTTH目前的性价比极低。
首先是改造投资的成本将很高。欧洲FTTH委员会于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公布了FTTH建设中每户分摊成本与家庭覆盖率的关系曲线[2](见图1),可见在覆盖率约为60%时的FTTH改造成本最低。而不同于用同轴电缆可以做到100%入户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纤由于外部竞争(三大电信运营商的FTTH、智能电网的PFTTH)的存在,不可能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专家预测最高只能做到20%覆盖,则对应图1,用FTTH改造的投资成本很高。
其次是投资的回收周期将很长。专门从事通信领域的市场研究与咨询的扬基集团对全球20个建有下一代接入网的运营商的调研发现,FTTH网络的投资回收年限与业务的渗透率及ARPU值有关,而且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业务渗透率[3],相关曲线见图2。这里假设有线电视网络的FTTH能做到20%的覆盖率,以后将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各大运营商都会开展同种形态的多业务,而且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营销能力又较强(相比于有线运营商),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广电FTTH所提供业务的用户能达到50%的覆盖率就已是一个很高的比例,此时广电FTTH的业务渗透率最大值为0.2×0.5=0.1,则从图2看来,投资回收的周期是很长的。
3)目前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补性资产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FTTH。
完成省网整合后的初期,包括大/超大规模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管理能力、业务营销能力、用户高质量服务能力、与厂商及业务提供商的战略联盟等在内的有线电视网络的各种配套资产明显亟待提高,而上述互补性资产正是规模建设FTTH的内在驱动力量。
4)目前FTTH技术并未成熟。
由于基于xPON的FTTH是一种接入网技术,而接入网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因此xPON无源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ODN网络的产品、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仍缺乏统一标准。
5)同轴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实际测试表明,在3000 MHz以下,同轴电缆的频率衰减特性及反射损耗等均符合理论值,即在1000~3000 MHz以内,同轴电缆的衰减常数仍为以1/2为指数的幂函数(还含有1个常数项),以普陀有线网所用同轴电缆为例,衰减曲线如图3所示。目前同轴信道的调制效率可达到10(bit·s-1·Hz-1),因此总的带宽可达30 Gbit/s,这就使得最后100 m(覆盖50个以内用户)同轴EoC应用场景下的带宽资源在相当长时期内足以抗衡电信的FTTH。而且基于同轴的新技术EPoC[4]、AMP等也在快速进步。另外,目前国外的同轴电缆可承载的最高频率已经达到4.3 GHz,国内产品也正在向超高频发展。综上,笔者认为当下及未来应以同轴相关技术为主流进行双向化改造。
6)小部分应用场景才适宜以FTTH接入
以别墅区为代表的用户分散居住且有较高消费能力,针对这种应用场景,笔者认为应以FTTH来做双向改造,因为在这种应用场景中,FTTH的覆盖率可以做到很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别墅房产开发商要求有线运营商做到FTTH),而且相比于EoC有性价比优势。普陀有线目前就正在试点。因此建议省网整合后,规划全省的新建别墅小区均以FTTH的方式进行双向化改造,并抓紧制定统一的规划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等。
上文述及省网整合后,有线电视网络宜以“光纤+同轴”为主流接入介质、以EPON+EoC为主流技术方案来进行双向化改造。但目前可用于同轴段双向化改造的技术种类多,EoC当前并无统一标准,新兴EoC技术又不断涌现,这就增大了有线运营商在技术选择上的难度。
笔者认为,省网整合后,宜抓紧规模部署目前几种主流的技术,并积极关注而且主导新兴EoC技术的发展。
2.2.1 规模部署目前的同轴段双向化改造技术
EoC技术的选择,不能只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性问题,否则就会容易追求最先进的技术,但事实上,技术总是会存在不如人意之处,于是就会导致始终选不定技术,从而失去了解决已有EoC技术所存在问题的机遇,并丧失了占领宽带接入市场的大好时机,尤其是在目前有线电视网络面临非常严峻的竞争形势之下。因此,宜积极利用已有EoC技术进行规模化双向改造,主流EoC已可支撑现阶段的业务应用。虽然目前的EoC种类多,给技术选择带来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种类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最终选择的就一定是最适合本地网络实际情况的技术。由于各地网络历史资产、原有技术体系、员工技术水平等情况各异,再考虑各种技术的性价比,宜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同轴接入技术,而不宜强求全省统一。
1)同轴的低频段与高频段均可用于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
目前有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有线运营商开始认为高频EoC比低频EoC更好,对此笔者认为这其中既与某些高频EoC厂商的宣传引导有关,更与有线运营商自身的盲目有关。运营商应该仔细考量,并作出现实选择,低频与高频EoC均可选择用于规模部署,适合自己网络的实际情况就行。
(1)EoC对模拟带宽需求不大,同轴的低、高频段均能满足
上文测算出满足未来NGB入户带宽需求的EoC的理论吞吐量约为174 Mbit/s。白皮书要求EoC的MAC层频谱利用率至少应为4(bit·s-1·Hz-1),则需有效的物理带宽为 173 Mbit/s÷4(bit·s-1·Hz-1)=43.3 MHz。《白皮书》又要求EoC的单信道40 dB带宽为8 MHz,且频谱资源利用率至少为80%,则需要的模拟频道个数为43.5 MHz÷(8 MHz×80%)≈7个,即需要占用7×8 MHz=56 MHz的物理频谱资源即可满足EoC的174 Mbit/s理论吞吐量要求。可见,若以65 MHz作为低频段的最高频点,则低频段(5~65 MHz,甚至7.5~65 MHz)能够满足上述需求。低频段最高频点将来可向100 MHz甚至200 MHz扩展,而且可以双模或信道绑定方式共存,目前的高性能同轴接入技术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HINOC)与EPoC就同时兼顾了低、高频段应用。
(2)几种主流低、高频EoC技术仍在不断进步
低频EoC:300 Mbit/s吞吐量的HP AV产品已投放市场;作为HPNA的后续发展,目前已有多款G.hn芯片,同轴环境中的吞吐量可达700 Mbit/s,预计今年会推出EoC产品。
高频EoC:目前已推出基于MoCA 1.1的EoC产品,吞吐量176 Mbit/s;基于802.11n的降频WiFi已投入实用(120 Mbit/s),预计今年将推出基于802.11ac的降频产品(240 Mbit/s)。
EPONoC系列的EoC技术可参考文献[4]。
(3)低、高频段的选择宜充分考虑本地网络同轴段实际的信道特征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同轴段的信道特征各异,但有以下共性。
对于同轴电缆,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认为“低频段衰减小,高频段衰减大”(见图4),而还应注意同轴电缆衰减常数的变化特征,以普陀有线现网应用的同轴电缆为例,其常温下各频点的衰减常数变化量曲线如图4所示,可见,对于任意型号的同轴电缆,其衰减特征为频率越低,衰减常数越小,衰减常数的变化量越大;频率越高,衰减常数越大,衰减常数的变化量越小。对于不同型号的同轴电缆,其衰减特征为同一频点下,型号越高,衰减常数越小,衰减常数的变化量越小;同一频点下,型号越低,衰减常数越大,衰减常数的变化量越大。上述特征就决定了高频EoC组网场景受限,仅适合用于光纤到楼、光纤到单元的同轴接入,甚至有的实际工程表明,高频EoC在光纤到楼场景中的应用性能也不佳,而低频EoC的组网场景则要广泛得多。
而对于分支器、分配器等无源器件,要尤其注意其质量问题,目前多数产品的带外高频段损耗特性较差,这是部署高频EoC时所面临的一个工程问题。
业内普遍的观点是高频段较之低频段的优势是频谱干净。但其实现实网络中,高频段同样也存在固定和移动通信干扰、无线固定及移动业务干扰、CDMA直放站干扰、数字电话基站的干扰、以及将来可能规模部署的超级WiFi干扰等。
2)同轴接入技术选择
技术选择策略上:(1)不宜继续部署无源EoC、窄带EoC。(2)已经规模部署DOCSIS的地方,宜继续利用好存量资产,并尽快扩大内置CM机顶盒的覆盖率与渗透率,以快速占领市场并摊薄前期的CMTS投资。同时关注C-DOCSIS,M-CMTS和DPoE等后期技术演进。(3)从目前情况来看,尚未部署DOCSIS的地方,笔者个人认为不宜采用这种技术来进行双向化改造。(4)C-DOCSIS完全是与现有EoC相竞争的产物,相比现有主流EoC在速率、QoS方面有优势,但失去了CMTS可以路由汇聚这一核心优势[4],而且其单位带宽成本要远高于现有的EoC。(5)EPON+LAN目前主要用于城市新建区域的有线双向化改造,但从长远看,EPON+EoC会更有优势,现在就已有运营商放弃了EPON+LAN网改模式。(6)HINOC估计今年开通试验局,进行技术可行性与实际性能的现网测试与验证[5],大规模推广还有待时日。(7)降频WiFi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频EoC技术,而且产品价格低、应用方案多。而另一种基于MoCA 1.0的高频EoC市场占有率较低,且其相比于其他EoC无明显技术优势,1.1版产品虽然增加了参数化QoS及吞吐量(以“包聚合”方式),但时延这个重要指标并没有得到改善[6]。(8)自从总局推荐之后,HP AV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同轴接入技术,多个省网都将其作为双向改造首选技术,而且在产业链共同努力下已部分解决互通问题。HP AV的主要芯片商QCA会将EPON的MAC及HP AV的PHY进行整合,并保留HP AV的MAC。另外,EPoC目前也在考虑是否要前向兼容HP AV。(9)同轴专用接入技术深入发展[4,7],性能更优。
2.2.2 呼吁积极关注并主导新兴EoC技术的发展
在双向网络建设改造中,我国有线运营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EPON+EoC接入网改造方案(总局于2007年3月就开始向全国推荐),目前国内网改普遍采用并受到国际同行关注。回顾起来,笔者认为我国的EoC截至目前一共经历了3.5代:第一代是无源EoC,第2代是基于家庭网络技术及无线接入技术移植的有源调制型EoC,但一直以来并未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产业链,对此,笔者在本文第1部分已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整合。然而目前全国“一省一网”格局已初步形成(内部优势),而且正好近期的EoC新技术又不断涌现(外部条件):第3代EoC—EPONoC[4],目前又发展出第3.5代EoC—EPoC[7],EP⁃oC也已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被IEEE列入标准制定计划,因此,有线运营商在省网整合之后就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走老路。
目前的双向网改造亟需探讨满足NGB需求的下一代EoC技术,而EPoC正好代表的是下一代HFC接入网的发展方向[7]。EPoC工作组目前就非常重视我国的情况,因此这是我国有线运营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一次大好时机。对于大多数有线运营商而言,宜改变旧有观念,与相关产业链结成战略同盟(这在省网整合后易于实现),抓住机遇,积极关注并参与EPoC标准化工作,增强我国EoC标准对于相关国际标准的影响力及引导力。可以组成以有线运营商、有实力的供应商、行业协会、国内外科研单位等为成分的EPoC产业联盟,争取早出产品,并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主导产品的互联互通。
美国有线运营商TWC、BHN等都对EPoC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如BHN现网部署的双向HFC与EPON分别开展不同的业务,于是就希望EPoC能够支持所有业务的开展(见表6)。而我国HFC接入网的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各地均有其实际情况,对于EoC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建议完成省网整合之后的有线运营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对于下一代HFC接入网的相关需求,并实时反映、参与EPoC相关工作。
表6 BHN希望EPoC能支持现网所有业务
省网整合之后,如何构建适应三网融合与市场竞争要求的有线电视网络服务体系是当前的重大课题之一。具体到EPON+EoC,上文已提及,EoC可以采用多种技术,而无必要统一标准,但要实现同种技术设备的互联互通。于是可预见的是,有线接入网将出现多个组网模式、多家厂商设备、多种终端形态、多种业务开展的局面,这使得物理网络繁杂、大大增加了大/超大规模运营下业务开通、故障诊断、网络维护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还应实现EPON+EoC在网管层面与业务层面的互联互通,这也是广电规模运营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
2.3.1 网管层面的互联互通及网管云
在大/超大规模的网络运营中,实现各供应商EPON+EoC网管系统解决方案的互联互通,对于有线运营商而言无疑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建议在省网整合之后,尽快制定EPON+EoC统一网管系统的标准:基于SNMP协议;制定兼容《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的MIB库;明确统一网管系统的总体要求及具体功能要求等。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若各地市、区县分公司自建网管系统,则随着已建网络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多厂家网管系统共存、网管服务器大大增多,这将使各地分公司的运维成本高、管理繁琐、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低等。对此笔者认为可进行集中运维,建设EPON+EoC的省级集中管理平台,而各地分公司只专门负责业务经营与现场维护。具体实现可采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网管云,并向供应商开放云平台的南向接口规范。
2.3.2 业务层面的互联互通
对接有线运营商的Cable BOSS及EPON+EoC统一网管系统即可实现业务层面的互联互通,因此规范、统一EPON+EoC统一网管系统的北向接口就很重要,以大大减小对接周期及工作量,并利于业务的快速部署。
2.3.3 其他
另外,在实现网管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还可统一业务开通各个阶段的配置需求、操作步骤、网络故障标准处理流程,用以为各地分公司EPON+EoC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同时,对常见的网络故障现象进行整理,定义每种故障现象的标准诊断流程,这样营业厅的客服人员在用户进行故障的电话申告时即可迅速排除故障,甚至用户自己登录有线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通过点击相关故障现象即可排障,从而可大大提高服务质量。
过去阻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规模进行的根本因素是网络资源过于分散,而省网整合完成后,必将加速进行。面对众多的可选技术,宜因地制宜,而不必强求各地统一,目前各主流EoC均可规模部署。有线运营商应主导同种EoC产品的互联互通,并在大/超大规模EPON+EoC的建设与运维中首要解决网管及业务的互联互通。同轴接入是战略发展方向,应抓住当下机遇,牢牢把握下一代HFC接入网技术与产业链的主导权。
[1]唐月,崔岩.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质量和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S1):94.
[2]FTTH Handbook[EB/OL].[2012-02-10].http://www.ftthcouncil.eu/EN/home/form⁃handbook.
[3]FTTH Business Guide[EB/OL].[2012-02-10].http://www.ftthcouncil.eu/EN/home/form-business-guide.
[4]李远东,姚永.EoC的发展—EPONoC[J].电视技术,2011,35(14):1-5.
[5]《广播与电视技术》编辑部.聚焦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技术HINOC[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39(1):25.
[6]毋宗良.高频EoC方案在解决中国EoC应用要求中的优点[C]//2011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中广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2011:31.
[7]李远东.下一代广电宽带接入网技术—EPoC[J].电视技术,2012,36(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