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心
某市的大超市“惊现”一款“十二年陈”的方便面,其包装上赫然打着“保质期”——自即日起到1998年2月28日,也就是说,它“出厂”已有十二年以上的“历史”了!于是虽然报刊疾呼“那还能吃吗”,尽管工商部门严令禁止,然而因为是“珍藏版”,仍然炙手可热,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
国人酷爱“老东西”,所以酒席上一瓶干红,说它是“陈年酒”,其“陈”之“年”,早超过了那片葡萄种下去的年代;所以家里面一张国画,说它是“文物”,其画作之时,甚至早过了那宣纸发明的年代。这倒也罢了。一所刚过百年校庆的大学,非要与两千二百年前汉武帝的“太学”与后来魏晋的“国子监”一脉相承,于是几乎要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学校。
当然中国人确有资格“倚老卖老”。然而这个地球上,比较“老”的,也不止中国一家。比如法兰西人,他们“卖老”,并认为法语才是文明的正宗,但法国人真的是“倚老”,你看巴黎的主城区,没有一栋房子是新的,你要造高楼大厦,玻璃幕墙,请你到新区去——他们认为“日新月异”不是本事,“一年一个样”也不敢苟同,“一百年不动摇”,不变,才是真功夫。可是中国人却不一样,喜欢处处“旧貌变新颜”,多少历史古城,崛起了摩天大楼,多少悠悠古迹,拦腰筑起了立交桥和索道?说中国人“倚老”,却不珍惜“老”,重在“卖老”,也许没有错。
话又说回来,中国人喜欢历史,酷爱“珍藏”,但“老东西”又有多少呢——便是那一包“十二年陈”的方便面,不是也有人说它是假的吗?其实这也不打紧,不是还有“高仿”吗——不久前有友人去某风景区,青山绿水白云清泉,但是还不够,还缺少一个“典故”。于是亲闻“一把手”对策划公司老总说,要攒个故事才好,老总一拍胸脯,说没问题,您要多久的?领导伸出两个手指,老总即刻领命——“那就两千年吧”。
呵,原来是这样一包“方便面”,原来是这样一件“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