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探险、人熊之战和北极光

2012-06-24 12:12竹叶心
幸福·少年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夫特极光北极熊

竹叶心

美国极地巴罗:

“冻疮”当厚礼

2005年12月,大学毕业不久的刘珊跟随导师道格拉斯·布夫特博士,以及他率领的探险队去了北极。她在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的地质学和社会人文学士学位,早就对北极圈里的生活向往已久,探险的梦笼罩着她在美国的每一天,这次终于有得偿所愿的机会,简直兴奋得夜不成眠了。

然而,踏上极地不到两小时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寒冷像瘟神似的吞噬着每个人,刘珊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被冻僵。在美国最北的小城巴罗,热情的主人吉米·克赫梅斯特把他们带进木屋,刘珊打尽了有生以来最多的喷嚏,她感冒了。第二天醒来手脚又麻又痒,吉米说,这是气温太低冻坏了,尽管来北极之前参加培训时也学过些基本的防寒知识,却没想过会如此严重。

听吉米讲,曾经有一个日本人来到北极,跟俄罗斯科技人员玩“极地足球赛”,因打得太投入,帽子都不知何时丢掉了,当他玩累了,跑进屋里喝水时,较高的室温使头发上的冰碴向脖颈滑落,他用手去扫,居然把整个耳朵打落在地。这简直太可怕了!

刘珊虽然渐渐地适应了北极的生活,可她和几个队员脸上手上长满冻疮,活像个大熊掌,临睡前她主动帮助大家用雪搓冻疮,还轻笑着说:“这‘疮呀,全当是北极带给大家的福利吧。痛并快乐着,每一天,每个人,开心就好!”

颇感遗憾的是,当时,北极圈里正处在极夜环境中,每天日照也不过四五个小时,无论是工作还是游戏,都显得仓促了点。

加拿大拉布拉多:

人熊之战

经常听到新闻里发布地球转暖的消息,还曾经不以为然,可到北极之后,才明白这种空气污染造成的转暖意味着什么。随着冰雪溶化的增加,冰层向北漂移,鱼类和植物变得越来越少,北极熊失去了狩猎所需的浮冰,饥饿难忍的它们不得不冒险前往人类居住的地方捕食,人被熊袭击的事也就常有发生了。

2006年2月的一天,考察队来到加拿大拉布拉多区的内恩附近,正好轮到刘珊和布夫特博士为大家准备午饭,他们早早地驾驶着租来的雪上汽车出去,选好一块地方,砸开厚厚的冰层,拿出工具准备捉鱼。可是,手气很背,忙了半天,竟然一点儿收获都没有。正当她和布夫特博士愁肠百结地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远处一个庞大的身影缓缓地向他们靠近了。她被冰层振动提醒了,抬起头,那个通体雪白的庞然大物已经站在布夫特博士身后五米左右的地方,两只玻璃球一样的眼睛里放射着可怕的寒光。

刘珊不由自主地尖叫:GO!当北极熊被叫声吓住的同时,刘珊和布夫特博士一前一后,飞快地向雪上汽车奔去,因为那里有防身用的猎枪。显然一切发生得太突然,过近的距离,使人看上去似乎来不及了,北极熊一掌将布夫特博士击倒在地,这个大家伙的动作又一次引起了冰面的振动。刘珊回转身,看见布夫特博士正与北极展开殊死搏斗,他的脸已经让熊掌划破,北极熊一副不达目的不死心的架势向布夫特博士张开了血盆大口。她不可以丢下他不管,千钧一发之际,刘珊跑回冰洞口,拿起砸冰用的铁镐,对准这只大她四五倍的北极熊狠狠地砸过去。

北极熊被打蒙了,布夫特博士乘机侥幸逃脱,当俩人正欲跑开的时候,脚下的冰架突然崩裂,碎纹迅速蔓延,身体过重的北极熊首当其冲地掉进冰水里。她和博士都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冰在下陷,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刚刚从熊口获救,这会儿恐怕又要葬身北极寒冷冰窟里了。他用绝望的眼神与刘珊对视,像在乞求一根救命稻草,而刘珊也无能为力,真的很痛心。突然,她想到了自救方法:躺下来,滚出去。他们避开冰裂的方向,滚了好远,直到一处安全的地方,爬起来的时候,正好见到雪上汽车被吞没的最后一幕。

之后,布夫特博士紧紧地握住刘珊的手,她看见他略微苍老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诺森伯兰海峡:

借土种蔬菜

北极的食物链是极其简单的,只有很少的植物,供养了为数不算太多的食草动物,而这些食草动物的存在,又让食肉动物有了活下去的理由。而北极圈里的人类,主要食物来源就是这里的动物。随着在北极定居的人越来越多,食物出现短缺的情况,由于绝大部分粮食和蔬菜都是通过空运过来的,所以其造价比较高,一般人也舍不得买。

北极的因纽特人早已习惯了狩猎的生活,没有蔬菜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不过,许多后续居民却是不太容易忍受的。刘珊就是个例子。长时间的野外探险和考察,身体里平常涉入的水分就不足,在这么寒冷的条件下,还总是以肉为主食,吃的次数多了,深感消化系统难以承受。才呆了两个月而已,她就长了满嘴的口疮。

2006年3月,一行人来到诺森伯兰海峡,暂时借住在农场主安格依俄先生家,他在海峡边上有一个海豹养殖基地,另外还有一家不错的麝牛养殖场,麝牛是一种长满粗毛、生性爱玩耍的动物,其形状比黄牛小一些。它的肉很嫩,味道既像牛肉又像羊肉,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毛丝,其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三月的天气比往年暖和些,由于冰层过薄,数千头灰海豹竟爬上陆地产崽。可是,这些“爸爸妈妈”没有想到,呼啸的暴风雪和狂怒的海潮很快就将约1500头刚刚诞生的海豹宝宝冲入海中,生还者寥寥。这些可怜的小家伙的死,带给安格依俄先生一笔不小的损失,他差一点就一蹶不振了。

看着他面对大片空地长叹,不由得生出想帮他一把的冲动。刘珊记得小时候妈妈曾经种过一种叫救心菜的蔬菜,非常耐寒,据说能在零下30摄氏度过冬,零上5度照样生长。她打电话回家,很快妈妈就寄了许多根茎过来。安格依俄先生又从外地运来很多土,几天功夫硬生生在冰面上筑起一个一米多高,几百平方米见方的蔬菜大棚来。大棚里又装了取暖设备,使室温保持在5度以上,他们又以麝牛屎做肥上地,仅仅十多天时间,救心菜就钻出绿芽,高兴的安格依俄先生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

瑞典厄斯特比:

北极光,震撼与收获

极光,被称为“上帝之火”,它被很多人赋予无限的遐想。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所以,多年以来,人们都以能够看到这种灿烂美丽的光辉为荣。

研究天文的里尔教授说,极光是来自太阳微小高能粒子在地球磁场受阻后偏向的结果。太阳每11年左右有一个非常活动期,发出大量高能粒子进入宇宙空间。此时出现的极光最为瑰丽壮观。为了能够看上一眼这种变幻莫测的炫目极光,探险队的归期延迟了。但是,4月13日接到消息,由于行期延长使赞助商拒绝再拨款,他们完全要自食其力了,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有些人开始动摇了,打算就这样离开。刘珊却又一次发挥了东方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她非常明确地表示:看不到极光绝对不走,就算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也要等下去。

从2006年4月底开始,探险队进入最困难的时段。4月28日,生态学家波尔教授收到学校警告,若两周内不能回校上课,将受到严厉处分;5月中旬,地质学家的夫人遭遇车祸受伤;7月,刘珊需要回学校参加研究生考试……

这一切的一切在“北极光”面前都失去了意义,大家满怀希望地为那美丽的时刻期待着。令人遗憾的是,探险队员几乎个个经受打击,到头来依然未能如愿见到“上帝之火”,几位可以自掏腰包的老前辈也基本上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大家一致决定,自8月10日起,以两周的欧洲旅游结束这次北极之行。

8月17日,他们来到瑞典境内,打算在厄斯特比稍作休整后再出发。厄斯特比是个清静而美丽的城市,站在阳台上,伸手就好像可以够得着月亮似的,这和国内是同一轮月亮呀,刘珊感到格外亲切。就在这样的夜晚,天空悄悄地开始了它的变化,这变化让人叹为观止。啊!北极光,他们看到了百年不遇的,长达几小时的极光。

刘珊冲进房间,拿出DV猛拍,她要把这最振奋人心的时刻记录下来,并在心里暗暗盘算,这些视频很可能派上大用场。天空不断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它们形状不一,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恐怕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这些光在空气中嬉戏无常的模样。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

极光的美,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这旷世奇观,也恰恰为他们的北极探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可是,刘珊不想就这么灰头土脸地回去,她要充当一次马前卒为这些老教授的付出讨回个公道。

当晚,刘珊坐在电脑前,用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写下了这次北极探险的经历与收获,并附上许多极光照,分别发给此行最大的赞助商GRT文化公司、生态学家波尔教授的直接上司彼得校长和自己准备考研的学校教务处。

9月初,队员们刚下飞机就受到学校各界的热烈欢迎。波尔教授光荣复职,在刘珊的建议和授权下GRT文化公司发行了五百万套极光照的明信片,并很快销售一空,大家的辛苦终于有了补偿。刘珊本人也被学校破格免试就读研究生。

北极之行,带给刘珊太多感动与收获,这许许多多都将成为她未来人生里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极光的等待过程中,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黑夜过去后黎明晨曦的无限美丽。

猜你喜欢
夫特极光北极熊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基于U-net的紫外极光观测极光卵形态提取
神奇的极光
打破僵局
北极熊将在100年内灭绝
极光之上的来客
绝望的北极熊
喜欢“懒人”的老板
神奇的极光
老包种甘蔗就靠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