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感知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06-24 12:12董锡健
上海企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董锡健

今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

按理说《规划》的获批与发布,会在产业经济界与工业经济界引起热议与反响,然而事实上《规划》的通过与公布,并未想象中那样在各地引起特别关注,而似乎比较平静。经笔者向产经界初步探究分析,是因为这几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业界早就耳熟能详了,而且各地也都已实质性地“干”开了,并且干得“热火朝天”,因此各地并未特别在乎《规划》的获批与通过。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四万亿投资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代刺激经济的方案,是2009年提出的。2009年,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先后约请了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就“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随后公布的会议公告中,该七大产业便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以后又进行了调整,将原先的“生物育种”与“新医药”,整合为“生物产业”,将“电动汽车”调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而将“信息产业”明确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另增加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而后,各地闻风而动,迅速予以聚焦对标,很快在各地紧锣密鼓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中,醒目地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全新概念,而且清一色地将“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了各地“十二五”产业发展诉求的“重中之重”,其“渗透度”与“覆盖面”几乎遍及各省市、区县,甚至乡镇、街道,很快,在不到两年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遍布全国,且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时尚标签”与“新型工业的风向标”。

纵观全国各地发展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态势,目前至少有90%的省市地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80%的省市地区选择“节能环保产业”;凡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地区,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配件产地,全部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最有意思的是凡“海”必“风”,国内临海涉海地区无一例外地都在发展风力发电,以致举国上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比皆是,布点更是星如棋布。最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许多高强度、大力度地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争资金、抢项目,重复建设、拼政策”的激烈竞争态势。

记得,两年前笔者应邀去中原讲课,其间与某地级市领导交流时获息,该地区正在全方位、争先恐后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地市选择六项、有的地区却全面开花,其劲头、势头与力度着实让笔者惊呀。当问起,当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主体、产业门类、产业诉求目标、培育发展规模,以及如何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等具体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不了解、不清楚”;当问到,如何理解与认知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几乎没人讲得清楚,多半仅是从字面上理解“战略”与“新兴”,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门类细化与具体目标诉求,心里更是“无谱”,大多发展驱动都是“随大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各地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盲动性,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层面上的发展《规划》还刚通过出炉,各地已经全面进入“红海”,步入“春秋时代”。

诚然,面对国际产业格局的变动与面临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加快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首先要认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属性,然后才能根据各地的实际与禀赋资源、产业基础、综合实力的实情,聚焦产业,优选门类,扬长避短,进行科学有序的布局与发展。

首先,我们须认识或认知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创新与满足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市场潜力巨大,且有指标意义的示范性产业。综合有关产业经济专家的观点,认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具有五方面的要素特征:①千亿以上的产业规模;②五至十年的导入与成长期;③具有自主话语权、独到解读力与示范意义;④拥有广阔的国际或内地市场及前景;⑤能够拉动或带动本地区的产业链;

其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彰显比较优势,科学有序,且“错位”地发展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这方面江苏省与上海市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法、经验及其成功实践,值得各地参照与借鉴:

一、江苏:以优势实力城市为基地,“一城一业”有重点有特色,着力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江苏省将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培植江苏长远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江苏省为了布局落实好全省的“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凸现重点,彰显特色,精心制定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城专项“推进方案”,把全省的总体发展战略,作为逐项战术目标,分解到相对应的各个产业经济优势城市,具体布局阵势是:南京/主攻“软件与智能电网”、苏州/主攻“纳米技术”、无锡/专攻“物联网”、常州/攻略“智能装备”(机器人)、镇江/专攻“新型材料”、泰州/专攻“中国医药城”,扬州/力攻“新光源”、南通/专攻“海工平台”、徐州/主攻“先进装备制造”、苏北地区/力拓“特色产业”发展,十大城市与地区构就了江苏全省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景图”。

二、上海: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1)主体发展思路明确: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示范应用、引领发展的原则,深度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政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主动作为,有舍有取,突破瓶颈,扩大应用,提高国际竞争力;

(2)选择聚焦产业明了:上海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诉求目标:着力发展七大战略性先导产业。具体分“发展”与“培育”两大部类:第一部类: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第二部类:积极培育两大先导产业,其中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此外,提出了举全市之力,重点攻略的13个“专项工程”,其中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新型显示专项、智能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卫星导航专项、生物医药与医学装备、电子商务与新型贸易现代化等专项工程;

(3)培育发展路径明晰:“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将结合国家战略与上海实际,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生产性服务业倍增”和“先进性制造业提升”(即“双倍增-提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基于上述,笔者建言各地在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可以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兴产业,优先在本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标志性产业载体布局立项,以获求与国家产业战略对接、嫁接与链接的互动发展效应。

②通过对本地区传统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争取与国家与本省市着力培育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与互动链接;同时,通过“接天线、取名份、占先机”以旨获求“同心圆”发展的名份效应。

③积极作为,主动彰显与凸现本地区的综合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争取将体现国家意志的“创新型”、“先导型”、“样本型”,产业项目,在本地区“先行先试”,以取得率先示范的话语权。

④认真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协力发展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合理布局,从实现出发,扬长避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一轰而起,急于求成;二是着力培育与创造国内市场需求,让更多的新兴产业成果为国内共享;三是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主体,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

(作者系上海市绿色工业与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