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付乾/筠连县农业局农技站
浅析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罗付乾/筠连县农业局农技站
宜宾市筠连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系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辖9镇9乡243个行政村1 574个组,总人口41.7万,有农耕地2.2万hm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好,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又利于烟、茶、桑、果、蔬、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筠连粮食常年种植面积3.13万hm2,其中水稻0.6万hm2,玉米1.13万hm2,小麦0.6万hm2,红苕0.4万hm2,洋芋0.37万hm2,豆类333.33hm2。回顾筠连县粮食生产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前单产较低、总产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伴随着“两杂”良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单产不断提高,总产逐年增加,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仅8 265万kg,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29lkg;到199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5.71万t,比1979年增长47%,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469kg。其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大力推广普及“两杂”良种;三是各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使科学技术转化成了生产力;四是增加了投入;五是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2000年以后,因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投资大、自然灾害频繁、粮食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下降,面积减少,投入不足,粮食总产徘徊不前,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仅l5.62万t,低于1999年水平,出现连续4年徘徊不前的状况,2004年至今粮食总产几乎未增加。
(1)政策方面。政府过多强调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种植业,过分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忽视了对粮食生产重要性的宣传,不仅农民淡化了种粮重要性的意识,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认识同样不够,加上退耕还林力度加大,政策优惠,使农民放弃种粮。
(2)舆论宣传方面。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对粮食丰收,农民卖粮难报道过余夸大,有的甚至宣传种粮食不如买粮食划算的观点,使本来就较低的粮价更低。
(3)粮食与经济作物、粮食与劳动力输出效益比低。一方面,种粮不如种茶叶、烤烟、蔬菜、果树等的经济效益高,农民不愿种粮;另一方面,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建设的推进,城乡其他产业的兴起,农民认为就近或外出打工比种粮划算,出现了放弃种粮或不愿在土地上增加投入的现象,导致了粮食单产低、效益差。
(4)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种粮投入。近年来,肥料、农药、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与粮价相比,相对上涨很大,特别是“两杂”良种涨幅更大,增加了种粮投入,农民种粮的收入除去肥料、种子、人工等开支,所剩无几甚至亏本。
(5)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粮风险大。由于多种原因,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提灌站、水库、池塘、沟渠等)遭到严重破坏,使种粮难度增大,投入增加,抗灾能力减弱,粮食生产无保障。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更不能放弃粮食生产。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起,党和政府采取了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笔者认为,要真正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还应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各级党政都要充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出台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二把手要充分提高对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作为第一要务,同时要多关心粮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在制定政策时,多给一些优惠政策,使粮农感受到党和政府是重视、关心和支持他们种粮的。
(2)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大力宣传种粮的重要意义。对抓好、种好粮食生产的乡、镇、村、组或农户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对恶意影响粮食生产的言行要给予批评教育;对粮食丰收和卖粮难的报道要适可而止,过分夸大会造成粮价降低,影响农民的种粮情绪,会出现新的种粮危机。
(3)政府应采取措施,提高粮价,缩小粮食生产与其他生产的效益差。政府每年应预算一定的粮食调节基金,在粮食丰收,粮价低时,给予补贴,保护性收购;灾年减产时,把国库粮食推向市场,平抑粮价,这样,粮农就不会因粮食丰收粮价低而受损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会因粮价稳定而稳定。对那些与种粮有矛盾的种植业,如烟、茶、桑等,政府应做好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4)农资价格要稳定。对种粮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如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农具等,政府应要求物价部门严格核价;对那些成本高用量大的农资商品(种子、肥料、农膜等),政府应采取给予生产者直接补贴的办法,物价部门严格限价出厂、限价销售。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政府应有计划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现有提灌站、水库、沟渠、塘堰等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已损毁不能用的要重新修复,要有专人经常性的维护和管理;对低产田土进行改造,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增强抗灾能力。
(6)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产,增加种粮效益。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尽量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佳的效益,种粮效益好了,农民种粮的热情自然就高了。
此外,建议政府部门把粮食生产的补贴直接补到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上,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这样粮农将会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