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民生情怀——区县报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几点体会

2012-06-23 08:55:26□汤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9期
关键词:垫江日报新闻报道

□汤 涛

(垫江日报社,重庆 垫江 408300)

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关注民生民情,反映群众呼声愿望,不仅是先进办报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的现实需要。

重庆市《垫江日报》作为县级党报,以“服务经济发展,关注民计民生”为办报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报原则,重视民生新闻的策划,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在民生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反映群众声音,关注社会热点,提升民生新闻品质

《垫江日报》重视报道理念的创新和报道方式的创新。开辟了《社会民生》专版,对民生新闻重新定位,关注民计民生,关注民情民意,注重下情上传,把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的“小民生”与影响百姓生活的党和政府大政策相互融合,提高党委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有效性,提升了民生新闻的品质。

社会民生栏目每周开设《特别关注》专版,刊发以“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停车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为主题,对明月山引水工程、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等事关群众生活、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新闻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报道,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与支持。开设“民生热线”、“记者帮你问”、“曝光台”等栏目,开通了市民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及时了解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较好地发挥了解疑释惑、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等作用。

2011年初,社会民生栏目记者经过亲身体验,深入采访,刊发了《渗水入城,打造一个山清水秀新垫江》专版对“县城缺水之痛”予以关注,引起了重庆市垫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垫江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将明月山渗水充分利用起来,修建紫竹湾引水工程,把渗水引入桂溪河。2011年6月28日,紫竹湾引水工程顺利通水,每天1.8万方明月山渗水流入县城,彻底改写县城河流缺水的历史,桂溪河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风采。看到昔日污浊的桂溪河变得干净清澈,垫江市民们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现场呤诗作画表达了对垫江县委、县政府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感激。

深入基层群众,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新闻情怀

党报不但要成为党的喉舌,及时发布党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反映百姓呼声愿望,反映百姓冷暖,为百姓解忧、解愁、解难。《垫江日报》全体编辑、记者始终站在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上,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他们放下架子,走进百姓生活,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的焦虑、疑惑,理解他们内心的欢喜、苦恼或悲伤,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

对重度残疾农妇周安会的报道,是《垫江日报》近年来关注普通百姓、关注民生最成功的报道案例之一。垫江农民周安会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为了满足丈夫去世前的心愿,她拖着残疾的身躯匍匐行乞8年,为丈夫还清了2000元的贷款。《肢残农妇代夫还贷倡诚信》文章在本报刊发后,得到了《重庆晚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市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周安会诚实守信、重情讲义的感人事迹很快传了开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引起了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普通老百姓等各方面的共鸣,赢得众多人的称赞和钦佩。周安会的感人故事上了央视,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提名奖,被评为感动中国小人物,入围央视《封面2007》。周安会还被送往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免费治疗,重庆信用联社、高峰镇政府及社会人士为周安会捐款10多万元,帮助她建起了新房。

对周安会的事迹的报道,让《垫江日报》全体新闻工作者更加深刻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也促使记者将手中的笔墨更多的对准普通老百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普通的群众。

近年来,《垫江日报》先后推出一大批草根人物:瘸腿老人周绍发靠打石头养家、供继子读博士,2007年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扶危济困,倾情资助山区贫困儿童的徐茂,2009年被评为“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用拐杖撑起大爱天空的教师王洪英,网友称赞她为“重庆最美女教师”,2011年被重庆市政府授予“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特别奖”;农民歌手龙德荣圆梦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残疾青年彭胜国坚强面对身体残缺,艰苦创业,开创“轮椅上的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通过《垫江日报》呼吁,牵线搭桥,帮助200多人解决了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民生新闻报道倡导了社会新风,弘扬了正气,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困难群众的良好社会风尚。

强化新闻策划,拓展报道空间,扩大民生新闻视野

新闻需要策划,民生新闻报道更需要策划。坚持选题策划是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提高民生新闻持续传播力的根本所在。《垫江日报》社会民生版除了日常新闻报道外,坚持围绕垫江县委中心工作,围绕大民生,结合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选题及策划,扩大了民生新闻视野。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垫江日报》策划开展了记者体验、集中采访、记者在基层、记者转田坎等“记者进基层”系列采访活动。垫江日报社全体记者带着对劳动群众深厚感情,深入全县25个乡镇村社,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劳动一线,与普通劳动者同吃同住同劳动,展示普通劳动者的平凡生活,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受淳朴的民风民情、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2012年上半年,《垫江日报》记者开展“记者进基层”专题采访100余人次,开设《记者进基层》专版30余期,刊登“记者进基层”专栏文章150余篇,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30多个。

2011年11月,垫江日报社记者洪湘惠在“记者进基层”采访中,得知全县栽种的10万余亩白柚由于管护、技术等原因,绝大部分不结果,果农大量毁树的消息,他便及时与社会民生新闻部沟通,围绕“垫江白柚产业发展”主题,策划了一个特别关注报道方案。他还与果树专家一道,深入黄沙、长龙等10多个果园,走访果树栽植大户,实地了解白柚产业发展现状,采访了县果品办负责人。2011年11月30日《垫江日报》的《民生·特别关注》刊发了《垫江白柚产业路在何方?》的调查文章,用一个整版对垫江白柚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了介绍,详细报道了垫江白柚高换嫁接的种植经验,指出垫江白柚产业的出路在于“要全面实施高换嫁接,提高果品品质,提高果树产量,才能增产增收”。这一新闻策划相当成功,《民生·特别关注》整版文章刊发后,得到了垫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12月初,垫江县政府专门召集农委、发改委以及相关乡镇负责人开会,专题研究垫江白柚产业发展问题。

结合元旦、春节、劳动节、端午节等重大节假日,《垫江日报》紧贴百姓生活,从百姓需求出发,主动思考,主动策划,让社会民生新闻报道服务于群众,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提升了报纸的质量和品牌。2012年春节前后,垫江日报社记者走进商场、汽车站、走上街头,采写了大量的一线新闻,为群众提供出行、交通、购物等生活服务。特别是“关注春运”栏目连续10多天报道垫江县春节期间公路运输客流情况,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了很好的出行参考,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猜你喜欢
垫江日报新闻报道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寻根(2021年5期)2021-10-11 10:37:41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牡丹故里 康养垫江
重庆垫江:万株牡丹齐开放 满园春色惹人醉
产后身痛治案一则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