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飞 赵 标 焦常新 付耀武 史玉虎 付立彪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 太和 236607)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脑出血导致的昏迷在ICU较为常见,因患者脑出血量大,并发症多而使致死率及病残率增加。笔者对脑出血昏迷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制剂醒脑静注射液静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昏迷患者66例,中医辨为中风之中脏腑-痰热内闭证,主症为神昏,鼻鼾痰鸣,肢体强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肢体抽搐,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均符合2006年《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1],并经头颅 CT证实,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66例中男性 36例,女性 30例;年龄32~83岁,平均61.3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如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组另予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L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执行。显效: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言语功能基本恢复,生活部分自理。有效:肢体肌力提高1~2级,言语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另观察两组平均有效时间(即每组有效病例疗效达到有效的平均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即每组显效病例疗效达到显效的平均时间)。
见表1~表2。结果示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平均有效时间、显效时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脑出血昏迷,属中风之中脏腑范畴,是急性脑出血严重的临床表现。脑出血患者一旦出现昏迷,死亡率和致残率则可明显提高。促进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苏醒,对治疗脑出血病有重要意义。醒脑静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由人工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醒脑开窍之效,可用于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中风昏迷、偏瘫口喎。其中麝香气味芳香,善于走窜,能通诸窍不利,开经络之壅滞;冰片性凉,长于泻火毒,散热结,辛香走窜嘱,助麝香以通诸窍,清热解毒;郁金性苦寒,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痰开郁,并能协同二药开窍通络;栀子性味苦寒,芳香开窍,清热凉血,清解毒邪,清理三焦,以解由痰瘀热结所化生的诸毒。药理实验表明,醒脑静注射液能增加大脑血氧供应,改善脑细胞功能,减轻脑水肿及神经细胞损害,明显缩短昏迷时间[3]。临床研究表明,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脑水肿及增加细胞耐氧能力,其有效成分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表面,能有效抑制损伤区细胞内钠、钙及含水量的增高,清除病灶周围的自由基,降低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减少组织耗氧量和增加耐氧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平衡作用[4]。本观察表明,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昏迷患者疗效满意,并能缩短治疗周期,值得临床应用。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平均有效及显效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平均有效及显效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n 有效时间 显效时间治疗组 13 4.24±0.42△△ 8.52±1.52△△对照组 9 7.35±0.68 11.28±2.52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9.
[4]张万增.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8,5(9):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