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襦心
曾几何时,奥马巴恨不得化身黑莓手机的移动广告,入主白宫还为保留爱物据理力争。后来他终于在一档清谈节目里承认:“黑莓已经不好玩了。”原来根据美国安全局的要求,只有10人有权与他联络,无论谈什么都会被当成白宫文件,记录在案。
不过即使没有安全局横插一杠,用不了多久,奥巴马就会扔掉黑莓。
这个曾经的宠儿,如今连屌丝都觉得老土。黑莓的杯具在于积重难返,依然活在“手机还是手机”的幻想里,没能从根上刷新记忆:手机已经变成了电脑。
从精英的身份标志到土鳖的象征,沧海桑田只在一夜之间。有这样的警钟在前,PC上的互联网巨头,谁敢不为新大陆的“战略高地”厉兵秣马?!
论卡位移动互联网入口,浏览器和安全,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论占领用户时间,拼完微博拼新闻,亦是必经之路。如果说去年犹如春秋战国,大家都在忙着攻城拔寨,今年的主题则转换为“精耕细作”,竞争从工具应用扩展到数字内容,争夺异常激烈。
从这个意义而言,2012,堪称“新闻客户端鏖战年”。
战略高地
新闻客户端大热,源于智能机的普及进入规模爆发的“临界点”。
去年下半年,“人人都是手机人”这一概念炒得很热,其实说得早了点,当时智能机用户并没有多大规模,2013,才是业界公认的“换机年”——届时品牌产品进入“白菜价”,横扫“兼容机、山寨机”的市场。而这一现象,是从今年才开始发端。
2012年手机的更新周期明显加速。市场前几名的手机厂商平均每周都有新产品发布(从前这个周期为18个月)。新产品一旦推出,旧产品必然降价。
老米,技术型创业者,曾是高价智能机的忠实拥趸,不幸的是被几大高价机摧毁了他对“高价=高质”的认同。两个月前,他购进一部1200元的某品牌“低价高配”智能机(现在已不足千元),以此表达对高端的鄙夷,并惊奇地发现,这玩意不仅有很多品牌可以选,用起来也没什么差异。老米立即断言:“智能机很快就会普及!”
专业机构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老米对行业的敏锐。
11月26日,艾媒咨询发布《2012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3.3亿人,环比增长13.8%。
当智能机大有成为“街机”之势,看新闻的方式也变了。
“自从可以在手机上看新闻,我就很少在电脑上看新闻了。”一家网站的工程师告诉记者。
有位媒体人习惯了触屏,偶尔怀旧买了份报纸,手指不自觉地在报纸上划来划去!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10月的数据,美国传统媒体所占用户消费时间份额,从2009年至今逐年递减。桌面互联网所占份额,这几年基本稳定在26%左右。移动媒体是唯一高速增长的媒体,从2009年的4%增长到12%,翻了2倍。
中国也不例外。
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伦敦奥运会成为引爆点,选择以移动互联网作为获取奥运资讯最主要媒体渠道的网民占比达到28.1%,已超越电视的17.0%,仅次于传统互联网的54.5%。
北京联通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今年流行用手机视频、新闻等客户端关注十八大,以腾讯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继续领跑APP Store。每当有大事件发生,新闻软件下载量即出现激增,显现此类软件下载量增长的‘事件效应。”
如今“信息达人”获取新闻的两大渠道,分别为手机微博和新闻客户端。尤其是后者,随时随地把重大突发新闻主动推送到你眼前,对移动互联网的竞跑价值不言而喻。
一个月前,著名的移动分析公司Flurry发布报告称,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中,忠诚度最高、寿命最长的,就是新闻App。
“现在做新闻还不能盈利,主要是出于战略意义占位。如果丢了这块阵地,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互联网行业就是这样,老大吃肉,老二喝汤,没有老三。”行业观察者告诉记者。
华山论剑
浓浓的火药味,早在今年4月就已经飘出。当时网易几乎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渠道,“声泪据下”地控诉腾讯新推出的客户端抄袭。
上述观察者认为:“腾讯新闻客户端在2010年10月推出,第二年3月网易新闻客户端才上线。新闻客户端的基本界面越来越标准化,网易新闻本身也借鉴了国外新聞App的界面,以及老版本的腾讯新闻布局。”
既然都长得差不多,为何网易只挑腾讯?
网易在微博与微信上无疑是失意的。在门户新闻上,网易这些年更多依靠新闻跟帖的“盖楼文化”,很不容易地拼出了一道属于自己的景观,如今正在把“无跟帖,不新闻”搬到手机上。新闻客户端,可以看作网易扭转自己命运之举。而对这条路最能形成有效威胁的,就是腾讯。有评论认为:“腾讯同样有王牌栏目如《今日话题》,论点尖锐当仁不让;腾讯的推送凭借QQ弹窗已经深入人心,而好几亿网友的池子,带来的海量评论,只要用心运营,也可以创造别样的讨论氛围。”
“网易保卫战”,宣告了新闻客户端战略意义的明确化。竞争是全方位的,从手机厂商,一直蔓延到用户手上。
搜狐直到去年底才成立移动新媒体中心,但张朝阳已经公开表示:“搜狐新闻是2012年最重要的App。”并猛攻渠道,加大了手机预装的力度。前不久,李彦宏宣称百度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媒体平台,同时发布了新版的新闻客户端。
几大家族同时发力,都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记者从五大维度进行了横向评测:
最新闻——腾讯
既然是“新闻”客户端,比拼新闻的时效性和深度,是体现专业性的硬道理。
2012年11月29日下午,韩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取消发射。15点18分,记者的手机先后收到网易、搜狐、腾讯三家推送的快讯,前后相差不到一分钟。15点52分,收到百度推送,新浪始终未能现身。
五大客户端,只有腾讯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两次更新。第一次增加详细的文字报道与图片,比较解渴。第二次增加视频。
网易与搜狐分别进行了一次更新。网易补上了视频,搜狐增加了详细的文字报道,新浪和百度都没有后续作为。
综合来看,腾讯的表现最符合期待,不负外界评价:在新媒体上,腾讯最有“新闻人”的风范。
最体验——腾讯
腾讯(iPhone版)和搜狐的分享感最强,瞬间可以推送到QQ空间+微信+主流微博。腾讯还有一个让人爽到的独家功能,方便“一手掌握”:切换频道只需大拇指在首页横屏来回滑动。进入某条新闻后,左划一下进入评论,右划一下返回列表。
最有趣——网易、腾讯
特色栏目,已经成为每个新闻客户端的“身份标志”。
如果想找文字快感,看网易。“每日轻松一刻”和“独家策划”不知是哪位神人之作,幽默嘴贱、大尺度搏出位,评论同样欢乐。
想看新闻视频,只有腾讯。在这个潮人更愿意在手机上看电视新闻的时代,腾讯果然“最懂你”,走在新闻客户端的最前列。
最UI——百度
在一大堆相似面孔中,突然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百度客户端,肯定会让“设计控”惊喜,就像在一堆直板手机中,突然看到了“侧滑盖”。虽然它必须手动更新新闻的,以及不提供评论浏览,让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但有创新还是应该鼓励。
最平台——搜狐
网易的“小众趣味”是一把双刃剑,迎合了“找乐子”的需求;腾讯居中,在王牌栏目“今日话题”中分享深度思考;而对“小众”持否定态度的搜狐,则完全走向了另一面——没立场,甚至干脆走向平台化,越来越像“传统媒体大全”。这在五大家族中,还真是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