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红烧肉
你还记得吧?我以前写过小S开创的《毒舌减肥派》。“你胖了,他依然爱你,但分在每一块肉上的爱就少了。”但如果,爱你的人,他自己也胖了呢?我就眼睁睁看着我和我的他,像两只气球,慢慢地被吹起来,吹起来……
这些年来,我孜孜不倦地减肥,虽收效甚微,但痴心不改,逢人便取经,到处找偏方。
我看港姐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边踩跑步机边看屏幕的。我估算了下,看一集美剧,可踩40分钟跑步机。无奈,刚跑两步,就晕得分不清男女了。
。
我也求助过减肥代餐。后来才知道,神奇瘦身咖啡并不是饭后一杯咖啡,所谓代餐,就是不吃饭,只吃纤维素、小药丸…一编剧六六说她买了一大堆日本的减肥代餐,谁知道正逢抵制日货的情绪高涨,她一狠心就将这些代餐全部扔了。爱国,就改吃红烧肉。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去瘦身中心体验一下,邀朋友同行,朋友来一句:“都是骗钱的。想瘦只有两个办法,少吃,多动。”等我过了兴头,朋友又忽然受到什么刺激,邀我去减肥,我也用同样的话回敬她。
不过,说归说,我前两天还是花了一夜在网上搜索本城口碑瘦身中心。严谨的我还做了一张EXCEL表格,建立起减肥成果和消费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价贵姐不怕,就怕没效果。最后发现,大多数顾客都抱怨,大把银子扔下去没有效果,或者很快反弹。有神奇效果的,平均减掉一斤肉,花费也直奔4位数。
尽管如此,我还是去减肥中心体验了一下。对方信誓旦旦跟我说,一次体验立减2斤以上。后来发现,进门量体重时穿鞋,出门量体重时光脚。体验按摩时,肚子上的一团肉仿佛任人宰割(真要能被宰割掉倒好了)。在我婉拒掉一系列的推销轰炸后,我发现按我肚子的双手立时像带着冷气。我心里暗暗发誓,今夜我不撑死自己不归!这样就可以实证你们的虚假广告了。
那天饭局遇见一个姑娘,挑肥拣瘦。我吓唬她说:“你不要只吃瘦肉。你吃下瘦肉,瘦肉精就进入你的体内,你身上就全是瘦肉。减肥减肥,肥可以减掉。你要是身上堆满瘦肉,你这辈子就完了。”那姑娘被我吓得脸都白了。别说我不懂科学,但我懂得,要吓唬—个姑娘,用减肥这个话题,绝不会失手。
减肥界达人王朔讲过一个段子:世人若打我、骂我、欺我、负我、辱我、笑我、恨我、厌我、怨我、恶我……我当如何?佛答:你且忍他、耐他、让他、避他、躲他、受他、就他、爱他……且过几年再去看他……数年后佛问:那人现是如何?答:比过去胖了70多斤……
文/上上签
程咬金的名片
跟大多数白领和商务人士一样,我的抽屉里也塞满了别人的名片。闲暇翻一翻,真是五花八门:有教师,有公务员,有医生,有杂志社老板,有客车司机,有包工头,有开发商,有卖保险的,有送盒饭的,也有上门清洗抽油烟机的……这说明我接触过的人不能算少。问题是,它们很难让我想得起来名片主人的样子。这说明我很健忘,同时也说明那些名片的主人不是什么巨星大腕。当然,巨星大腕也不会给我递名片。
但我觉得,我之所以记不住那些名片的主人,也跟那些名片的造型有关系。它们全是几寸见方,全是白纸黑字,全是四平八稳的印刷体,几百个人的名片长成一个样子,太没个性了,而没有个性的东西是很难让人记得住的。鉴于此,我一直想设计一种有个性的名片,让人过目不忘。
我试过手写名片。这是很古典的方法,当年苏东坡的名片就是手写的,拿到的人都爱如至宝,当成传家宝收藏起来,连陆游都收藏过。可惜我的书法太烂,无论毛笔字还是钢笔字,写在名片上都成了狗爬体,恐怕只有正在减肥的女生会收藏:控制不住食欲的时候,就掏出我的名片瞧瞧。
我还从名片材质上想过办法,譬如加工一批金属名片。金属名片种类太多,镀金镀银的太俗,真金白银的太贵,做成不锈钢名片刚刚好。可是不锈钢名片也有缺点:厚了太沉,不易携带;薄了又有危险性,搞不好会划破人家的手,递名片的时候还得附赠创可贴。
从审美角度出发,要数竹木材质最好。把名片做成一方小竹简,姓名竖排,职务竖排,电子邮箱也竖排,有一种贯通古今的沧桑感,高雅得很。可是用竹简做名片又太浪费资源。我试图废物利用,遂去小吃摊上搜集别人扔掉的一次性筷子,熏蒸消毒,细绳捆扎,裁成三寸见方的木简,印上字,又高雅又环保的木简名片就成了。但用什么机器才能在这种木简上印字呢?我咨询印刷厂,他们说没接过这样的活儿。
偶读史书,发现唐朝名将程知节的名片很有个性。大伙可能对程知节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他还有另一个名字:程咬金。程将军的名片也没别的特点,就是大,“长可七尺”。唐朝一尺有30厘米,七尺就是两米一,把他的名片竖起来,差不多赶上姚明了。我很羡慕程咬金名片的大气,但是不可能把名片做得跟他一样,因为没法携带——扛着像搬家,出差得给名片办理托运。别人接了我的名片,也没处存放:名片盒放不下,抽屉里放不下,现在房价那么贵,空间那么紧张,又不可能让它单独占据一间书房,只好拿来铺床了。
文/李开周
门缝外的父亲
今年早立秋。才8月,就有涼意渐生。我坐大姐的车,一路聊天,说到现在人到中年,不开空调热,开了关节又隐隐作痛。大姐抱怨,现在在空调房里得穿羽绒护膝。我俩不免怀怀旧:当年那些全城40度的日子,都是干捱过去的,有个吊扇都念阿弥陀佛——还老停电。终于装上空调,心情跟龙须沟人民得解放似的。就一间房有空调,全家人都聚在里面,每晚关门关窗,冷空气清得似有禅意。我们三姐妹,吵吵闹闹,如挤在一个窝里的小鼹鼠……
大姐说:“那时,爸每晚都睡门外。”我吃一惊:为什么?大姐说:睡不下呀。我们三个,加上妈,四个女的,两个睡床,两个睡地上,哪里还有位置?“那爸睡哪里?”大姐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就睡门口呀。他说门缝下面还能漏一点点冷气,而且旁边是厕所,开门开窗晚上也有凉气。他总是说:‘很凉快很凉快。”
这确实是我爸的口气。他总是这么兴致勃勃,万事皆好。骑车为住读的我送被褥,一头大汗,却告诉我:“好久没锻炼,骑车好舒服的。”把所有不合得扔的剩饭剩菜都混在一起,热一热吃掉,笑眯眯跟我们说:“以前这在农村,要红白喜事才吃得到,多少种菜多少种滋味呀,真的特别好吃。”
但爸睡在门外,我真的完全记不起来了。我记得那台唯一的空调,装在主卧室里。为怕跳闸,电脑电视绝对不开,日光灯只留一盏。
此刻,我关闭了脑海中的灯,任它幽暗一片。我轻轻走进记忆,一个一个寻找我的家人。
我看到我自己,坐在小马扎上,笔记本摊在方凳上,奋笔疾书,写着写着,要停下来甩甩手腕。在写什么?实在看不清。夜很深了,他们都睡了,大灯关了,台灯发出微微的晕黄。
看到二姐,彼时还是住院医生,忙,累,连轴转,忽然间,最难应付的生死成为家常便饭。她要上长白班、大夜班、24小時班,一回家总在补觉,仿佛睡到地老天荒也补不回来。
看到大姐,她也才进银行没多久,从柜员开始,练的全是手工活:打算盘、点钞……她还教过我。我手笨,总一失手,模拟钞票满天乱飞。后来她恋爱了,又开始孜孜不倦地打毛衣,一件玫瑰红色棒针的,给自己;一件深蓝细毛衣的,给了后来的姐夫。
看到我妈。她永远是最辛苦的人,白天太劳累,晚上总早睡,发出均匀的小小鼾声。
我静静站在这横七竖八一屋子人中,看了好几遍,确实,没有看到父亲。
现在,家里买了大房子,也装了中央空调。我们三姐妹都长大。但父亲,却不在场。他已去世快10年了。
文/叶倾城
我的邻居是“怪蜀熟”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胜似远亲的近邻,往往如佳人般可遇不可求。
一女友新近在远郊置办下一幢双拼别墅,说是个小区,不过是七八个朋友联合置地盖的房。因设计时考虑不周,两家为邻,里面的一家必须经过外面一家的院子才能进出。她的邻居先是把车停在她家门口,让她家的院子损失了一半面积。协商了几个月,终于同意,车可以停外面,但通向他家的小路,不能是东西向的,不能直对他家大门口——犯忌;也不能太弯弯曲曲——不吉利;道路宽度必须2米以上,因为他家老太太胖;路两旁不能种太多植物,因为会过敏……每次见面,女友都在絮叨这位邻居以日更新的新规,最后哭天抢地:“天呐!我就要和这样的人做一辈子邻居吗?!”
这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婚姻不如意,离婚手续非常简便,大不了可以起诉。但想要换邻居?是让开发商把房子分开,还是让法院判谁搬走?换房成本太高,最终多半只能忍气吞声维持现状。
住我楼上的“怪蜀熟”就是位极品。初露风采是在装修期间,多次来我家考察后,他得出结论:那我就不做卫生间防水了,反正你家做了。我们小区是独立供暖,这位叔叔冬天从不开暖气,我家的取暖费因此比别家高出三分之一。有次和他提起,他轻松地说:“不用开啊,你家烧了,我家就暖和了。”他有个唱美声的爱好,声线确实高亢,每天晚上9点开始练嗓儿。让帕瓦罗蒂来给俺娃催眠,大材小用吧!
不过,听到高中班主任的遭遇后,我就释然了。他家楼下的那位,说自己神经衰弱,只要稍微有些动静,就开始敲水管。老师的小外孙刚出生几个月,常被吵得不能睡觉,找其理论,说噪声并不出自自家,答曰:那你为什么不接着往上敲?!“神经衰弱”还说冲马桶的水声影响他睡觉,要求我老师全家晚上不要上厕所,上的话,也不要冲水,攒着,天亮一起冲!
撞上大运的当然也有。我一女友被辞职,老公都没什么表示,结果是邻居出面,请她吃了一顿豪餐以示安慰,连带我都沾到了光。
受此刺激,每当我深夜在楼上叔叔《我的太阳》的歌声中辗转反侧时,就开始想象,我要是开发商,一定要推出一项销售策略,让客户先和邻居见面,再签合同。广告词我都想好了:好邻居胜过好老公。或者:佳人在水那边,芳邻在你身边……
文,李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