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11月22日的加沙城,人们涌上毁于轰炸的街道,如同庆祝节日。执政党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典型绿色旗帜,还有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的黄、黑、红色的旗帜,组成了那里多年来难得一见的风景。
在之前连续8天以色列密集的军事行动中,162名加沙人被杀,其中包括至少30名武装组织指挥官。哈马斯下属武裝派别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也排在死亡名单的第一位。他是以军自2008年底在加沙发动“铸铅行动”以来定点清除的哈马斯最高级别领袖。
在这个孤立无援的沿海城市,大量基础设施和行政机关大楼被夷为平地。
尽管遭受了死亡和破坏的打击,哈马斯却显得底气十足,因为他们发射的火箭弹落在了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附近。
2007年,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夺取了加沙的控制权,将自己推上与以色列国防军对抗的最前沿,也让加沙地带成为巴以冲突的主战场,并遭遇以色列的长时间封锁。
由于武装力量上相差悬殊,以自制火箭弹为主要攻击火力的哈马斯和装备着美式先进战机坦克的以色列国防军的对抗从来就是“不对称的战斗”。尽管哈马斯在1987年成立时就把“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作为主要目标,但现在其要做的抉择却是,如何不被以色列削弱和消灭。
吸取法塔赫的前车之鉴
过去几个月,哈马斯作出了诸多努力阻止其他武装派系发射火箭炮攻击以色列,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曾主动开火。然而在贾巴里遇袭身亡后,哈马斯做出了强烈回应。它在24小时内向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火箭弹。
11月22日,停火协议签署次日,哈马斯宣布该组织全体成员放假一天。“哈马斯是取得了寻求与以色列开启和平进程的‘胜利一步。” 长期关注巴以冲突的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中东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希勒尔·弗里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加沙地区的一所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起义”。没有兵器的巴勒斯坦人只能投掷石块和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以色列军警展开了长达6年的对抗和斗争。因石块被作为主要“兵器”,这场起义后来得名“石头起义”。
这场起义几天后,12月14日,原本仅是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一个不起眼分支的宗教组织,由其宗教领导人艾哈迈德·亚辛提议,成立了“伊斯兰抵抗运动”。
“伊斯兰抵抗运动”翻译为英文后的首字母缩写为“Hamas”,中文音译为“哈马斯”。很快,这个缩写的名称出现在该组织的各种公告中。而随着起义持续时间的延长,哈马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迅速提升。加沙这个地区,也一定程度上成为哈马斯的发迹地。
20年后,哈马斯取得了对加沙地区的控制权,并基本上延续着其赖以发家的“两个极端”策略:一方面从事慈善事业,扶助巴勒斯坦底层民众;另一方面,把“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作为主要目标,对以色列进行包括自杀式爆炸袭击在内的暴力攻击。
如今的哈马斯组织严密,正式成员约两万人,拥有约5600人的武装,其中“卡桑旅”是主要军事派别。不过,由于其收购武器的渠道遭到以色列的严密封锁,在以色列全天候的“铁穹”防御系统和精良的美式装备面前,哈马斯要和以色列国防军展开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这次同以色列的交火,哈马斯能接受埃及等国的从中调停,与以方达成停火协议,而不是拼命抵抗,直至以色列军队像4年前那样展开地面进攻,在希勒尔·弗里希看来,这是“哈马斯感受到了威胁”。
法塔赫已给哈马斯留下了前车之鉴。当年,法塔赫正是在与以色列的长期对抗中遭到削弱,才给了哈马斯从其手中夺得加沙控制权的机会。如今,哈马斯不想重蹈法塔赫的覆辙,给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可乘之机。
哈马斯转向
哈马斯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获得军事上的胜利。以色列对哈马斯进行打击的“防务之柱”军事行动如火如荼展开的过程中,多个阿拉伯和北非国家领导人史无前例地访问了加沙,并给予了支持。
埃及总统穆尔西先是召回了驻以色列大使,并于11月16日将总理甘迪勒派到了加沙。自2007年哈马斯夺取加沙控制权后,甘迪勒是到访加沙的首位埃及领导人。
甘迪勒在加沙的短短几小时让这块战火纷飞的土地迎来了片刻的安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意在甘迪勒访问加沙期间暂停对该地区的空袭行动,这份对埃及的信任也为后来埃及主导调停这轮军事行动埋下伏笔。
最终,穆尔西成功促成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并成为停火协议“保证人”,以地区主要政治力量的角色回归中东的同时,也在对哈马斯进行控制上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以前每当加沙遭遇攻击,最大的支持声都是来自所谓的“抵抗轴心”,即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但阿拉伯之春后,巴以问题明显发生了变化。这次冲突中,对加沙最大的支持来自埃及和卡塔尔等美国盟友。
早在今年3月21日,卡塔尔就在加沙宣布将斥资2.54亿美元启动重建加沙计划。卡塔尔阿米尔10月23日在访问加沙时又宣布援助哈马斯4亿美元,并试图说服哈马斯远离叙利亚和伊朗。而沙特在2009年时就对哈马斯承诺提供约10亿美元的援助。新兴民主国家突尼斯、欲发挥区域影响力的土耳其近些年也时常接济哈马斯。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近些年,沙特、卡塔尔和埃及对哈马斯做了很多工作,要求哈马斯不要跟着伊朗跑。加沙重建的所有费用约30亿美元,几乎全由阿拉伯世界国家承担。
“变化也就近几年开始,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卡塔尔访问加沙,二是哈马斯的政治性领导机构撤离大马士革,从什叶派转投逊尼派。”殷罡说。
叙利亚危机于去年3月爆发后,哈马斯一再声援同族同教的霍姆斯、哈马等地叙利亚穆兄会。今年2月,为了“不被视为赞同阿萨德血腥镇压自己的人民”,哈马斯在大马士革政治局的成员全部回到加沙。
11月22日,埃及首都开罗,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在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后的记者会上的一番话意味深长:“在叙利亚问题上,我们和伊朗的态度不一致,因为我们的人民有不一样的要求。”
在向埃及穆兄会以及阿拉伯世界靠拢的同时,哈马斯渐渐拉开了同过去关系亲密的伊朗和叙利亚之间的距离。
25周岁的挑战
12月14日,是哈马斯成立25周年纪念日。
刚刚在战火中伤痕累累的加沙需要疗伤,遭到重创的哈马斯也要借此提振士气。
按照哈马斯一个月前公布的计划,今年的庆祝仪式要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隆重。撤离大马士革的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将首次亮相加沙,在庆祝哈马斯运动建立25周年的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
除了和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外,哈马斯在今年收到的另外一份“贺礼”是与法塔赫达签署的和解协议。
2007年哈马斯和法塔赫在加沙地带发生大规模冲突后,这两大派别将巴勒斯坦划分成了两块:哈马斯控制着加沙地区,法塔赫则统治约旦河西岸。双方在政治与地理上的双重分裂状态在持续了4年多后,在今年5月才告打破。
斡旋两派签署和解协议的,还是埃及。协议称,应组建一个由独立人士组成的联合过渡政府,为在一年内举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选举和立法委员会选举做准备。但双方间在政府构成和总理人选等诸多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多年冲突和隔阂留下的裂痕短时间难以弥合,联合过渡政府注定命运多舛。
尽管哈马斯向阿拉伯世界的靠拢会有助于提升其在巴勒斯坦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和法塔赫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欲走埃及穆兄会道路”的哈马斯需要革除成立25年来自身已沾染上的腐败和自满的弊病。哈马斯政府人员的录用被指责主要靠裙带关系,哈马斯成员还涉嫌接受贿赂帮助人通过和埃及的地道走私商品。
“对于经年战火的苦难之地巴勒斯坦来说,不论是哈马斯还是法塔赫上台,推动国家独立最关键的还是能保证和平。” 希勒尔·弗里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