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现状浅析*——基于2006~2011年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2-06-11 08:39张林友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闽台计量期刊

张林友

(作者系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2010级研究生)

闽台隔海相望,五缘相通,闽台农业合作成为福建新农村建设的独特优势所在。基于此,本文拟对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试图勾勒新农村建设框架下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的大致情形,明确相关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一、文献计量理论与相关的学术回顾

文献计量学是指以各类文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与计量的方法对文献规律、技术动态以及文献的科学管理进行研究的学科。文献计量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对文献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文献计量学始于20世纪初,在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总体来说,文献计量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这一学科比较成熟的理论主要包括文献的增长规律、老化规律、文献的期刊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科学生产率的频次分布 (洛卡特定律)、词频—等级分布定律等。整体性模型主要有布拉德福—齐夫—洛卡特分布体系、Beta分布模型、泊松分布模型等。

文献计量学引入中国时间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专门的文献计量学教材 (罗式胜,1982),以后相关的研究论著陆续产生。根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搜索结果显示,1982—2011年有关文献计量研究的论文达一千多篇,其中不乏专门的理论研究,但更多的是利用文献计量理论对各学术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在这些论文中,对闽台农业文献进行计量研究的文章仅有 《闽台农业研究的现状——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1]一文,但在研究视角和时间跨度与本文有所差异。

二、闽台农业合作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一)样本与变量的确定

样本的确定是计量分析的基本条件。考虑到2005年10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后对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以闽台农业合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 (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为计量样本。样本产生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 “读秀”电子数据库中 (该数据库已经实现了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的兼容),以 “闽台农业”为关键词,在 “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分项中进行搜索,共搜得期刊论文382篇,学位论文14篇,会议文章24篇。(2)对搜得的文章进行人工筛选。在已得的样本中,剔除不属于闽中农业合作研究的法规条文、工作通讯、新闻报道等。通过以上方法,共得到期刊论文185篇,学位论文14篇,会议论文10篇,样本总容量209篇。

本文以所得209篇论文为样本进行计量分析,对文献的总体数量、文章等级、重点分布、作者和科研机构来源等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变量较为客观地呈现闽台农业合作研究领域的现状。因为所搜集文献的时间跨度较小,所以本文不考虑变量的时间序列变化。

(二)计量结果分析

1、文献作者分布

209篇样本文章的作者共有149位,其中119位作者 (占作者总数的80%)的发文量为1篇,其发文量占文献总量的56.94%;另外的30位作者 (占作者总数的20%)发文量在2篇或2篇以上,最高达8篇,其发文量共90篇,占文献总量的43.06% (表1)。根据洛特卡定律[2],这一结果说明闽台农业合作已经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学术领域。

接着,根据普莱斯定律确定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莱斯定律,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必须大于N,N=0.749*ηmax1/2,其中ηmax为一定阶段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这里ηmax=8,2≦N≦3,即发文量大于或者等于3篇的为这一领域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据此,我们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的核心作者制作成表格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闽台农业合作领域已经有了一支较稳定的研究队伍。需要指出的是,与之前的研究状况相比 (陈玲芳,2008年),核心作者群体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更新,显示出良好学术传承和发展趋势。

2、研究机构分布

考察文献作者所属机构的分布,可以明确相关领域研究力量的群体分布。从机构类别来看,高校 (含高校附设科研机构)是闽台农业研究的最主要阵地,其发表的文献量占总量的68%;其次是非高校的科研院、所,比重为19% (图1);政府 (含事业单位)仅占10%;企业最少,仅1%。为了进一步弄清各高校 (含高校附设科研机构)发表论文的数量,笔者将各相关高校发表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和排名 (图2),排名依次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发表的论文占总量近一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成果排名第三,而其所属的以研究台湾农业著称的台湾农业研究中心但其成果仅占总数的5%左右。明显可见,有关闽台农业合作研究领域的力量高度集中。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形成以经济学院为中心的研究力量,福建农林大学则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中心,其研究的重点都是闽台农业经济合作及相关的政策导向。

表1、作者-文献量分布

表2、闽台农业合作领域文献主要核心作者(2006-2011)

表3、闽台农业研究的主要期刊及刊文量

此外,相关研究力量的分布还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相关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在全部209篇文章中,非福建省的作者仅5个,各发表一篇文章,占文献总量的2.39%。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台湾作为闽台农业合作的一方,在一领域却鲜见专门的研究[3]。

3、文献等级与期刊分布

文献的学术等级与影响力与文献数量一起,构成了评价学术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文章所发表的刊物等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刊物的影响力。在全部209篇样本中,被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 (2008—2012年版)的只有20篇,其中CSSCI期刊收录10篇,但没有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这说明闽台农业研究虽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也产生了相当规模的科研成果。但是,从文章的学术水平来看,高水平的文章较少,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不过,近年来有关闽台农业方面出现了一批学位论文 (包括3篇博士论文),这些文章既有对闽台农业合作的总体研究,也有对专门问题的详细论述。相关的作者还在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些年轻的作者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的核心作者。

为了明确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现有成果的期刊分布情况,我们将刊文量大于3篇的期刊名称及其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并制作成表3。根据布拉德福定律[4]有关核心期刊、相关区域期刊和边缘期刊的划分,按照文献总量三等分的原则,这一领域的核心期刊为 《台湾农业探索》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而表中的其他12种期刊为相关区域期刊。然而,这一领域的文献期刊分布并不严格符合1:α:α2的比例,两大核心期刊的的核心化程度过高,而相关区域期刊和边缘期刊则过于分散。从地域分布来看,核心刊物和相关刊物主要来自福建省内,再次说明了福建省外对闽台农业合作研究关注度不高。

4、文献主题分布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闽台农业合作研究的优势与不足、重点问题与薄弱环节,我们试着按文献涉及的不同主题,将其分成十二类,以此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 (表4)。

表4、文献主题分布

(1)农业合作的总体性研究,包括闽台农业合作的总体情况、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等,还包括合作的必要性、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与农村发展模式的借鉴等。

(2)产业合作实证研究,包括农业各细分产业和具体功能的研究,侧重于政策性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涉及闽台的林业、渔业、果品、花卉、茶产业、咖啡产业、种质资源;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旅游、低碳农业、精致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相关的农业物流等。

(3)农业产业合作理论研究,包括农业产业的产业链构建与整合、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实现、产业品牌的的塑造、农业产业的产业标准化等。

(4)农业技术研究,包括闽台农业科技的差异、合作的现状、影响因素、领域选择、技术转化等。此外还有各类技术的研究,如闽台农产品质量保护体系、产品标准化等。

(5)农产品贸易研究,主要有闽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出口结构研究、闽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闽台农业产业内贸易问题、两岸农业共同市场的构建等。

(6)农业投资与金融研究,包括台商投资福建农业的现状与特点、农业投资的金融支持、资本利用效率、农业投资的具体效应、福建省农业的资本深化及两岸农村金融机构间的借鉴合作等。

(7)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研究,主要有台商利用农地的具体方式与实际影响、土地租赁、农地流转与其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两岸耕地数量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等技术性研究。

(8)农村合作组织研究,重点是经济类合作组织,即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文化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研究则近乎阙如。

(9)农业园区研究,包括对福建现有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现状、规划、问题与对策,以及对更高层次的两岸农村 (农业)合作示范区的理论设想与框架设计。

(10)农产品物流研究,包括闽台农业物流合作的战略构想、闽台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物流中心与物流平台的建设等。

(11)农村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本研究,包括各方面人才的合作培养、人才交流以及培养模式的借鉴等。

(12)农业合作中的政策问题研究,包括相关政策的发展沿革、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未来法律的制定以及政府在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定位与职能等。

结果表明,闽台农业合作的总体性研究、农业产业合作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农业技术研究等相关成果最多。

三、结论

以上通过对闽台农业合作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基本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呈现给读者。据此,我们对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主体、研究成果水平、研究方向总结如下。

(一)研究主体: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主体,但研究主体分布过于集中。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交往特别是闽台农业交流的逐渐深入,已经有一批作者以闽台农业为自己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更可贵的是,一批年轻学者 (往往与原先的核心作者有师承关系)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他们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专长,并取得了一定了成绩。但是,研究主体在空间分布上过于集中,无论是文献的作者,还是署名的科研机构,都存在同样问题。研究力量的集中固然会产生知识的外溢与联合效应,但过于集中也不利于学术观点的争鸣及多种研究范式的产生,最终不利于相关研究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成果水平:目前有关闽台农业合作的成果不少,但是高质量、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文章不够。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实证研究和政策性分析为主,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在研究范式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以计量模型为特征的定量分析明显偏少;从刊发的刊物来看,过分集中于少数的几个刊物;高质量、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文章太少,相关研究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

(三)研究方向:专门领域的研究有待加强。目前有关闽台农业研究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既有总体性研究,又有专门领域的研究,涉及产业合作、产品贸易、金融、土地、园区、物流、人才、政策等方面。但与总体性研究相比,有关农业各具体领域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由于现实的需要,农业产业合作方面的理论与合作研究受到最多关注,但作为产业合作的配套环境,人才、政策、园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另外,从新农村建设角度来看,现有的闽台农业合作对农村社区文化、政治民主等方面的研究太少,现有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福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总之,闽台农业合作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实现闽台农业理论研究对双方农业合作的良好指导作用,需要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

注释:

[1]参见陈玲芳:《闽台农业研究的现状——基于文献计量的文献》,载于《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2期。

[2]洛特卡定律最早是由美国纽约城市人寿保险公司统计处的监督洛特卡提出的,主要是衡量部分科研人员在的学术贡献,其公式为fx=C/x2,其中x为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数量,fx为发表了x篇论文的作者占科研人员总数的百分比;C为常数,即仅发表一篇论文作者所占的百分比,C的极限值为 0.6079。 根据公式变形,f1:f2:f3:…fn=1:1/22:1/32:…:1/n2。 其定律的文字表达为:对于某一特定的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对学术的贡献差异显著,大约有60%的作者在某一领域只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

[3]笔者分别以“闽台”和“福建”为关键词搜索了《台湾学术在线数据库》、《两岸关系数据库》和《读秀数据库》,都没有搜到台湾学者或科研机构刊发的有关闽台农业的论文。

[4]布拉德福在1934年提出了布拉德福定律,指出“若将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数以递减顺序排列,再将期刊划分为载文量相等的三个区域,则可得出期刊数量比约为 1:α:α2 的关系”。

猜你喜欢
闽台计量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期刊审稿进度表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