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哉女丈夫”——郭沫若为董竹君母女题诗

2012-06-09 02:09
郭沫若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锦江和田沁园春

蔡 震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 乐山 614000)

1937年6月末的一天,郭沫若位于市川市须和田的家中来了一位访客——一个叫夏国瑗的年轻女子。夏国瑗携带有女作家白薇的介绍信,并带给郭沫若两册戏剧艺术方面的杂志。流亡日本期间,国内有人来访,郭沫若总是很高兴的,他像对朋友一样接待了夏国瑗。交谈之中,他得知夏国瑗是夏之时与董竹君的女儿。夏之时,郭沫若并不陌生,当年在四川保路运动中也是个风云人物,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中华革命军蜀军”挺进重庆,成立蜀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重庆独立。那时郭沫若正在成都读中学。董竹君的情况郭沫若不大知道,于是同夏国瑗谈起了她的母亲。

董竹君是夏之时的第二任夫人。她祖籍江苏海门,出生在上海,家境贫寒,父亲靠拉洋车养家糊口。董竹君曾被迫到青楼做了卖唱不卖身的“清倌人”,在那里认识了夏之时而跳出火坑。在嫁给夏之时后,与夏一起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董竹君带着孩子在东京御茶水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完成了学业。后来与夏之时离婚,独自带着三个女儿生活。她办过织袜厂、黄包车出租公司,都不成功,但她并不放弃。1935年3月,董竹君在上海办起“锦江”川菜馆,很快便在上海滩站住了脚。这就是后来的锦江饭店。听了夏国瑗讲述其母的这些经历,郭沫若大为赞叹。他在当天的日记中特别写下两句:“闻君谈君母,诚哉女丈夫。”

不过,在须和田夏日的这一天,郭沫若当然没有料到,他很快就见到了这位“女丈夫”。

夏国瑗来访一周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又半个月后,郭沫若“别妇抛雏”,于7月27日只身秘密归国回到上海。初到上海时,郭沫若住在沧州饭店,后来搬进一家捷克人开的公寓。朋友得知郭沫若归国的消息,纷纷前来探访。夏衍来看望郭沫若的那天见到还有两位女士到访,在《懒寻旧梦录》中,他回忆了当时的情形:“来探望他的还有两位女士,一位是锦江饭店的店主董竹君(她和沫若是同乡,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大概是看到这家公寓的饭菜不好吧,所以常常给他送来名厨烹调的四川菜,这使沫若非常高兴。他对我们说,他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居然遇到了‘漂母’。”[1]

董竹君在郭沫若甫一回国便到访,显然是由于不久前女儿夏国瑗在日本专程去拜访过郭沫若的缘故,因为此前他们并不相识(过去人们只知“锦江”老板曾派人为郭沫若送饭之事,但并不知郭与董之间原是有了这样一层关联的)。60年后,董竹君在自撰的《我的一个世纪》中,也记述了这件事。她是这样写的:

郭沫若同志在1937年抗战前夕,从日本回国。他住在上海高乃依路捷克人开的公寓。我怕有人暗害他,担心他的饮食安全,每天三餐特派锦江忠厚的职员邓明山负责专送了一个半月。郭老因此写过一首诗赠我,以志纪念,诗云:

患难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

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惜这首诗的原稿(已裱好),在十年浩劫中,被抢走了。[2]

郭沫若赠董竹君诗的事是在8月间。

这一年秋天,郭沫若又一次见到夏国瑗时,为她也作七绝一首,并书一挂轴相赠。诗云:

善将妙手谱清音,海外曾听一曲琴。

今日悲秋甚寥落,哪堪儿女化商参。

诗后作跋语,写道:

国瑗今夏曾东渡,访余于须和田之寓庐,就四女淑子钢琴抚奏一曲,及今思之,殊有难言之隐痛。①

淑子是安娜与郭沫若唯一的女儿郭淑瑀,在所有儿女中行四,那时正在学习弹奏钢琴,家中的琴是为她购置的。郭沫若在诗中借忆及夏国瑗访须和田寓所的温馨往事,表达了对儿女浓烈的思念之情。“哪堪儿女化商参”,战争,也许会使自己与留在日本的儿女像天上的参商二星,此现彼没,永远相隔,不能相见。这是郭沫若内心深处难言的隐痛啊。

郭沫若给董竹君的赠诗,董竹君早就披露过。郭沫若为夏国瑗所作的诗,却无人知晓。虽然那一幅挂轴几年前曾现身于一个书画拍卖会,但显然无人知道诗的来龙去脉。是啊,诗文中所涉及到的人,恐都早已不在人世了。

抗战胜利后,郭沫若从重庆回到上海。1946年夏日的一天,他与董竹君同在一位四川军人张子钊家用餐,又挥毫书赠董竹君一挂轴,上题《沁园春》词一首,但不是为董竹君所作,而是前一年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原韵写的两首《沁园春》中的第一首: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滔天。遍野哀鸿,排空鸣鵩,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除解苛娆。

西方彼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民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芧赋,四暮三朝。

落款写道:

右沁园春词一阕,用毛润之咏雪原韵

丙戌长夏书奉 竹君女士雅正 乐山郭沫若[2]

据董竹君说,建国后,她把锦江饭店和所有家产都上缴国家了,但郭沫若题写的这一幅挂轴她一直保存着,直到晚年都悬挂在家中的客厅里。

郭沫若创作的旧体诗词,有一部分是专为友人题作,其中多记述和关联到他生平活动、交往的一些史事、史迹。他曾为董竹君、夏国瑗母女所作以及题写的诗词,便包含了他流亡日本和归国之初的史事,以及至今鲜为人知的他的人际交往情况。惜题赠董竹君一诗已无原迹可寻。

注释:

①据原件手迹照片录出。

[1]夏衍.懒寻旧梦录[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2]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

猜你喜欢
锦江和田沁园春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沁园春·赞中原
和田出土《法华经》古藏译本的初步研究报告(二)
沁园春 雪
沁园春
上海锦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船期表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