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降息还很难保“稳增长”

2012-06-08 08:08
环球时报 2012-06-08
关键词:稳增长降息盈利

李长安

自6月8日起,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扩大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降息,考虑到今年前半年已经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实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隐然成型。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不断放松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当前宏观调控的最优选择,因为这并没有“精准”地瞄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去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下滑。再加上外部经济形势变化,未来的经济走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也在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悄然松动,今年两次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就已经释放出近万亿的货币总量。可以预计,经过此次降息,对银行的贷款需求无疑会大大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将更为充足。

但问题恰恰就在于此。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由于缺少货币流动性所导致。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货币需求作为一种引致需求,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而目前中国大多数实体经济的盈利现状令人堪忧。以上市公司为例,今年一季度,非银行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下滑幅度已扩大至15.18%。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广大非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可想而知。而商务部的统计则表明,我国加工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尚不足2%。降息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实体经济的债务成本,但和税负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相比,只占很小一部分。其结果,在实体经济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降息引发的新增流动性更可能演变成投机资金,成为冲击房价、农产品价格进而诱发通货膨胀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失衡导致发展方式迟迟得不到实质上的转变。中国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投资过度导致的重复建设严重、地方债务沉重等问题日渐突出,而消费不足的“短腿”始终得不到有效地弥补。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增量资金,更多地流向了投资而非消费领域,只能使得国民经济更倚重投资驱动,“重重轻轻”的结构失衡更为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的目的无法实现。

因此,仅靠降息是不能实现当前维护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矛盾和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盈利能力不足问题,那么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只能是更高的CPI和更高的房价。因此,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财政政策(如减税)和收入政策(提高居民收入的GDP占比),以及市场体制改革(打破垄断以扩大民营企业盈利范围),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才能取得稳增长、保民生的真正实效。▲(作者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猜你喜欢
稳增长降息盈利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