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心城市空间辐射范围研究

2012-06-08 07:08朱文元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断裂点辐射力腹地

朱文元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1 问题的提出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人口相对集中,综合实力相对强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其影响力可以覆盖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主要体现在该城市与其他相关城市和区域间的竞合关系上,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其中经济辐射力是构成城市辐射力的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近年来,江苏东部沿海地带是国家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先行地区,重在质量提升和资源环境控制。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正面临着一体化进程的实质性推进时期,网络化的功能格局逐步形成。包括淮安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凭借着优越的资源条件,正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域和战略重点地区。省委、省政府把苏北振兴作为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的大战略,并提出加快苏北振兴的新要求,要求到2020年,苏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南北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并确定把淮安建设成为“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区域地位的提升为淮安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面实施将淮安建设成苏北腹地中心城市这一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作为理论支撑。然而,现有的文献中还缺乏相关的理论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由于各种发展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市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因此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对淮安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作出较为精确的评估,从而为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和考察范围

对国内外关于城市辐射力范围的文献进行归类研究和筛选,在理论方法上主要有赖利 (W.J.Reilly)根据牛顿引力理论提出的零售引力模型;康维斯(P.D.converse)提出的断裂点理论;克里斯塔勒(Chri staller)的电话指数法;普雷斯顿(Preston)的城市中心性法;城市辐射力要素经验分析法;海格特(P.H agget)的空间互相作用理论。中国学者李小建利用优势产业确定城市的辐射范围,郭振淮、王德等也对城市影响腹地及城市吸引力范围进行了界定。本研究采用了断裂点模型(也称为均衡影响力距离模型),从空间角度对淮安市的城市辐射范围进行分析。

在淮安市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同为苏北相邻的的徐州市、宿迁市、盐城市以及连云港市,也先后提出了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见表1)。苏北地区发展呈现均质性特征,区域竞争大。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和淮安5个城市是传统的苏北城市,发展的要素条件、现状水平和动力来源基本相似,历来是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长三角地区分区差异更趋明显的趋势下,5个城市作为长三角北部地区城市将会面临着承接核心区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机遇和使命。为了对淮安城市辐射力作出正确评价,根据邻近性、行政级别一致性、可比性等原则,选取了上述5个城市作为考察对象。

表1 苏北地区五个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定位

利用断裂点模型对淮安城市辐射力范围进行分析,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所考察城市的辐射力进行赋值,即对建立的城市辐射力影响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构造综合评价值时所涉及的权重都是从数学变换中伴随生成的,同时分析的具体过程在数学上都有严格的逻辑。层次分析法(AHP)从本质上说属于主观赋权法的一种,但在传统的纯定性方法(如德尔菲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数学方法,通过建立与决策相关的评价体系,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最终得到最底层的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目标层的权重。对于各种类型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层次分析法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在实际应用中,纯数学运算有时可能扭曲真实情况,主观判断有时能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形成更为真实的反映。为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对淮安的城市辐射力作出评价,研究选取了层次分析方法。

3 淮安城市辐射力范围的测定

3.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的确定

中心城市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其发展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心城市综合辐射力的测度实际上是对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全面测评和分析,其指标体系应是由反映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计指标群,以此来全面、准确反映中心城市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现实情况。本研究将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评价分为经济综合实力、产业发展高度、城建基础设施、科技文化事业、对外开放程度等5个层面,以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即发展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独立性等为指导,兼顾考虑指标的可量化性和可得性因素,每个层面又细分为若干次级指标,共计30个初级指标。

构造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方式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用 Satty提出的1~9比例标度形成判断矩阵。由于判断矩阵是专家主观判断的定量化数值,当人们对复杂事件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时,主观性可能会使最终决策存在误差,所以需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之后,根据层次分析法中的数学方法对各层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出最底层的各元素对于最高的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在层次分析法中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值和最大特征值的计算不需要太大的精确度,因此本文采用了近似平方根法计算。

表2 中心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3.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评价结果

查询《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2011)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到方案层指标的原始数据。由于各指标的数量级和量纲不同,直接进行分析比较无经济意义,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每个指标都是极大值指标,即指标越大越好,因此可按下列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uij对应的是第i个城市关于第j个项标准化数据,dij是第i个城市关于第 j项具体指标的原始数据,Mj是第 j项具体指标5个城市中数据最大者,i、j是相对应的标准数据。

表3为2010年统计年鉴指标带入中心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得出的对应数据。

表4 2010年各城市辐射力综合评价结果

3.3 影响范围的断裂点模型分析

较早研究空间引力模型的学者是赖利,他在基本引力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康维斯改进了零售引力法则,形成了断裂点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的腹地范围是由城市的规模和相邻两城市之间的距离决定的,相邻两城市的吸引力达到平衡的点即为断裂点。为了从空间的角度进一步衡量淮安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范围,本项研究引入康维斯的断裂点理论计算目标城市的经济腹地范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仅与城市的人口、经济规模及城市之间的距离相关。计算公式为:Bi=Dij/[1+(pj/pi)1/2]。其中:Bi为i,j两城市之间断裂点到 i城市的距离;Pi,Pj为两城市规模,可以是城市人口或产值;Dij是两城市之间的距离。虽然断裂点的计算方法仅仅从经济总量和城市空间距离上对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力进行判断,假设城市均处在均质平原上,未考虑地形、交通设施及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但可以揭示一种相对的关系。运用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淮安与徐州、宿迁、连云港、盐城、南京5个主要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平衡点(断裂点),如表5和图1所示。

表5 2010年淮安与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断裂点

图1 淮安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

4 结论

通过对淮安市城市辐射力强度和方向的分析和判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淮安城市辐射力边界几乎在所有的方向均超过了自身的管辖范围,说明将淮安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苏北五市因社会经济较为均质,现状并不存在明确的区域中心城市,除去徐州、连云港、盐城等江苏省确定的四沿地区,所谓苏北腹地指的是淮安和宿迁。从断裂点分析来看,淮安目前的经济腹地集中在市域及连云港、盐城、宿迁的部分县,因而在苏北腹地,淮安是名副其实的重要中心城市。从淮安与周边城市的区域联系来看,淮安对外联系集中在以上海、南京、苏州、温州、宁波为代表的长三角核心区,另外是宿迁,与连云港、徐州、盐城的社会经济联系并不密切。

从2008、2009、2010年各城市辐射力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来看,淮安的城市辐射力呈现正态增长的趋势,在苏北五个省级市中增长幅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具备成为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淮安在苏北五市这一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经济综合实力,但辐射能力依然较小。淮安要建立辐射力覆盖20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依然需要做比较大的努力。事实上,影响一个城市辐射力和集聚力的要素除了经济之外,还有政治和文化等。由于政治和文化要素资料的获取与量化的困难,本研究没有进行分析与比较。值得指出的是,在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政治体制下,城市政治辐射力一般只能达到其行政边界;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界定文化辐射力边界的工作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是今后研究应该注意和努力的方向,而这超出了本研究的考察范围。

[1]刘荣增,崔功豪.新时期大都市周边地区城市定位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58-163 .

[2]陈修兰.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决策中实例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3-15.

[3]白雪梅,赵松山.多种综合评价方法的优劣判断研究[J].统计研究,2000(7):45-48 .

[4]袁明鹏,严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应用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8):84-86.

[5]陈联,蔡小峰.城市腹地理论及腹地划分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5(9):629-654 .

[6]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断裂点辐射力腹地
结合微博数据挖掘的城市群时空特征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辐射力的金融效率分析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断裂点位置对GIS中无拓扑闭曲线简化的影响
超声弹性成像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基于断裂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辐射效应研究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