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证浅析

2012-06-07 10:06
世界中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真武汤肾阳水气

李 岩

(甘肃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甘肃省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730000)

中医药教学

真武汤证浅析

李 岩

(甘肃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甘肃省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730000)

真武汤

真武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阳虚水泛、水蓄、水逆及阳虚内痛诸多病症的基础方或通治方。其原文见于《伤寒论》第82、31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为太阳病过汗而致阳虚证。另外,还见于少阳病篇330条:“少阳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真武汤主之。”此为少阴病阳虚证。兹就对其脉证机理及治法方药略做探析,以就正于同道师友。

1 脉证机理探析

《伤寒论》太阳病篇82条真武汤证首论“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太阳病汗不得法,导致肾阳虚体质的人发汗太过,损伤下焦肾阳,因而虽然发汗,但汗出却病不解。且由于少阴肾阳虚不能敛藏于内而外浮,故“其人仍发热”——表邪未解。“心下悸”实际上是心悸,这是水气凌心的表现,“头眩”就是头晕目眩,这是水邪上蒙清阳的特征。还有一个症状是“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所谓“瞤”字,它的本义是眼皮跳动,“振振欲擗地者”,振者,动也。振振就是走路肢体颤动不稳,“欲擗地者”僻者,仆也。“仆”,走路颤动摇晃,好像要跌倒的样子。由于阳虚筋脉失养,则筋肉瞤动,肢体震颤,站立不稳而欲扑倒在地。肾阳为五脏阳气根本,肾阳一虚,五脏均可受其影响,肾病及心,可表现为心阳虚衰的心悸、怔忡;肾病及肝,可表现为筋脉失温的筋惕肉瞤;影响肺系,可表现为卫表不固的易于感冒,形寒怯冷,体常自汗等症。本条文主要阐述表证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肾阳,导致肾阳虚衰,阳虚水泛。

《伤寒论》第316条指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为少阴寒化证的阳虚水泛证。此条应与82条结合起来看,阳虚水泛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是太阳病治不得法,使肾阳损伤,阳虚不能制水;二是素体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肾阳更加虚衰不能制水。津液代谢,关系肺、脾、肾、三焦、膀胱,其中以肾为主宰。《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其常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其变水饮内停,随气升降,内而脏腑,外而四肢,上、中、下、三焦无处不到,见证虽多,总属肾阳虚衰,水饮为患。机体摄取水液后,由胃肠吸收,上输归肺,再经肺气宣降,使津液敷布于体表,下输于肾脏。水液在体内升降出入,运行不息,全赖肾阳将水津蒸化为气,才能循三焦到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实现并维持“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正常生理状态。由此可知,水津能在体内升降出入,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需五脏的协同配合,二需少阳三焦为其通路。本条主要反映阳虚不能化津的水液失调。

2 治法方药探析

仲景所制之真武汤由“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用”。真武汤中5药的剂量比例是(附子)5∶(苓、姜、芍)3∶(白术)2。方中炮附子用量最重,为君药,其性味辛热以温壮肾阳,使肾阳虚衰得复、气化得行,水为阴邪,“阴得阳助则化”,此即“壮元阳以消阴翳”,以散在里之寒水,使水有所主。白术为臣,甘苦微温,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颇合“脾喜燥恶湿”之性。茯苓、生姜为佐药,茯苓味甘淡而性平,淡渗利水,佐白术健脾,于制水之中利水。生姜辛温而散,走而不守,佐附子以助阳,于主水之中散水。芍药酸苦微寒,属阴药,既敛阴和营,固护阴液,又制姜附之辛燥,使温阳散水而不伤阴,并利小便。加于制水、主水药中,一以泻水,使子盗母虚,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敛阳,使归根于阴,更无飞越之虞。然下利减芍药者,以其阳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附子振肾阳虚衰于先,生姜、白术复脾阳于后,白芍敛阴和里,并制熟附子、生姜之辛燥,使利水而不伤阴。随症加减,共奏温阳利水之效。本方温补脾肾,故能利水消肿,为温阳利水的主方。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某,男,50岁。2003年10月初诊。遍身水肿,下肢尤甚,按之凹而难起。阅前服方药,有按肾炎治疗者,有按“风水”“皮水”治疗者,均不效。辗转月余,肿势益甚。现面色白,形寒肢冷,纳谷不馨,心悸、气短,小便短少,大便不实,舌苔淡白,脉沉细。辨证:脾肾阳虚。治法: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处方:真武汤加味。附子30g,白术、茯苓、泽泻各20g,白芍15g,生姜6g。水煎服。服药3剂,脾肾阳气来复,周身水肿消退近半。继服上方12剂,水肿尽消。再服济生肾气汤调理月余,诸症悉退,痊愈。

按:脾肾阳虚,气化不行,故水气泛滥而成水肿之证。方用真武汤温阳行水而效者,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继用济生肾气汤资养肾气,以缓图治本,因则病愈。

例2:患者某,女,63岁,2001年3月20日就诊。主诉:心悸气短,喘咳不得平卧2日,有哮喘病史已10余年,每逢感冒或过劳即发作。2001年3月18日因劳累后汗出当风,晚间即感恶寒发热,喘咳心悸,胸闷如石压,喉中有物上涌之状,张口吸气。其子即往某医疗室求医,取中药1剂,服后发热大汗出;头眩昏重难以自主,气陷欲脱,面青肢冷,心悸气短,喘咳不得平卧,头眩昏,静则稍好,动则加甚,小便不利。望其乃年老体型肥胖之人,面唇青紫,喘息语声低微,上气不接下气,舌淡,苔薄润,六脉沉微欲绝,虚里应指明显。经询问知前方为小青龙汤加味,此乃误汗伤阳,水气上逆所致。处方:制附子24g,茯苓15g,白术12g,白芍9g,桂枝9g,补骨脂9g,五味子9g,生姜20g,大枣12枚。2剂,水煎温服。2日后复诊,服上药后,诸症好转,患者面见喜色,守原方生姜减为9g,连服4剂各症消失,后以右归丸和归脾丸调理善后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哮喘之证,病因颇多,治法亦各异,但久病正气多虚,故发时虽以攻邪为主,亦应顾其正气。本案虽初感外寒,但年高老人,素体正虚,不可大发其汗,败其脾肾之阳,致使水失所主,上凌心肺,心阳不振,肺气上逆,故出现短气心悸,喘促头昏,静则稍好,动则更甚。拟方以真武汤振奋真阳而行水邪,加入补骨脂、五味子以敛肾气,其病自愈。

4 讨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饮邪属于寒,易伤阳气,阳气伤则津液运行不畅,水停而旋复作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中痰饮患者常见面色暗黑,脉象多沉弦或伴结代脉,沉取无力。黑为水之色,内应于肾,这是痰饮水气或因寒气凝滞。阳气虚弱,不能熏肤泽毛,上华于面。同时痰饮支结于中,引起气机阻滞,影响气机的升降,同时也影响到气血的运行,气行不畅,血停而作瘀,故面见紫绀。水气属于阴邪,得阳和之气则化,所以治疗水气病变必以温药,同时考虑益气理气的药物。真武汤是伤寒中非常重要的温阳利水的方剂,真武汤适应证则属肾阳虚、水邪泛滥,舌质淡嫩、舌体胖大、苔润有津为必有症状。面色晦暗无泽或白,神疲,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脉弱为常见症状。附子的用量应因人而宜,先从小剂量开始,并先煎30min以上,以去其毒性,增加温阳之力。服药后比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温暖,舌质红润,此时可加少量滋阴之品。阳虚水泛证常伴有瘀血,故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以提高疗效。

[1]孙松生,孙梅生.孙朝宗临床应用真武汤举隅.中国民间疗法,2009,17(9):5.

[2]王桂珍.真武汤加味治哮喘案.中国社区医师,2002,(9):39-40.

[3]郭涛荣.真武汤治验三则.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

[4]王绍印.经方治急重症验案4则.国医论坛,2006,21(6).

(2010-10-14收稿)

猜你喜欢
真武汤肾阳水气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验案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医院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治疗分析
基于分形几何的裂缝型底水气藏产能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