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荣, 邓韶英, 马远珠, 龚鉴, 潘杨, 林小佳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对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但可以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有研究证实,在发达国家,吸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烟危害健康已是经科学论证的定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在吸烟[1]。2009年5月,卫生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为了解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吸烟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珠海市健康教育所对烟草在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中流行现状及工作人员控烟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了调查。
根据抽样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N=μα×n×(1-n)/δ2(其中μα=1.96;n为总体率;δ为容许误差,此处取2%),估计调查样本量为1 500人。本次监测抽取1 900人进行调查。监测点选取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在珠海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抽取市级综合医院1所、市级专科医院2所、区级医院3所、镇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在珠海市私立医院中抽取2所,共13个监测点。
问卷采用了卫生部控制烟害调查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调查问卷,根据珠海市情况稍作修改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人口学情况、吸烟情况、与吸烟相关的知识和态度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情况。由经过培训的珠海市13所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员,珠海市健康教育所工作人员作为调查质控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问卷采用自填式。
现在吸烟者是指截止到调查之日的过去30天内吸过烟的吸烟者。
采用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后,经逻辑核对确认无误后,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χ2检验和相关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900份,回收问卷1 398份,回收率71.53%。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 359份(男性453人,女性906人),有效应答率97.21%。有效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33.89±10.23)岁;文化程度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占69.17%,高中/中专占26.56%,初中及以下占2.65%,硕士及以上占1.62%;后勤人员占9.35%,行政人员占3.83%,临床人员总数1 115人,占82.04%,其中医生占38.57%,护士占42.51%。
调查对象中,现在吸烟者为134人,现总吸烟率为9.86%,男性现在吸烟者129人,现吸烟率为28.48%,女性现在吸烟者5人,现吸烟率为0.55%。男性现在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64.97,P<0.01)。不同年龄组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P<0.001),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现在吸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年龄组的现吸烟率(20.00%)最高。不同学历人员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P=0.001),初中学历吸烟率最高,达36%,其次为硕士及以上学历(13.64%)和高中/中专学历(11.36%)。不同工作岗位人员的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01),后勤人员吸烟率最高,达27.56%。临床人员中,放射人员的现在吸烟率最高,为23.08%,其次为医生和检验人员,分别为14.19%和11.11%。见表1。
表1 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影响因素分析 n,%
调查对象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4.34%,其中男性为62.38%,女性为65.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97,P<0.01)。调查对象对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知晓率为86.90%,对吸烟会减少寿命的知晓率为83.74%,对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的知晓率为79.62%,但只有6.55%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知道烟中的尼古丁不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吸烟、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的知晓情况见表2。
表2 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对吸烟、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的知晓情况 n,%
134名现吸烟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中,仅15名(11.19%)从不在上班时间吸烟,上班时间吸烟者119名,吸烟者最常见吸烟场所是办公楼外(65.55%),其次是洗手间内(54.62%)和办公楼内设定的吸烟区(42.02%)。吸烟者中近期有戒烟打算的有73名(54.50%)。调查对象中,10.6%认为单位的禁烟规定执行得不好,8.17%表示不知道单位有禁烟规定。调查的473名医生中,听说过戒烟药物的有273名,其中只有6名医生给戒烟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
为探讨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的主要因素,以现在是否吸烟作为因变量(现在吸烟者为1,现在非吸烟者为0),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学历、工作岗位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有性别、学历和工作岗位这3个自变量。见表3。
表3 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调查显示,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现总吸烟率为9.86%,低于2009年北京市通州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现总吸烟率(12.9%)[2],也低于2010年天津市教师现总吸烟率(12.2%)[3]。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得益于珠海是第一批“全国无烟草广告城市”,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1994年开始在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活动等有关。强有力的无烟环境营造及控制吸烟危害健康教育的持久深入,使珠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可能是导致珠海市医务工作者吸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吸烟有影响,这与国内相关调查一致[2]。此次调查中,30岁以下人群吸烟率最低,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文化程度与吸烟率并非呈反比,这与文献报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吸烟率越低不一致[4]。初中及以下学历现吸烟率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程度对吸烟的影响,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现吸烟率高于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考虑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低学历和高学历的人员在调查样本中占的比例偏小,代表性较差。二是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加强以及吸烟在生活中开支不小使年轻人吸烟率较低;高学历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工作压力、社会角色认知等因素也可能是吸烟率高的原因之一。在不同工作岗位中,后勤工作人员的现吸烟率最高,其次是行政工作人员,这可能与他们的学历、社会交际、应酬多等工作性质与环境有关,也为后续的干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应重点针对这部分工作人员进行吸烟危害与戒烟知识的干预教育。
工作人员烟草危害的总知晓率为仅为64.34%,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对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吸烟与肺病、心血管病关系的知晓情况较好,但对烟中尼古丁与癌症、吸烟与骨质疏松、急性牙龈坏死或溃烂、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关系和被动吸烟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关系、被动吸烟的危害等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这与孙锋等[5]研究相一致,说明对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更新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尚需对医务人员开展更全面、深层次的控制烟害健康教育和控制烟害行为干预技能训练。
本调查显示,上班时间吸烟地点在室内的分布率是36.13%,比相关调查低[2],说明珠海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室内禁烟意识比较高,但8.1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单位有禁烟规定,提示应加强禁烟规定的宣传,提高全体工作人员遵守和主动监督禁烟规定的自觉性。
此次调查的473名医生中,听说过戒烟药物的有273名,其中只有6名医生给戒烟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显示医生在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方面偏低。临床试验已证明,医生能够通过干预技术明显地降低病人吸烟率[6]。医生作为健康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其自身的健康行为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健康行为的选择,应在控制烟害工作中担负起表率和权威的行为干预责任[7~9]。建议进一步开展医务人员戒烟技能和行为干预能力培训,提高其控制烟害的能力。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珠海市13所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及全体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时也有赖于珠海市健康教育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才得以使调查工作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Paoletti P,Tonnesen P,Rodriguez-Roisin R.CEASE(Collaborative European Anti-Smoking Evaluation).A challenging multicenter trial organized by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J].Chest,1993,103(5):1317-1319.
[2]杨冬梅,韩卫民,曲欣,等.北京市通州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现状[J].首都公共卫生,2010,4(6):248.
[3]王刚,顾清,袁媛媛,等.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控烟知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153.
[4]杨功焕.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5]孙锋,张俊青.合肥市医务人员控制烟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010,5(4):256.
[6]Kunze M.Role of the physician as opinion leader in tobacco control[J].Chest,1989,(96):13s-14s.
[7]Satcher D.Treating tobacco use and dependence[M].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ealth Services,2000.46.
[8]Manley M,Epps RP,Husten C,et al.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tobacco control[J].JAMa,1991,266(22):3172-3173.
[9]何妮,杨灏.全球10国卫生专业人员控烟项目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3):181-183.